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40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包括内衬分管本体,所述内衬分管本体通过若干支撑座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内衬分管本体是由芯层、缓冲层、基层、隔热保温层、防潮层和外层构成,所述芯层位于所述缓冲层内部,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基层内部,所述基层位于所述隔热保温层内部,所述隔热保温层位于所述防潮层内部,所述防潮层位于所述外层内部,所述芯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基层之间、所述基层与所述隔热保温层之间、所述隔热保温层与所述防潮层之间以及所述防潮层与所述外层之间分别均通过黏胶层固定连接。有益效果:能够适应于潮湿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内衬分管的使用寿命,同时接头能够连接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
本技术涉及内衬分管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
技术介绍
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现用的常规的管道一般都是单层结构,通常是不锈钢管、塑料管等,但是常规的管道使用范围有限,于是在外管的内部设置内衬管,可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但是现有的内衬管一般防潮效果不好。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包括内衬分管本体,所述内衬分管本体通过若干支撑座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内衬分管本体与所述外管及所述支撑座之间形成内置空腔,所述内衬分管本体是由芯层、缓冲层、基层、隔热保温层、防潮层和外层构成,所述芯层位于所述缓冲层的内部,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基层的内部,所述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分管本体(1),所述内衬分管本体(1)通过若干支撑座(2)与外管(3)固定连接,所述内衬分管本体(1)与所述外管(3)及所述支撑座(2)之间形成内置空腔(4),所述内衬分管本体(1)是由芯层(5)、缓冲层(6)、基层(7)、隔热保温层(8)、防潮层(9)和外层(10)构成,所述芯层(5)位于所述缓冲层(6)的内部,所述缓冲层(6)位于所述基层(7)的内部,所述基层(7)位于所述隔热保温层(8)的内部,所述隔热保温层(8)位于所述防潮层(9)的内部,所述防潮层(9)位于所述外层(10)的内部,所述芯层(5)与所述缓冲层(6)之间、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分管本体(1),所述内衬分管本体(1)通过若干支撑座(2)与外管(3)固定连接,所述内衬分管本体(1)与所述外管(3)及所述支撑座(2)之间形成内置空腔(4),所述内衬分管本体(1)是由芯层(5)、缓冲层(6)、基层(7)、隔热保温层(8)、防潮层(9)和外层(10)构成,所述芯层(5)位于所述缓冲层(6)的内部,所述缓冲层(6)位于所述基层(7)的内部,所述基层(7)位于所述隔热保温层(8)的内部,所述隔热保温层(8)位于所述防潮层(9)的内部,所述防潮层(9)位于所述外层(10)的内部,所述芯层(5)与所述缓冲层(6)之间、所述缓冲层(6)与所述基层(7)之间、所述基层(7)与所述隔热保温层(8)之间、所述隔热保温层(8)与所述防潮层(9)之间以及所述防潮层(9)与所述外层(10)之间分别均通过黏胶层(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潮湿环境温度工作的内衬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的一端与所述外管(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少波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艺高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