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显示主机架,所述显示主机架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上端一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放置槽,且定位放置槽内垂直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下端外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杆,且活动杆远离夹持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向定位放置槽的内壁延伸,且定位放置槽的内壁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垂直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贯穿滑块,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垂直插接有连接定位杆,且连接定位杆的底部设有接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有效提高了测试速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测试疲劳度,提高效率,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直流屏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电力操作电源现今采用的都是直流电源,它为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直流屏由交配电单元、充电模块单元、降压硅链单元、直流馈电单元、配电监控单元、监控模块单元及绝缘监测单元组成。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小型发电厂、水电站、各类变电站,和其他使用直流设备的用户(如石化、矿山、铁路等),适用于开关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仪器、仪表、继电保护和故障照明等场合。直流屏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控制、保护、管理、测量的新型直流系统。直流系统的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证。而在直流系统中,蓄电池又是整个直流电源系统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一但出现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保护失灵、开关拒动、通道中断,后果不堪设想。现有技术中在对直流屏蓄电池进行测试检测时通常是采用人工安装在人体手臂等位置进行操作,并没有考虑到长期使用过后人体手臂容易疲劳,并且测量仪本身带电,装置穿戴在人体容易引发漏电,使用安全性较低。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显示主机架,所述显示主机架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上端一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放置槽,且定位放置槽内垂直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下端外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杆,且活动杆远离夹持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向定位放置槽的内壁延伸,且定位放置槽的内壁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垂直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贯穿滑块,所述显示主机架的外壁一侧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主机架上端外壁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垂直插接有连接定位杆,且连接定位杆的底部设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底部设有测试连接头,所述连接定位杆贯穿固定板向上延伸端转动连接有操作杆,且操作杆的内壁中部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垂直插接有支杆,且支杆固定于显示主机架的上端一侧,所述支杆上端外壁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且开槽的两侧壁设有与限位块对应的滑动卡槽。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内壁设有与支撑杆对应的孔槽。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且位于两个滑块之间套接有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外壁分别套接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操作杆远离连接定位杆的一端设有把手,且把手的外壁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接触板和固定板之间且位于连接定位杆的两侧对称设有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夹持板通过活动杆推动滑块,使得滑块在活动槽内上下活动,同时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对夹持板进行弹性支撑,从而实现对蓄电池的夹持固定;2、通过把手向上转动,使得操作杆带动连接定位杆向下运动,并推动接触板底部的测试连接头与蓄电池表面的正负极接触,内阻数值在显示屏上显示;3、待测试完毕后,可下压把手,使得测试连接头与蓄电池分离,并取下蓄电池再进行下一组测试。综上,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有效提高了测试速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测试疲劳度,提高效率,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操作杆的俯视图。图中:底座1、显示主机架2、显示屏3、定位放置槽4、夹持板5、活动杆6、滑块7、活动槽8、支撑杆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接触板12、测试连接头13、伸缩杆14、连接定位杆15、固定板16、操作杆17、支杆18、滑动卡槽19、限位块20、把手21、开槽2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显示主机架2,显示主机架2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上端一侧,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放置槽4,且定位放置槽4内垂直设有夹持板5,夹持板5下端外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杆6,且活动杆6远离夹持板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向定位放置槽4的内壁延伸,且定位放置槽4的内壁设有与滑块7对应的活动槽8,活动槽8内垂直固定有支撑杆9,且支撑杆9贯穿滑块7,显示主机架2的外壁一侧设有显示屏3,显示主机架2上端外壁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内壁垂直插接有连接定位杆15,且连接定位杆15的底部设有接触板12,接触板12的底部设有测试连接头13,连接定位杆15贯穿固定板16向上延伸端转动连接有操作杆17,且操作杆17的内壁中部设有开槽22,开槽22内垂直插接有支杆18,且支杆18固定于显示主机架2的上端一侧,支杆18上端外壁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20,且开槽22的两侧壁设有与限位块20对应的滑动卡槽19,操作杆17通过滑动卡槽19在限位块20的外壁活动,并通过滑动卡槽19起到限位支撑作用。其中,滑块7的内壁设有与支撑杆9对应的孔槽,滑块7通过孔槽在支撑杆9的外壁上下活动。其中,支撑杆9的外壁且位于两个滑块7之间套接有第一弹簧10,支撑杆9的两端外壁分别套接有第二弹簧11,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起到减震缓冲效果。其中,操作杆17远离连接定位杆15的一端设有把手21,且把手21的外壁设有防滑纹,增加表面摩擦力,有助于转动操作杆17。其中,接触板12和固定板16之间且位于连接定位杆15的两侧对称设有伸缩杆14,通过设置伸缩杆14使得接触板12能够平稳上下活动。工作原理:本技术中,使用时,将待检测直流屏蓄电池放入底座1上端面的定位放置槽4内,并向一侧推动夹持板5,此时夹持板5通过活动杆6推动滑块7,使得滑块7在活动槽8内上下活动,同时在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的弹性力作用下对夹持板5进行弹性支撑,从而实现对蓄电池的夹持固定;此后再通过把手21向上转动,使得操作杆17带动连接定位杆15向下运动,并推动接触板12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显示主机架(2),所述显示主机架(2)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上端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放置槽(4),且定位放置槽(4)内垂直设有夹持板(5),所述夹持板(5)下端外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杆(6),且活动杆(6)远离夹持板(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向定位放置槽(4)的内壁延伸,且定位放置槽(4)的内壁设有与滑块(7)对应的活动槽(8),所述活动槽(8)内垂直固定有支撑杆(9),且支撑杆(9)贯穿滑块(7),所述显示主机架(2)的外壁一侧设有显示屏(3),所述显示主机架(2)上端外壁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内壁垂直插接有连接定位杆(15),且连接定位杆(15)的底部设有接触板(12),所述接触板(12)的底部设有测试连接头(13),所述连接定位杆(15)贯穿固定板(16)向上延伸端转动连接有操作杆(17),且操作杆(17)的内壁中部设有开槽(22),所述开槽(22)内垂直插接有支杆(18),且支杆(18)固定于显示主机架(2)的上端一侧,所述支杆(18)上端外壁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20),且开槽(22)的两侧壁设有与限位块(20)对应的滑动卡槽(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屏加工用测试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显示主机架(2),所述显示主机架(2)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上端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放置槽(4),且定位放置槽(4)内垂直设有夹持板(5),所述夹持板(5)下端外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杆(6),且活动杆(6)远离夹持板(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向定位放置槽(4)的内壁延伸,且定位放置槽(4)的内壁设有与滑块(7)对应的活动槽(8),所述活动槽(8)内垂直固定有支撑杆(9),且支撑杆(9)贯穿滑块(7),所述显示主机架(2)的外壁一侧设有显示屏(3),所述显示主机架(2)上端外壁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内壁垂直插接有连接定位杆(15),且连接定位杆(15)的底部设有接触板(12),所述接触板(12)的底部设有测试连接头(13),所述连接定位杆(15)贯穿固定板(16)向上延伸端转动连接有操作杆(17),且操作杆(17)的内壁中部设有开槽(22),所述开槽(22)内垂直插接有支杆(18),且支杆(18)固定于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达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