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748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目前对水质检测采用人工检测或岸边固定式,效率低、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箱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检测箱装置、水循环装置、光电检测装置。过滤装置包括串联的三个过滤柱,水循环装置包括三个水泵;检测箱装置包括检测箱本体和检测箱传动机构,检测箱传动机构带动检测箱本体做直线运动,检测箱本体具有顶面开有光电检测孔的实验腔室和对照腔室;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倍增管和光电倍增管传动机构,光电倍增管传动机构带动光电倍增管做直线运动,光电倍增管用于检测实验腔室和对照腔室的光电检测孔的发光强度。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检测成本低、精确度高,且可自动完成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对自然界水域的水质提高了要求,需要获得大量水域质量的数据,现有的获取水域质量数据的技术有如下几种:人工检测,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操作取样并将待测水样配置到最佳待测状态,并可以对水样中存在的干扰进行手工排出,同时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容易受到未知因素的干扰而降低精确度,除此之外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岸边固定式:在岸边建设固定建筑物,将检测设备固定在建筑物内,其优点为结构结实、使用寿命长,受水流影响小,但是其建造成本高、存在误报和灵敏度、精确度低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本技术包括箱体,箱体侧壁设有设备进水口、第一设备出水口和第二设备出水口,箱体内的底面设置有轨道;箱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检测箱装置、水循环装置、光电检测装置。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串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箱体(1)侧壁设有设备进水口(11)、第一设备出水口(12)和第二设备出水口(13),箱体(1)内的底面设置有轨道(14);箱体(1)内设置有过滤装置(2)、检测箱装置(3)、水循环装置(4)、光电检测装置(5);/n所述的过滤装置(2)包括串联的三个过滤柱;第一过滤柱(21)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设备进水口(11)连通,第二过滤柱(22)的进水口与第一过滤柱(21)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过滤柱(22)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柱(23)的进水口连通;/n所述的检测箱装置(3)包括检测箱本体(31)和检测箱传动机构;检测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淡水生物毒性监测系统的水质检测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箱体(1)侧壁设有设备进水口(11)、第一设备出水口(12)和第二设备出水口(13),箱体(1)内的底面设置有轨道(14);箱体(1)内设置有过滤装置(2)、检测箱装置(3)、水循环装置(4)、光电检测装置(5);
所述的过滤装置(2)包括串联的三个过滤柱;第一过滤柱(21)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设备进水口(11)连通,第二过滤柱(22)的进水口与第一过滤柱(21)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过滤柱(22)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柱(23)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的检测箱装置(3)包括检测箱本体(31)和检测箱传动机构;检测箱本体(31)下方固定有支撑柱(32),支撑柱(32)的底部设置有滑轮(33),滑轮(33)位于轨道(14)上;所述的检测箱传动机构带动检测箱本体(31)在水平面上沿轨道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的检测箱本体(31)具有实验腔室(311)和对照腔室(312),实验腔室(311)和对照腔室(312)的顶面均开有光电检测孔;实验腔室(311)的进水口与第二过滤柱(22)的出水口连通,实验腔室(311)的出水口与第一设备出水口(12)连通;对照腔室(312)的进水口与第三过滤柱(23)的出水口连通,对照腔室(312)的出水口与第二设备出水口(13)连通;
所述的水循环装置(4)包括三个水泵;第一水泵(41)设置在第一过滤柱(21)与设备进水口(11)之间的进水管上,第二水泵(42)设置在实验腔室(311)的出水口与第一设备出水口(12)之间的管路上,第三水泵(43)设置在对照腔室(312)的出水口与第二设备出水口(13)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的光电检测装置(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泽赵新颜齐圣王威龙李嘉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