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40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包括:液封槽的底部竖向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安装有液封管,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液斜管;所述液封管的底部位于液面的下方,所述液面与所述隔板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出液斜管的进液端安装在所述液封槽的底部,所述出液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封装置会产生沉淀并结垢的问题,采用隔板把液封槽隔成液封和排液两部分;由于隔板的存在会使得液封液体的体积变小,使得液封部分中液体流动的速度和湍流度得到增加,从而对槽中可能出现的沉积物有一定的冲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封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液固分离器在液相含有大量易结垢的物质时,液相很容易在液封槽内和液体导出管入口处产生结垢而影响正常工作。通常情况下,为了保持液封的液面稳定,液封槽的体积相对较大,由于液相中含有易结垢的物质,会导致液封槽中出现固体沉积、结垢等现象。对于某些比较顽固不容易冲刷掉的污垢而言,需要利用搅拌器搅拌粉碎从而除去液封槽中的污垢。通常情况下,如图1所示,液封槽的出口管道安装在需要的高度,液体则通过液体导出管被导流至相应的处理工序中,液体导出管上不用阀门控制。液体在液体导出管中一般是部分充满,流体的边界效应往往使得液体导出管的入口处容易出现堵塞甚至结垢,从而影响排液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封装置会产生沉淀并结垢的问题。本技术采用隔板把液封槽隔成液封和排液两部分,这样液封管在液封部分被液封,多余的液体由隔板顶部溢出,溢出的液体从排液部分的出液斜管排出;由于隔板的存在会使得液封液体的体积变小,使得液封部分中液体流动的速度和湍流度得到增加,从而对槽中可能出现的沉积物有一定的冲刷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所述液封装置包括:液封槽,所述液封槽的底部竖向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安装有液封管,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液斜管;所述液封管的底部位于液面的下方,所述液面与所述隔板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出液斜管的进液端安装在所述液封槽的底部,所述出液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45°。液封槽采用隔板把液封槽隔成液封(盛液区)和排液(排液区)两部分,这样液封管在液封部分被液封,多余的液体由隔板顶部溢出,溢出的液体从排液部分的出液斜管排出。由于隔板的存在会使得液封液体的体积变小,使得液封部分中液体流动的速度和湍流度得到增加,从而对槽中可能出现的沉积物有一定的冲刷效果。此外液体溢出的过程是从整边的隔板顶部溢出,对液封液面的波动较小,不至于影响到液封部分的液封效果和液体流出的阻力。出液斜管不再浸泡在液封部分中,出液斜管不容易出现沉积物的现象。此外隔板存在一定的高度,溢出的流体除了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外,下落的过程还会加速,从而对出液斜管具有一定冲刷效果,也能有效避免出液斜管有沉积物的现象。出液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45°,使得溢出的流体更容易进入出液斜管中,尽量减少能量耗损,避免液体进入出液斜管的速度较小无法实现冲刷的效果。通过设计隔板,使得液封装置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设备。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封管的直径与所述隔板的长度的比值为1:(6~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将液封槽分隔为盛液区和排液区,所述出液斜管设置在排液区中,所述盛液区的体积与排液区的体积比为2:1。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板的顶部将作为溢流堰来保持液封所需要的液柱高度,相比与原来传统的液封装置来说其溢流面将会大大增加,流动阻力大大减少,从而使得液面更加稳定。底部的出液斜管的也大大减轻了液体流动所产生的紊流。当液相中存在结晶物时,隔板的存在会使得液封液体的体积变小,使得液封部分中液体流动的速度和湍流度得到增加,从而对槽中可能出现的沉积物有一定的冲刷效果;出液斜管不再浸泡在液封部分中,出液斜管不容易出现沉积物的现象;隔板存在一定的高度,溢出的流体除了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外,下落的过程还会加速,从而对出液斜管具有一定冲刷效果,也能有效避免出液斜管有沉积物的现象。液封装置因结晶所带来的阻塞结垢的问题也会大大减轻。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液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的结垢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液封槽;2-隔板;3-液封管;4-出液斜管;5-液体导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所述液封装置包括:液封槽1,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竖向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一侧安装有液封管3,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液斜管4;所述液封管3的底部位于液面的下方,所述液面与所述隔板2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出液斜管4的进液端安装在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所述出液斜管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液封管3的直径与所述隔板2的长度的比值为1:7;所述盛液区的体积与排液区的体积比为2:1。实施例2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所述液封装置包括:液封槽1,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竖向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一侧安装有液封管3,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液斜管4;所述液封管3的底部位于液面的下方,所述液面与所述隔板2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出液斜管4的进液端安装在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所述出液斜管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所述液封管3的直径与所述隔板2的长度的比值为1:8;所述盛液区的体积与排液区的体积比为2:1。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隔板2把液封槽1隔成液封(盛液区)和排液(排液区)两部分,这样液封管3在液封部分被液封,多余的液体由隔板2顶部溢出,溢出的液体从排液部分的出液斜管4排出;由于隔板2的存在会使得液封液体的体积变小,使得液封部分中液体流动的速度和湍流度得到增加,从而对槽中可能出现的沉积物有一定的冲刷效果。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装置包括:/n液封槽(1),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竖向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一侧安装有液封管(3),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液斜管(4);所述液封管(3)的底部位于液面的下方,所述液面与所述隔板(2)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出液斜管(4)的进液端安装在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所述出液斜管(4)与水平面的夹角≥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固体物沉淀和管道结垢的液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装置包括:
液封槽(1),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竖向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一侧安装有液封管(3),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液斜管(4);所述液封管(3)的底部位于液面的下方,所述液面与所述隔板(2)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出液斜管(4)的进液端安装在所述液封槽(1)的底部,所述出液斜管(4)与水平面的夹角≥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寿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初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