一种线缆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03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转接装置,其包括管状金属接头,金属接头表面具有锁紧内孔,两端为连接内孔;金属接头上注塑有安装主体,安装主体上具有锁紧外孔,两端分别为连接外孔;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形成的通孔内设置有锁定螺丝、防水塑胶螺丝;连接外孔内侧具有台阶孔,台阶孔内具有密封圈,密封圈外设置有塑胶环,塑胶环具有挤压齿;安装主体连接有塑胶帽,塑胶帽压迫挤压齿挤压密封圈实现密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转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简单便利,便于维护,实现将线缆与外界隔绝,阻止尘土、水、空气等进入,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转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转接装置,实现对线缆的连接,同时对线缆连接器进行部件密封,实现与外界的尘土、水、空气等隔绝。
技术介绍
光伏线路部分改为铝或铝合金导体电缆时,涉及铜--铝连接,要解决铜铝间的电化学腐蚀问题,就要做好密封。否则可能造成连接失效,影响光伏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良好的连接,其接触电阻略高于初始值;而劣质的连接,其接触电阻可能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初始值。一个连接头上消耗的功率,抵得上一整根电缆线消耗的功率。接触电阻大,使得发热更严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但造成电力能源无谓消耗,长久会引起电气线路断线或电气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外界的尘土、水、空气等隔绝的线缆转接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线缆转接装置包括管状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表面具有两个以上锁紧内孔,所述金属接头的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内孔、右连接内孔;所述金属接头上注塑有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上具有锁紧外孔,所述安装主体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外孔、右连接外孔;所述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锁紧外孔的内侧具有螺纹孔;所述左连接内孔与左连接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右连接内孔与右连接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形成的通孔内设置有锁定螺丝、防水塑胶螺丝,所述防水塑胶螺丝、锁定螺丝上下分布。所述左连接外孔内侧具有左台阶孔,左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左端面,在所述左端面处,所述左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左密封圈,所述左密封圈端部具有左凸环,所述左凸环与左端面相贴;在左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左密封圈外设置有左塑胶环,所述左塑胶环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挤压齿;所述左塑胶环端面向左端面挤压左凸环;所述左密封圈、左挤压齿伸出左塑胶壳体;所述安装主体左端连接有左塑胶帽,所述左塑胶帽连接在安装主体上时,所述左塑胶帽压迫左挤压齿挤压左密封圈。所述右连接外孔内侧具有右台阶孔,右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右端面,在所述右端面处,所述右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右密封圈,所述右密封圈端部具有右凸环,所述右凸环与右端面相贴;在右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右密封圈外设置有右塑胶环,所述右塑胶环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右挤压齿;所述右塑胶环端面向右端面挤压右凸环;所述右密封圈、右挤压齿伸出右塑胶壳体;所述安装主体右端连接有右塑胶帽,所述右塑胶帽连接在安装主体上时,所述右塑胶帽压迫右挤压齿挤压右密封圈。作为优选,所述安装主体左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左塑胶帽,所述安装主体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右塑胶帽。所述锁定螺丝优选为扭力螺丝。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结构简单,安装简单便利,便于维护,实现将线缆与外界隔绝,阻止尘土、水、空气等进入,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线缆转接装置部件图。图2为线缆转接装置剖面图。图3为线缆转接装置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线缆转接装置包括管状金属接头22,所述金属接头22表面具有四个(数量为两个以上均可)锁紧内孔1,所述金属接头22的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内孔2、右连接内孔3。所述金属接头22上注塑有安装主体,通过注塑,使注塑主体包覆金属接头22,使金属接头22和注塑主体成为一体,两端孔内预涂抗氧化剂。所述安装主体上具有四个锁紧外孔4,所述安装主体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外孔5、右连接外孔6。所述锁紧内孔1与锁紧外孔4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1、锁紧外孔4的内侧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内孔1与锁紧外孔4形成的通孔内安装有锁定螺丝(如扭力螺丝20)、防水塑胶螺丝19,所述防水塑胶螺丝19、锁定螺丝上下分布。所述左连接内孔2与左连接外孔5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右连接内孔3与右连接外孔6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左连接外孔5内侧具有左台阶孔,左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左端面23,在所述左端面23处,所述左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左密封圈7,所述左密封圈7端部具有左凸环8,所述左凸环8与左端面23相贴,实现密闭。