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2018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该愈合基台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和用于连接种植体的连接部,愈合帽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龈下段和龈缘段;再生段的高度为2.2~2.8mm,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龈下段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龈缘段为龈下段以上0.8~1.2mm的区域,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封闭牙槽窝,避免内部的骨替代材料暴露而发生感染,且对原有的牙龈具有支撑作用,能够获得理想的牙龈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种植体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牙种植体由于其极高的成功率(>95%)已经成为缺牙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患者接受了超过250万颗种植体植入治疗,且我国患者的种植体植入数近年来都保持着年均超过30%的增长率。在种植技术发展的早期,所有的种植体都需要在牙龈粘膜以下进行6个月的愈合后才能进行功能负荷。随着种植外科理念的进步和发展,使用种植愈合基台进行穿粘膜愈合的技术成为临床的主流技术。种植愈合基台的使用可以避免进行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的创伤和降低治疗费用。目前,主流的商品化种植愈合基台均为圆形钛合金的预成的形态。在常规种植术后其塑造的穿龈轮廓为圆形与义齿的圆三角形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经常需要使用额外的临时义齿塑形以获得更理想的牙龈形态。另一方面,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使用即刻种植,即在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的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对种种植愈合基台提出个性化形态的要求。即刻种植时通常需要种植愈合基台能够封闭牙槽窝以避免内部的骨替代材料暴露而发生感染,此外也需要种植愈合基台能够对原有的牙龈进行一定的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本专利技术能够封闭牙槽窝,避免内部的骨替代材料暴露而发生感染,且对原有的牙龈具有支撑作用,能够获得理想的牙龈形态。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愈合基台,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和用于连接种植体的连接部,所述愈合帽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龈下段和龈缘段;所述再生段的高度为2.2~2.8mm,所述再生段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所述龈下段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所述龈下段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所述龈缘段为所述龈下段以上0.8~1.2mm的区域,所述龈缘段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牙龈平面即与牙龈平齐的平面。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所述龈下段的上缘被设置为当所述愈合基台被安装至待种植牙位中时,所述龈下段的上缘能与待种植牙位处的牙周牙龈齐平;2)所述龈缘段远种植体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孔;3)选自如下连接方式之一:连接方式一:所述愈合帽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式;连接方式二:所述愈合帽与所述连接部为可拆卸式连接;连接方式三:所述再生段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第一再生单元和第二再生单元;所述第一再生单元与所述第二再生单元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再生单元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式;4)所述愈合基台的材料包括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或者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聚醚醚酮可以为i4G或i2G。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31)特征3)的连接方式一中,所述连接部从近愈合帽端至远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和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32)特征3)的连接方式二中,所述连接部从远愈合帽端至近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第一固定单元和用于连接所述愈合帽的第二螺纹段,所述愈合帽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纹匹配;33)特征3)的连接方式三中,所述第一再生单元设有第一再生螺纹段,所述第二再生单元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螺纹与所述第一再生螺纹段的螺纹匹配,所述连接部从近愈合帽端至远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和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34)特征3)的连接方式三中,所述第一再生单元的高度为0.4~0.6mm,所述第二再生单元的高度为1.8~2.2mm;41)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的质量比为80:20~75:25;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为2:1~3: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愈合基台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患者上下颌模型;2)在所述上下颌模型上模拟拔出牙齿,并模拟种植体的摆放;3)依据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上0.8~1.2mm区域中天然牙的外表面构建龈缘段模型;依据从牙龈平面至所述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中天然牙外表面内收0.2~0.6mm的形状构建龈下段模型;依据龈下段以下2.2~2.8mm的区域中天然牙外表面内收0.8~1.2mm的形状构建再生段模型,从而获得初始愈合帽模型;4)构建设于初始愈合帽模型下方的连接部模型,所述连接部模型与种植体匹配,从而获得愈合基台模型。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步骤1)中,由CT数据构建患者上下颌模型;2)步骤3)中,在龈缘段模型远种植体的端面上构建安装孔;3)构建选自如下连接方式之一:连接方式一:构建连接部模型与初始愈合帽模型为一体式;连接方式二:构建连接部模型与初始愈合帽模型为可拆卸式连接;连接方式三:再生段模型从近连接部模型端至远连接部模型端依次设有第一再生单元模型和第二再生单元模型,构建第一再生单元模型与第二再生单元模型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再生单元模型和连接部模型为一体式。