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96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高压测量或继电保护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包括底板、绝缘体及封置于绝缘体内的线圈器身,绝缘体设置于底板上,绝缘体的顶部设有三相绝缘筒,各绝缘筒内均设有一次熔断器,绝缘筒的端部设有与一次熔断器连接的一次接线端子;绝缘筒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屏蔽一次端子高压电场的屏蔽网a。绝缘体和绝缘筒为通过环氧树脂浇注成的一体式结构;绝缘筒的后端设有一次嵌件,屏蔽网a与一次嵌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结构设计,接线端子与熔断器绝缘筒为一体式结构,产品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产品集熔断器保护功能为一体,适用于新型电压互感器手车的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高压测量或继电保护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
技术介绍
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或电气控制系统中测量电压、电能的设备,为了实现开关柜小型化及检修维护方便,通常采用电压互感器手车的设计形式,现有的电压互感器手车形式为:主要是由底盘车、单相电压互感器、绝缘支柱、外置熔断器等组成,该结构存在组件较多、安装复杂、检修繁锁、质量控制点多、成本高、绝缘不可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以解决现有电压互感器手车部件多、安装复杂、检修繁锁、质量控制点多、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包括底板、绝缘体及封置于绝缘体内的线圈器身,所述绝缘体设置于底板上,所述绝缘体的顶部设有三相绝缘筒,各绝缘筒内均设有一次熔断器,所述绝缘筒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一次熔断器连接的一次接线端子;所述绝缘筒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屏蔽一次端子高压电场的屏蔽网a,所述屏蔽网a环绕于所述一次熔断器布设。所述绝缘体前方下部设有二次接线座,所述二次接线座与所述线圈器身之间设有屏蔽网b,所述屏蔽网b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的后侧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二次接线座下部设有用于固定二次接线端子的二次固线夹。所述三相绝缘筒为水平等距离布置,各所述绝缘筒前端为圆筒形状,后端为半圆柱形结构,该半圆柱形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绝缘体相贯且后端端部设有过渡斜面。r>所述绝缘体和所述绝缘筒为通过环氧树脂浇注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绝缘筒的后端设有一次嵌件,所述屏蔽网a与所述一次嵌件连接。所述一次熔断器的内侧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线圈器身的一次绕组连接。所述绝缘筒的前端端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绝缘筒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一次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挡板上。所述绝缘体为左右对称结构,且两侧面的下部设有凹槽。所述线圈器身包括A相线圈器身和C相线圈器身,所述A相线圈器身和C相线圈器身结构相同,均包括铁芯、二次绕组、树脂骨架及一次绕组,其中一次绕组绕制在树脂骨架上后,再同心套在二次绕组外侧,所述二次绕组套设于铁芯上。所述三相绝缘筒分别为A相绝缘筒、B相绝缘筒及C相绝缘筒;所述A相线圈器身内的一次绕组的一端与所述A相绝缘筒内的一次熔断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B相绝缘筒内的一次熔断器连接;所述C相线圈器身内的一次绕组的一端与所述C相绝缘筒内的一次熔断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B相绝缘筒内的一次熔断器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体积小、结构合理:本技术优化结构设计,接线端子与熔断器绝缘筒为一体式结构,产品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产品集熔断器保护功能为一体,适用于新型电压互感器手车的配套使用;2.安装方便、易于维护:本技术的产品安装使用时,只需将互感器依相序安装在手车中即可,不需特别加装其它繁多的电气配件,有效节省了手车的装配时间;产品检修时更加简单,不需要特别的维护工作;3.