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包括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983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包括其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轴套、支撑柱、导风板、面板体和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上设置了多个导流通孔,所述导流通孔为360度环绕贯穿式微孔,采用该微孔后,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器壳体内部的空气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再穿过支撑柱上的导流通孔后,不会发生回流现象,而是沿着原来方向由出风口排出,从而杜绝了空气冷凝滴水现象在支撑柱上的发生,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包括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包括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常规空调室内机都设置有导风板结构,导风板一般由安装在空调器壳体内的电机驱动并发生旋转,同时,在导风板上还设置有通孔结构,其用于和支撑柱的圆轴端连接,支撑柱用于支撑导风板,因为导风板距离较长,仅仅在左右两端支撑是不够的,导风板中间部分也需要有支撑,避免导风板因自身重力使用时间过久而下垂变形,进而影响导风板对空调出风口的开闭。常规的支撑柱在设计上由于存在空气在支撑柱上产生冷凝变成液体的现象,导致用户使用空调后,发生空调器滴水现象,进而造成了投诉,产品竞争力下降,造成对品牌的不信任导致错失市场。例如,采用了锯齿状设计的支撑柱,其仅仅是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而延缓了空气在支撑柱上冷凝后的滴水现象,但是实际上,在支撑柱的冷凝水并没有消失,冷凝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时间延后,用户还是可以发觉空调器的滴水现象。例如,附图1中,支撑柱100采用了锯齿状结构设计,采用该设计的支撑柱100,仅仅是延缓了滴水现象发生。在附图10和11中,可以明显看到,有产生回流涡现象,部分箭头是由右向左的,代表空调器外部的热空气逆着经过换热器换热的冷空气而回流到空气器内部,容易锯齿状支撑柱100上形成冷凝水。可见,传统支撑柱的设计存在问题,为了杜绝空气冷凝在支撑柱上的发生,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及其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使得空气经过空调器壳体内的换热器后并经支撑柱排出出风口时,不再在支撑柱上发生冷凝现象,从而杜绝了空调器滴水,同时也提供一种包括该空调器出风结构的空调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轴套、支撑柱、导风板、面板体和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一端通过所述轴套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导风板上,所述支撑柱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沿其柱体表面设置多个导流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出风结构还包括底壳,所述面板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壳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左、右两端可旋转安装在所述底壳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导风板旋转从而实现所述导风板的开闭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孔为360度环绕贯穿式微孔,其沿所述支撑柱表面呈多行或多列均匀布置,所述微孔均匀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3mm,所述导流通孔的间距大于等于3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孔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还包括贯流风叶、空调器上部的进风口和换热器,所述贯流风叶和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扫风叶片和连杆,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扫风叶片沿左右方向运动进而改变出风方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被贯流风叶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和所述扫风叶片导向后,穿过所述支撑柱上的所述导流通孔,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及其空调器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本技术的空调器出风结构,由于支撑柱采用了特别的360度环绕贯穿式微孔,空气经前期的换热器换热后,经过上述360度环绕贯穿式微孔后,不会发生回流涡,空气仍然是按照原来方向从出风口排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发生回流涡造成负压,进而空调器外部的热空气被吸入空调器内,冷凝现象进而在支撑柱处形成;2.采用本技术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可以不必顾忌空调制冷程度,在炎热夏天可以将温度设定到很低从而快速制冷并维持,而不必担心温度设定过低会发生冷凝,进而在支撑柱处产生滴水现象。同样的,空调也不必顾忌制热程度,在严寒的冬天可以将温度设定到很高从而快速制热并维持,而不必担心温度设定过高会发生冷凝,进而在支撑柱处产生滴水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支撑柱在空调器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圆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的支撑柱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的支撑柱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的空调运行时出风流体整体模拟分析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的空调运行时出风流体支撑柱附近局部模拟分析图;图10为采用现有锯齿状支撑柱设计的空调运行时出风流体整体模拟分析图;图11为采用现有锯齿状支撑柱设计的空调运行时出风流体支撑柱附近局部模拟分析图。附图标记:1-上导风板、2-连杆、3-下导风板、4-面板体、5-扫风叶片、6-贯流风叶、7-底壳、8-轴套、9-轴套配孔、10-导流孔、11-支撑柱、12-出风口、13-进风口、100-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如图2-7所示,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轴套8、支撑柱11、导风板3、面板体4和出风口12,支撑柱11一端通过所述轴套8可旋转连接在导风板3上的轴套配孔9内,支撑柱11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体4上,支撑柱11沿其柱体表面设置多个导流通孔10。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11和导风板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轴和配孔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在导风板3上设置了轴套配孔9;相反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轴套8上设置配孔,而在导风板上设置转轴,以上只是转轴和配孔的互换设置,均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上述空调器出风结构还包括底壳7,导风板3的左、右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底壳7上,面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壳7上,底壳7内还设置有电机(未示出),电机可驱动导风板3旋转从而实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轴套、支撑柱、导风板、面板体和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一端通过所述轴套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导风板上,所述支撑柱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沿其柱体表面设置多个导流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轴套、支撑柱、导风板、面板体和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一端通过所述轴套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导风板上,所述支撑柱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沿其柱体表面设置多个导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壳,所述面板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左、右两端可旋转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导风板旋转从而实现所述导风板的开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孔为360度环绕贯穿式微孔,其沿所述支撑柱表面呈多行或多列均匀布置,所述微孔均匀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保国王金正廖君华梁伟波陈昭骏张智光张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