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该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包括PCB控制板,PCB控制板包括电源模块、MCU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MCU主控模块相连接的RFID读写模块和定位通信模块,还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与RFID读写模块相连;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系统,包括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婴儿暖箱、若干个RFID和服务器,RFID标签设于患儿脚环上、医护人员的胸卡上、停放婴儿暖箱区域的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暖箱流转手工记录的不便、不及时、工作量大和易出错等问题,可以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暖箱流转管理效率和质量,并对感染事件进行回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监控追溯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新生儿感染事件频发,医院为防止传染病原体、耐药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实现质量管理、器械全程可追溯,严格落实新生儿暖箱流动登记制度。但目前所有医院新生儿科的暖箱防控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调控手段,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人为的疏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PCB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包括电源模块、MCU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MCU主控模块相连接的RFID读写模块和定位通信模块,所述MCU主控模块周期性读取RFID读写模块信息,所述定位通信模块对所述装置位置定位,并将MCU主控模块的信息进行对外传输;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所述RFID读写模块相连。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侧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读取来自位于暖箱内及暖箱上的RFID标签信息,所述第二天线读取来自位于暖箱底及暖箱下的RFID标签信息。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为双电源模块,包括内置电池和外接DC直流电源,以保证电源供应的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系统,包括上述的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婴儿暖箱、若干个RFID和服务器,所述装置获取所述RFID的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和所述婴儿暖箱分别设有唯一电子编码标识,所述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的电子编码标识和所述婴儿暖箱的电子编码标识通过所述服务器绑定。优选地,所述RFID标签设于患儿脚环上、医护人员的胸卡上、停放婴儿暖箱区域的地面上。优选地,所述装置固定在所述婴儿暖箱上,第一天线固定在所述暖箱上部,第二天线固定在所述暖箱底部,以便读取不同位置的RFID标签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RFID技术对暖箱的进行定位,监控暖箱是否放置在指定位置。同时,监测暖箱中是否有新生儿,读取新生儿佩戴的标签数据,识别新生儿身份。也会感测到靠近暖箱和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通过通信模块把暖箱位置,新生儿标签数据和接触过新生儿的医护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历史数据,对感染事件进行回溯。本技术主要解决暖箱流转手工记录的不便、不及时、工作量大和易出错等问题,可以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暖箱流转管理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外观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暖箱及其相关RFID标签分布图;图4为本技术MCU部分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天线部分原理图。图中:1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111MCU主控模块、112电源模块、113定位通讯模块、114RFID读写模块、115第一天线接口、116第二天线接口、121第一天线、122第二天线、2暖箱、3患儿脚环、4暖箱标签、5停放区域标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系统,包括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1、婴儿暖箱3、若干个RFID和服务器,所述装置1获取所述RFID的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所述装置1和所述婴儿暖箱3分别设有唯一电子编码标识,所述装置1的电子编码标识和所述婴儿暖箱3的电子编码标识通过所述服务器绑定。所述RFID标签设于患儿脚环上、医护人员的胸卡上、停放婴儿暖箱3区域的地面上,其中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1包括外壳主体、位于外壳主体内的PCB控制板和安装在外壳侧方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PCB控制板包括电源模块112、MCU主控模块111以及分别与所述MCU主控模块111相连接的RFID读写模块114和定位通讯模块113,所述MCU主控模块111周期性读取RFID读写模块114信息,所述定位通讯模块113对所述装置1位置定位,并将MCU主控模块111获取的RFID信息传输至服务器;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与所述RFID读写模块114的第一天线接口115和第二天线接口116相连。所述第一天线121读取来自位于暖箱3箱内及暖箱3箱上部的RFID标签信息,所述第二天线122读取来自位于暖箱3箱底及暖箱3箱下部的RFID标签信息,所述电源模块112为双电源模块,包括内置电池和外接DC直流电源,以保证电源供应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MCU主控模块111周期性读取RFID读写模块114的获取的标签信息,RFID读写模块114顺序控制第一天线121和第二天线122,所述第一天线121扫描患儿脚环和医护人员的胸卡上的RFID标签,所述第二天线122扫描暖箱3和停放婴儿暖箱3区域的地面上的RFID标签,MCU主控模块111将获取的RFID信息和装置1的定位信息通过定位通讯模块113发送到服务器。本技术具有如下功能:1.暖箱3定位跟踪管理本装置1和暖箱3分别有一个唯一电子编码标识,本装置1和暖箱3绑定后就可以对暖箱3进行自动跟踪,跟踪暖箱3所在区域、位置。2.患儿跟踪管理每个患儿在入院时,佩戴脚环标签,标签有唯一身份识别信息。患儿放进暖箱3,“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1”会自动感应到“患儿标签”,系统会自动将暖箱3和患儿绑定;患儿被抱出时,“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1”会自动探测到患儿离开了暖箱3;3.医护管理佩戴标签的医护人员靠近暖箱3,接触患儿时会被装置1扫描,患儿感染后可以根据记录回溯医护接触过的患儿。本系统通过上述监控记录,进行分析和回溯,解决暖箱3流转手工记录的不便、不及时、工作量大和易出错等问题,提高暖箱3流转管理效率和质量。加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新生儿感染管理水平,减少新生儿感染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PCB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包括电源模块、MCU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MCU主控模块相连接的RFID读写模块和定位通信模块,所述MCU主控模块周期性读取RFID读写模块信息,所述定位通信模块对所述装置位置定位,并将MCU主控模块的信息进行对外传输;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扫描RFID标签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所述RFID读写模块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PCB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包括电源模块、MCU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MCU主控模块相连接的RFID读写模块和定位通信模块,所述MCU主控模块周期性读取RFID读写模块信息,所述定位通信模块对所述装置位置定位,并将MCU主控模块的信息进行对外传输;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扫描RFID标签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所述RFID读写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侧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暖箱流转定位监控追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双电源模块,包括内置电池和外接DC直流电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炼,
申请(专利权)人:张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