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包括铰链底座,直角联动连杆,垂直定位壁,加厚承重连杆,调节螺丝及配合使用的铰链垫条等,可依靠垂直定位壁实现与窗扇的定位安装,通过预先开设螺纹孔的铰链垫条可实现摩擦铰链与窗框精准定位固定,进一步地,铰链垫条的厚度保证螺钉的多重螺纹契合从而极大提升框扇连接强度。加厚承重连杆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摩擦铰链安全承重可达55kg,特别地,通过旋扭调节螺丝可调节铰链高度,从而有效解决内扇下沉掉角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
本技术涉及摩擦铰链领域,具体是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摩擦铰链。
技术介绍
铝合金门窗本身具有各项优异性能,一直以来,被广泛作为建筑外立面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樘铝合金门窗主要由外框及内扇构成,外框和内扇之间的连接决定了门窗是否安全可靠,此外,框扇连接效果也直接影响到门窗的各项性能,是重中之重。目前外开窗框扇普遍采用摩擦铰链连接,作为连接件的摩擦铰链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使用期间窗扇存在下沉掉角问题,影响窗户的使用性能;2、摩擦铰链在安装过程时,与外框窗扇的位置关系定位不准,通常需要依靠安装师傅的个人经验定位安装,此种方式极易导致安装精度不足,进而影响到窗户使用性能;3、摩擦铰链与外框窗扇之间直接通过紧固螺丝固定,由于框扇型材按照规范壁厚1.4mm,连接的固定螺丝只能与型材壁最多只有两扣螺纹的重合,存在螺丝松脱窗扇坠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窗扇下沉掉角问题并定位精准的可调节摩擦铰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包括铰链底座、直角联动连杆、承重连杆、传动连杆、短臂传动连杆、滑块、定位块及与摩擦铰链配套实用的铰链垫条;直角联动连杆设置垂直定位壁;滑块和铰链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承重连杆的一端和滑块铰接,另一端和直角联动连杆的直角角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联动连杆和所述承重连杆在竖向为可调节连接,在所述直角联动连杆和所述承重连杆之间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直角联动连杆的角部上下调节。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直角联动连杆穿入内扇型材滑槽内,依靠垂直定位壁抵住内扇滑槽壁达到所述摩擦铰链与内扇的精准定位安装。所述承重连杆与直角联动连杆的直角角部铰接的位置设置直角联动连杆与承重连杆铰接的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在直角联动连杆的垂直部设置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上部螺纹连接调节螺丝,所述轴从下端伸入调节孔,调节螺丝的头部支撑在所述轴之上。所述轴的上端为球面,所述调节螺丝的头部通过转接件支撑在轴的上端,转接件的下端设置与轴的球面耦合的球面。铰链垫条预穿入外框滑槽,使垫条侧壁抵住外框滑槽壁后攻入螺丝实现垫条定位固定,与窗扇固定好的铰链底座上的孔位对齐铰链垫条上预先开设的机制孔位,攻入螺丝达到窗扇与窗框定位固定。传动连杆的一端和铰链底座铰接,另一端和直角联动杆的水平部铰接;所短臂传动连杆的一端在承重连杆和传动连杆之间的位置和滑块铰接,另一端和传动连杆的中部铰接。定位块设置在铰链底座之上,定位块在所述铰链底座上可滑动调节位置,定位块通过在铰链底座上预开孔位处攻入螺丝连接固定,实现窗扇开启角度限位。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也可组合使用。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安装、调节方便,能有效解决窗扇下沉掉角问题并定位精准,且能提高结构强度,安全性更高,并提高承重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摩擦铰链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摩擦铰链与窗扇连接时直角联动连杆穿入滑槽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摩擦铰链与窗扇连接时定位关系及螺钉固定方式图;图4为铰链垫条预穿入窗框滑槽示意图;图5为铰链垫条与窗框连接时定位关系及螺钉固定方式图;图6为本技术摩擦铰链与窗框连接时的定位及螺钉固定方式图;图7为本技术摩擦铰链旋拧调节螺丝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摩擦铰链的构造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本技术摩擦铰链包括铰链底座1、直角联动连杆2、承重连杆4、传动连杆5、短臂传动连杆6、滑块7、定位块8及与摩擦铰链配套实用的铰链垫条10。直角联动连杆2设置垂直定位壁3。参照图1、8,滑块7和铰链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承重连杆4的一端和滑块7铰接,另一端和直角联动连杆2的直角角部铰接。