在左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左密封圈7外设置有左塑胶环9,所述左塑胶环9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挤压齿10。所述左塑胶环9端面(受左塑胶帽11挤压)向左端面23挤压左凸环8。所述左密封圈7、左挤压齿10伸出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左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左塑胶帽11,所述左塑胶帽11连接在安装主体上时,所述左塑胶帽11压迫左挤压齿10(左塑胶帽11内侧具有斜面,斜面压迫左挤压齿10)挤压左密封圈7,使左密封圈7与其内部的线缆相贴密闭(同时也实现固定)。所述右连接外孔6内侧具有右台阶孔,右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右端面,在所述右端面处,所述右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右密封圈13,所述右密封圈13端部具有右凸环14,所述右凸环14与右端面相贴,实现密闭。在右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右密封圈13外设置有右塑胶环15,所述右塑胶环15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右挤压齿16。所述右塑胶环15端面(受右塑胶帽17挤压)向右端面挤压右凸环14。所述右密封圈13、右挤压齿16伸出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右塑胶帽17,所述右塑胶帽17连接在安装主体上时,所述右塑胶帽17压迫右挤压齿16(右塑胶帽17内侧具有斜面,斜面压迫右挤压齿16)挤压右密封圈13,使右密封圈13与其内部的线缆相贴密闭(同时也实现固定)。如作为一种光伏组件铜铝电缆转接装置,此时,铜电缆12导体通过左连接外孔5进入左连接内孔2,将两颗扭力螺丝20放入左侧两个锁紧外孔4内,通过螺丝刀将扭力螺丝20固定在金属接头22上(具体是锁紧内孔1上),将铜电缆12导体固定在左连接内孔2内。当扭力达到20N时,扭力螺丝20(如图1所示)从中部断裂,扭力螺丝20上部去除,将防水塑胶螺丝19安装在扭力螺丝20上方。铝电缆18导体通过右连接外孔6进入右连接内孔3,将两颗扭力螺丝20放入右侧两个锁紧外孔4内,通过螺丝刀将扭力螺丝20固定在金属接头22上(具体是锁紧内孔1上),将铝电缆18导体固定在右连接内孔3内。当扭力达到20N时,扭力螺丝20(如图1所示)从中部断裂,扭力螺丝20上部去除(如图3所示,扭力螺丝20上部已去除),将防水塑胶螺丝19安装在扭力螺丝20上方。防水塑胶螺丝19设置在扭力螺丝上方,并通过环形防水密封圈21安装,与安装主体上的锁紧外孔4配合,实现密闭。铜电缆12通过左密封圈7内侧,从左塑胶帽11穿出,所述左塑胶帽11压迫左挤压齿10挤压左密封圈7时,使左密封圈7与铜电缆12之间密封。所述铝电缆18通过右密封圈13内侧,从右塑胶帽17穿出,所述右塑胶帽17压迫右挤压齿16挤压右密封圈13时,使右密封圈13与铝电缆18之间密封。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表面具有两个以上锁紧内孔,所述金属接头的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内孔、右连接内孔;所述金属接头上注塑有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上具有锁紧外孔,所述安装主体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外孔、右连接外孔;所述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锁紧外孔的内侧具有螺纹孔;所述左连接内孔与左连接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右连接内孔与右连接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形成的通孔内设置有锁定螺丝、防水塑胶螺丝,所述防水塑胶螺丝、锁定螺丝上下分布;/n所述左连接外孔内侧具有左台阶孔,左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左端面,在所述左端面处,所述左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左密封圈,所述左密封圈端部具有左凸环,所述左凸环与左端面相贴;在左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左密封圈外设置有左塑胶环,所述左塑胶环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挤压齿;所述左塑胶环端面向左端面挤压左凸环;所述左密封圈、左挤压齿伸出左塑胶壳体;所述安装主体左端连接有左塑胶帽,所述左塑胶帽连接在安装主体上时,所述左塑胶帽压迫左挤压齿挤压左密封圈;/n所述右连接外孔内侧具有右台阶孔,右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右端面,在所述右端面处,所述右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右密封圈,所述右密封圈端部具有右凸环,所述右凸环与右端面相贴;在右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右密封圈外设置有右塑胶环,所述右塑胶环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右挤压齿;所述右塑胶环端面向右端面挤压右凸环;所述右密封圈、右挤压齿伸出右塑胶壳体;所述安装主体右端连接有右塑胶帽,所述右塑胶帽连接在安装主体上时,所述右塑胶帽压迫右挤压齿挤压右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表面具有两个以上锁紧内孔,所述金属接头的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内孔、右连接内孔;所述金属接头上注塑有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上具有锁紧外孔,所述安装主体两端分别为左连接外孔、右连接外孔;所述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锁紧外孔的内侧具有螺纹孔;所述左连接内孔与左连接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右连接内孔与右连接外孔对应并相通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锁紧内孔与锁紧外孔形成的通孔内设置有锁定螺丝、防水塑胶螺丝,所述防水塑胶螺丝、锁定螺丝上下分布;
所述左连接外孔内侧具有左台阶孔,左台阶孔的大孔与小孔之间具有左端面,在所述左端面处,所述左台阶孔的大孔内具有左密封圈,所述左密封圈端部具有左凸环,所述左凸环与左端面相贴;在左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左密封圈外设置有左塑胶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锦强马建荣田军朱东琴杨晓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利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