绝缘稳定、产品局放量小、操作安全:本技术特加两个屏蔽网使高低压电场分布更加均匀,绝缘稳定,产品局部放电量小;采用环氧树脂材料整体浇注而成,绝缘可靠,节省了偏多的电气连接部件,从设计上有效避免了很多质量隐患,保证产品运行安全,从而确保手车操作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中:1为铁芯;2为二次绕组;3为树脂骨架;4为一次绕组;5一次熔断器;6为一次接线端子;7为挡板;8为密封垫;9为二次固线夹;10为二次接线座;11为绝缘体;12为绝缘筒;121为A相绝缘筒;122为B相绝缘筒;123为C相绝缘筒;13为屏蔽网a;14屏蔽网b;15为凹槽;16为安装底板;17为接地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包括底板16、绝缘体11及封置于绝缘体11内的线圈器身,绝缘体11设置于底板16上,绝缘体11的顶部设有三相绝缘筒12,各绝缘筒12内均设有一次熔断器5,绝缘筒12的端部设有与一次熔断器5连接的一次接线端子6;绝缘筒12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屏蔽一次端子高压电场的屏蔽网a13,屏蔽网a13环绕于一次熔断器5布设。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绝缘体11和绝缘筒12为通过环氧树脂浇注成的一体式结构,绝缘筒12的后端嵌设有一次嵌件19,屏蔽网a13与一次嵌件19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线圈器身包括A相线圈器身和C相线圈器身,A相线圈器身和C相线圈器身结构相同,均包括铁芯1、二次绕组2、树脂骨架3及一次绕组4,其中一次绕组4绕制在树脂骨架3上后,再同心套在二次绕组2外侧,二次绕组2套设于铁芯1上。三相绝缘筒12根据手车相序从左到右依次为A相、B相和C相。具体地,如图4所示,三相绝缘筒12分别为A相绝缘筒121、B相绝缘筒122及C相绝缘筒123;A相线圈器身内的一次绕组4的一端与A相绝缘筒121内的一次熔断器5连接,另一端与B相绝缘筒122内的一次熔断器5连接;C相线圈器身内的一次绕组4的一端与C相绝缘筒123内的一次熔断器5连接,另一端与B相绝缘筒122内的一次熔断器5连接。进一步地,一次熔断器5的内侧端通过弹簧与线圈器身的一次绕组4连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绝缘体11为左右对称结构,且两侧面的下部设有凹槽15,保证绝缘距离均匀且便于搬运。三相绝缘筒12为水平等距离布置,各绝缘筒12前端为圆筒形状,后端为半圆柱形结构,该半圆柱形结构的底部与绝缘体11相贯,且后端端部设有过渡斜面,通过过渡斜面过渡到绝缘体11,保证绝缘距离均匀。绝缘筒12的前端端部设有挡板7,挡板7与绝缘筒12之间设有密封垫8;一次接线端子6通过螺栓固定于挡板7上,方便手车按一次相序就近接线。进一步地,绝缘体11前方中部下部设有二次接线座10,方便使用时的手车的二次接线布置。二次接线座10与线圈器身之间设有屏蔽网b14,屏蔽网b14封置于绝缘体11的内部,且与底板16通过螺栓连接,屏蔽网b14用于屏蔽二次引线与一次线圈之间的不均匀电场。二次接线座10下部设有二次固线夹9,二次固线夹9用于固定二次接线端子,保证二次引线电缆的固定引出,如图3所示。底板16的后侧设置有接地端子17,方便接地,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的制作方法是:二次绕组2采用专用绕线设备绕制,一次绕组4绕制在树脂骨架3上后,同心套在二次绕组2外侧,形成线圈组件。两组线圈组件分别套在两个铁芯1的芯柱上,经过绝缘及缓冲包扎后分别形成A相线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6)、绝缘体(11)及封置于绝缘体(11)内的线圈器身,所述绝缘体(11)设置于底板(16)上,所述绝缘体(11)的顶部设有三相绝缘筒(12),各绝缘筒(12)内均设有一次熔断器(5),所述绝缘筒(12)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一次熔断器(5)连接的一次接线端子(6);所述绝缘筒(12)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屏蔽一次端子高压电场的屏蔽网a(13),所述屏蔽网a(13)环绕于所述一次熔断器(5)布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6)、绝缘体(11)及封置于绝缘体(11)内的线圈器身,所述绝缘体(11)设置于底板(16)上,所述绝缘体(11)的顶部设有三相绝缘筒(12),各绝缘筒(12)内均设有一次熔断器(5),所述绝缘筒(12)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一次熔断器(5)连接的一次接线端子(6);所述绝缘筒(12)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屏蔽一次端子高压电场的屏蔽网a(13),所述屏蔽网a(13)环绕于所述一次熔断器(5)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1)前方下部设有二次接线座(10),所述二次接线座(10)与所述线圈器身之间设有屏蔽网b(14),所述屏蔽网b(14)与所述底板(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6)的后侧设置有接地端子(17);所述二次接线座(10)下部设有用于固定二次接线端子的二次固线夹(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绝缘筒(12)为水平等距离布置,各所述绝缘筒(12)前端为圆筒形状,后端为半圆柱形结构,该半圆柱形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绝缘体(11)相贯且后端端部设有过渡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车用三相带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1)和所述绝缘筒(12)为通过环氧树脂浇注成的一体式结构;
所述绝缘筒(12)的后端设有一次嵌件(19),所述屏蔽网a(13)与所述一次嵌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焘欧希堂赵日东高庆利徐策李锋张文安孙宝元郐小娟朱松李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