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85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包括机箱、第一进液接头、第一出液接头、导热柱和制冷循环机构,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面安装有制冷循环机构,所述机箱相互对应的两块侧板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多个导热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机箱上开空腔的方式使水注入到机箱的空腔内,且机箱侧板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导热柱,机箱内CPU、硬盘等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导热柱传递到空腔的水中,与空腔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进而达到对机箱内部散热降温的目的,装置含有制冷循环机构,制冷循环机构的制冷器可使得水箱内水的温度长期处在低温状态,水泵工作时,可将机箱的空腔内的水与水箱内的水循环流动,采用循环水冷散热的方式,其散热降温能力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务器应用
,具体为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网间信息传递是指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进行网间信息传递时,需要用到服务器,服务器在网络中为其它客户机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服务器具有高速的CPU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I/O外部数据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根据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来说服务器都具备承担响应服务请求、承担服务、保障服务的能力,但是现有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现有的服务器的散热大都依靠CPU的散热扇进行散热,其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能力一般,服务器机箱内的CPU、硬盘等电子元器件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的排出机箱,此时在进行信息传递时,容易出现卡顿和延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治理波电流以及不平衡电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包括机箱、第一进液接头、第一出液接头、导热柱和制冷循环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第一进液接头(4)、第一出液接头(5)、导热柱(17)和制冷循环机构,所述机箱(1)顶板的顶面安装有制冷循环机构,所述机箱(1)相互对应的两块侧板以及顶板上开有连通的空腔(16),所述机箱(1)相互对应的两块侧板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多个导热柱(17),所述导热柱(17)的一端延伸至空腔(16)内,所述机箱(1)相互对应两块侧板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处分别安装有第一进液接头(4)和第一出液接头(5),所述第一进液接头(4)和第一出液接头(5)的一端均延伸至空腔(16)内,所述第一进液接头(4)和第一出液接头(5)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冷循环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网间自动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第一进液接头(4)、第一出液接头(5)、导热柱(17)和制冷循环机构,所述机箱(1)顶板的顶面安装有制冷循环机构,所述机箱(1)相互对应的两块侧板以及顶板上开有连通的空腔(16),所述机箱(1)相互对应的两块侧板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多个导热柱(17),所述导热柱(17)的一端延伸至空腔(16)内,所述机箱(1)相互对应两块侧板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处分别安装有第一进液接头(4)和第一出液接头(5),所述第一进液接头(4)和第一出液接头(5)的一端均延伸至空腔(16)内,所述第一进液接头(4)和第一出液接头(5)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冷循环机构连接;
所述制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管道(6)、第二出液接头(7)、水箱(8)、制冷器(9)、第二进液接头(12)、水泵(13)和第二管道(15),所述水箱(8)安装在机箱(1)顶板的顶面,所述水箱(8)的顶板和一块侧板的底部处分别贯穿安装有第二进液接头(12)和第二出液接头(7),所述第二出液接头(7)的一端与第一进液接头(4)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管道(6)连接在一起,所述水箱(8)顶板的顶面安装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液接头(12)的顶端连接,所述水泵(13)的输入端通过第二管道(15)与第一出液接头(5)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箱(8)相互对应的两块侧板上均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