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8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包括对称设置在上阀体内的导轨、设置在阀体内腔壁上的耐磨内衬,所述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设置有耐磨内衬,所述耐磨内衬填满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拆卸和安装,不仅增加密封效果,而且消除了矿浆聚流,减少了耐磨内耐磨内衬损,延长阀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
技术介绍
目前,在选矿厂生产中,输送矿浆的作业要求不间断,为防止作业泵出现故障,影响生产,一般还要准备备用泵,当作业泵出现故障需停机检修时,启动备用泵,在切换备用泵时至少要操作两个阀门才能完成,往往会在三通位置淤塞而造成停产,损失很大;很多矿山采用双泵双管线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管路投入费用很大;部分矿山采用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实现矿浆转换输送的不间断,但现有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存在一个“U”形空腔,输送矿浆时“U”形空腔会聚集矿浆,形成涡流,加快对耐磨内衬橡胶的磨损,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减轻耐磨内衬磨损的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包括对称设置在上阀体内的导轨、设置在阀体内腔壁上的耐磨内衬,所述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设置有耐磨内衬,所述耐磨内衬填满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的空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采用耐磨内衬材料填充“U”形空腔,矿浆无聚集空间,不会形成涡流对耐磨内衬反复磨损,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实现选矿生产中泵送矿浆管路的稳定高效;2、采用一体式导轨,原有导轨刚度大导致其下底面上的耐磨内衬磨损重,将原有金属导轨改进为与“U”形空腔填充耐磨内衬材料为一体的耐磨内衬导轨,一体化耐磨内衬导轨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有效减缓球型阀瓣沿导轨运动以及矿浆流动的冲击,从而减小对耐磨内衬的磨损,同时,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使用寿命较原阀提高了3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原阀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阀体,2-下阀体,3-进料口,4-出料口,5-球型阀瓣,6-耐磨内衬,7-导轨,8-“U”形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3所示的本技术包括对称设置在上阀体内的导轨7、设置在阀体内腔壁上的耐磨内衬6,所述导轨7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设置有耐磨内衬6,所述耐磨内衬6填满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的空腔。所述导轨7为弹性导轨。所述导轨7为耐磨内衬导轨且与耐磨内衬一体化成型,材质相同便于一体化加工,一体化结构也利于安装更换。所述上阀体1通过螺栓与下阀体2连接,易于拆卸和安装,便于更换耐磨内衬。所述耐磨内衬6的材质为聚氨酯树脂。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本技术优化了现有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的结构,将原高刚度的导轨优化为与耐磨内衬一体化的耐磨内衬导轨,且耐磨内衬导轨覆盖了原“U”形空腔,从而降低耐磨内衬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工作时,矿浆从其中一个进料口进入阀体内,在液压作用下,先将球形阀瓣5沿导轨推到另一个进料口上,将另一个进料口2封闭,矿浆从出料口5输出,此时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无空腔,矿浆顺道耐磨内衬表面平滑流过。当矿浆从另一个进料口进入时,在液压作用下,先将球形阀瓣5沿导轨推到前一个进料口上,将前一个进料口封闭,矿浆从出料口5输出。本技术使用寿命增长,待检修时拆开上下阀体,查看磨损情况,磨损较大时,更换耐磨内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包括对称设置在上阀体内的导轨(7)、设置在阀体内腔壁上的耐磨内衬(6),其特征是:所述导轨(7)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设置有耐磨内衬(6),所述耐磨内衬(6)填满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的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包括对称设置在上阀体内的导轨(7)、设置在阀体内腔壁上的耐磨内衬(6),其特征是:所述导轨(7)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设置有耐磨内衬(6),所述耐磨内衬(6)填满导轨与阀体弧形顶面之间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通球形换向止回阀,其特征是:所述导轨(7)为弹性导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荣辉陈云龙崔宁何双源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