传动连杆5的一端和铰链底座1铰接,另一端和直角联动杆2的水平部铰接。所述短臂传动连杆6的一端在承重连杆4和传动连杆5之间的位置和滑块7铰接,另一端和传动连杆5的中部铰接。所述承重连杆4的厚度被加厚其厚度达到8.5mm,普通铰链壁厚仅为3mm,在加厚承重连杆的保证下,此款重型摩擦铰链的安全承重可达55kg,在30000次的负重推拉启闭测试后,依然保持可靠连接且使用顺畅。所述承重连杆4的与直角联动连杆2的直角角部铰接的位置设置孔41,孔41连接直角联动连杆2与承重连杆4铰接的轴42。所述直角联动连杆2和所述承重连杆4在竖向为可调节连接,在所述直角联动连杆2和所述承重连杆4之间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直角联动连杆2的角部上下调节,该调节机构包括在直角联动连杆2的垂直部设置的调节孔31,所述调节孔31上部螺纹连接调节螺丝32。该调节孔31优选为通孔,调节螺丝32的尾部设置内六角连接孔,以供和工具连接转动。轴42从下端伸入调节孔31,调节螺丝32的头部支撑在所述轴42之上,优选地,轴42的上端为球面,所述调节螺丝32的头部通过转接件33支撑在轴的上端,转接件33的下端设置与轴42的球面耦合的球面,从而形成一种关节配合而保护机构。所述铰链底座1上设置所述定位块8,定位块8起到对滑块7的限位作用,同时,定位块在所述铰链底座1上可滑动调节位置,定位块8通过在铰链底座1上预开孔位处攻入螺丝固定,定位更加精确。铰链垫条10的厚度为5mm,可保证从铰链底座1攻入的螺钉与底座预开的机制螺纹孔能有更多的螺纹契合,极大提升摩擦铰链与外框的连接强度。参照图2,直角联动杆2的水平部穿入窗扇横向滑槽11,参照图3,使得垂直定位壁3抵住窗扇竖向滑槽壁12,使扇部分铰链位置能达到精准定位效果,能有效减少安装误差,实现精准定位,之后攻入St4.8*16花型沉头自攻螺丝*2(附图标号21)及St4.8*13花型盘头自攻螺丝*2(附图标号22)完成摩擦铰链与窗扇部分的固定连接。如附图4所示,在窗框型材组角之前,将铰链垫条10穿入窗框横向滑槽13内,参照图5,使得铰链垫条侧面壁14抵住窗框竖向滑槽壁15,之后攻入St4.8*16花型沉头自攻螺丝*4(附图标号23)完成铰链垫条10的定位安装。如图6所示,将窗扇套入窗框的过程,只需铰链底座1上连接孔位对齐铰链垫条10上预先开设的机制孔位,攻入St4.8*16花型盘头自攻螺丝*2(附图标号24)及M5*6花型盘头机制螺钉*2(附图标号25)即可完成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精准定位安装,不用依靠人为过多调节,便能保证窗扇与窗框间的进出位置关系及左右位置关系合理,进而使得整窗的性能优良。特别地,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窗扇下沉掉角问题,可使用内六角扳手100旋拧调节螺丝32调节直角联动连杆2的高度(或将倾斜的支脚联动连杆2再调平),可有效解决内扇下沉掉角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包括铰链底座、直角联动连杆、承重连杆、传动连杆、短臂传动连杆、滑块、滑块的定位块及与摩擦铰链配套实用的铰链垫条;直角联动连杆设置垂直定位壁;滑块和铰链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承重连杆的一端和滑块铰接,另一端和直角联动连杆的直角角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联动连杆和所述承重连杆在竖向为可调节连接,在所述直角联动连杆和所述承重连杆之间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直角联动连杆的角部上下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包括铰链底座、直角联动连杆、承重连杆、传动连杆、短臂传动连杆、滑块、滑块的定位块及与摩擦铰链配套实用的铰链垫条;直角联动连杆设置垂直定位壁;滑块和铰链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承重连杆的一端和滑块铰接,另一端和直角联动连杆的直角角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联动连杆和所述承重连杆在竖向为可调节连接,在所述直角联动连杆和所述承重连杆之间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直角联动连杆的角部上下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其特征在于直角联动连杆穿入内扇型材滑槽内,依靠垂直定位壁抵住内扇滑槽壁达到所述摩擦铰链与内扇的精准定位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窗框窗扇连接的可调节摩擦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连杆与直角联动连杆的直角角部铰接的位置设置直角联动连杆与承重连杆铰接的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在直角联动连杆的垂直部设置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上部螺纹连接调节螺丝,所述轴从下端伸入调节孔,调节螺丝的头部支撑在所述轴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根廷,廖飞船,孔泽民,金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迩特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