更优选地,特征3)中,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31)连接方式一中,构建连接部模型从近初始愈合帽模型端至远初始愈合帽模型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模型和用于连接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模型;32)连接方式二中,构建连接部模型从远愈合帽模型端至近愈合帽模型端依次设有用于连接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模型、第一固定单元模型和用于连接初始愈合帽模型的第二螺纹段模型,初始愈合帽模型的底部构建带有螺纹的凹槽,凹槽的螺纹与第二螺纹段模型的螺纹匹配;33)连接方式一中,构建第一再生单元模型设有第一再生螺纹段,第二再生单元模型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凹槽的螺纹与第一再生螺纹段模型的螺纹匹配,连接部模型从近愈合帽模型端至远愈合帽模型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模型和用于连接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模型。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愈合基台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上述愈合基台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愈合基台模型,制备愈合基台。优选地,通过3D打印制备愈合基台,3D打印的原料包括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或者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更优选地,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的质量比为80:20~75:25,如80:20~70:20或70:20~75:25;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为2:1~3:1,如2:1~2.5:1或2.5:1~3:1。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愈合基台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如上述愈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1)和用于连接种植体(3)的连接部(2),所述愈合帽(1)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11)、龈下段(12)和龈缘段(13);/n所述再生段(11)的高度为2.2~2.8mm,所述再生段(11)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n所述龈下段(12)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所述龈下段(12)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n所述龈缘段(13)为所述龈下段(12)以上0.8~1.2mm的区域,所述龈缘段(13)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1)和用于连接种植体(3)的连接部(2),所述愈合帽(1)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11)、龈下段(12)和龈缘段(13);
所述再生段(11)的高度为2.2~2.8mm,所述再生段(11)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
所述龈下段(12)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所述龈下段(12)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
所述龈缘段(13)为所述龈下段(12)以上0.8~1.2mm的区域,所述龈缘段(13)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龈下段(12)的上缘被设置为当所述愈合基台被安装至待种植牙位中时,所述龈下段(12)的上缘能与待种植牙位处的牙周牙龈齐平;
2)所述龈缘段(13)远种植体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孔(14);
3)选自如下连接方式之一:
连接方式一:所述愈合帽(1)与所述连接部(2)为一体式;
连接方式二:所述愈合帽(1)与所述连接部(2)为可拆卸式连接;
连接方式三:所述再生段(11)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第一再生单元(111)和第二再生单元(112);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与所述第二再生单元(112)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和所述连接部(2)为一体式;
4)所述愈合基台的材料包括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或者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31)特征3)的连接方式一中,所述连接部(2)从近愈合帽端至远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21)和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22);
32)特征3)的连接方式二中,所述连接部(2)从远愈合帽端至近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22)、第一固定单元(21)和用于连接所述愈合帽(1)的第二螺纹段,所述愈合帽(1)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纹匹配;
33)特征3)的连接方式三中,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设有第一再生螺纹段(1111),所述第二再生单元(112)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1121),所述凹槽(1121)的螺纹与所述第一再生螺纹段(1111)的螺纹匹配,所述连接部(2)从近愈合帽端至远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21)和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22);
34)特征3)的连接方式三中,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的高度为0.4~0.6mm,所述第二再生单元(112)的高度为1.8~2.2mm;
41)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的质量比为80:20~75:25;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为2:1~3:1。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愈合基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患者上下颌模型;
2)在所述上下颌模型上模拟拔出牙齿,并模拟种植体的摆放;
3)依据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上0.8~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俊宇赖红昌李元乔士冲钱姝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