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54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包括均流框架和导流板,所述均流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室,所述导流腔室的内侧活动插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该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具有传统均流控板的稳流作用,使高速气流动压转换为稳定静压的作用,避免了传统的喷漆机库试验中由于送风静压较大,动压较小,故气体流态在出风口3米左右开始飘散的问题,使飞机喷漆效果更好,在飞机机身舷窗处具备0.5m/s的风速为最佳状态,且由于均流微穿孔板厚10mm,每个微穿孔内部形成气流通道,在下方出风口处能产生射流效果,同时本专利可取代双层百叶风口直接安装在末端静压箱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
本技术涉及航空喷漆送风
,具体为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国内航空产业飞速发展,相关配套喷漆机库也在加快建设中,喷漆机库内核心问题为保证稳定大厅内稳定的气流,故大厅的送风末端装置需具备动压转换为静压且气流分布均匀的功能,同时又能够减少高效和中效过滤器的使用,目前的一般喷漆大厅设计末端送风装置为末端送风静压箱,下装双层百叶风口。但是采用送风静压箱容易产生出风口处风速不均匀和送风距离短的情况,同时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对送风的频率和风压强度进行实时调节,且日常使用过程中输送孔内侧容易附着灰尘,导致堵塞影响送风的效果,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采用送风静压箱容易产生出风口处风速不均匀和送风距离短的情况,同时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对送风的频率和风压强度进行实时调节,且日常使用过程中输送孔内侧容易附着灰尘,导致堵塞影响送风的效果,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十分的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包括均流框架(2)和导流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室(10),所述导流腔室(10)的内侧活动插接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7),所述导流孔(7)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6),所述均流框架(2)顶部的四个边角处皆开设有调节孔(8),所述调节孔(8)的内侧活动安装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的底端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定位板(9),所述均流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包括均流框架(2)和导流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室(10),所述导流腔室(10)的内侧活动插接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7),所述导流孔(7)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6),所述均流框架(2)顶部的四个边角处皆开设有调节孔(8),所述调节孔(8)的内侧活动安装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的底端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定位板(9),所述均流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9)的底部皆开设有吸附凹槽(13),所述吸附凹槽(13)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吸附盘(12),且吸附盘(12)与导流板(5)的四个边角处吸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压射流孔板送风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的顶端皆一体成型设置有调节旋钮(1),所述调节杆(4)和调节孔(8)的内侧皆设置有螺纹,且调节旋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栋王智孙龙彪王思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