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6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底部一侧通过氩弧焊连接有第一定型杆,所述第二模板的底部一侧通过乙炔焊固定有第二定型杆,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一端通过氧气焊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板A和第一固定板B,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另一端通过电弧焊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B,所述第一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A的一端均设置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果显著,操作简单,经久耐用,能够满足工作需求,适合普遍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的作业中,会经常使用到模板对施工进行辅助,模板可以按照尺寸等建筑要求对浇筑的混凝土起到定型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建筑用施工模板的拆卸装配较为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专利号CN201920698382.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模板本体,所述建筑模板本体上固定连接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外圆固定连接有四个分别用于调节建筑模板本体边角的平整度的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连接杆、调节螺杆件和与调节螺杆件转动连接的压平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圆柱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设置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与调节螺杆件为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建筑模板,根据建筑模板的四个边角翘起的不同高度,单独操作对应的调平组件压平边角,使其与相邻的建筑模板的表面齐平,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混凝土墙面的整体平整度。上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有些不足之处:1、不具有便于人员对模板进行拆卸或装配的功能。2、模板整体的硬度不强且结构连接的不是很稳固。3、此模板不具有使介质易于脱落的功能,混凝土或其它建筑材料容易粘黏在模板的表面,从而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底部一侧通过氩弧焊连接有第一定型杆,所述第二模板的底部一侧通过乙炔焊固定有第二定型杆,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一端通过氧气焊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板A和第一固定板B,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另一端通过电弧焊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B,所述第一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A的一端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固定板B和第二固定板B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表面均涂覆有易脱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A之间焊接有第一T形加强筋,所述第一固定板B和第二固定板B之间焊接有第二T形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A、第一固定板B、第二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B的一端外侧均固定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B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均设置有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型杆和第二定型杆的一端均焊接有接头,所述接头贯穿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套筒、接头和第二套筒的相互作用,第一定型杆能够与第一固定板A和第二固定板A固定相连,第二定型杆能够与第一固定板B和第二固定板B固定相连,同时人员将卡块插入卡槽中,可以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拼合,人员可以通过固定螺杆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加固,且人员可以通过将固定螺杆拧松并取出的方式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拆卸,从而使得本技术模板具有便于拆卸或装配的功能。2.本技术模板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模板的硬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进而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节省建筑企业在模板上的资金投入。3.易脱膜具有较好的润滑功能和防粘黏性能,易脱膜的材质较为细密,能够较为牢固的粘附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表面,有效的提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润滑性能,使得本技术模板可以防止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粘附其表面,使得混凝土可以顺畅的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表面脱落,有效的避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建筑材料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与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第一定型杆;4、第二定型杆;5、第一固定板A;6、第一固定板B;7、第一T形加强筋;8、第二T形加强筋;9、连接耳板;10、固定螺杆;11、卡槽;12、卡块;13、第二固定板A;14、第二固定板B;15、第一套筒;16、接头;17、第二套筒;18、通孔;19、易脱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所述模板由第一模板1和第一模板1拼接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模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模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氩弧焊连接有第一定型杆3,所述第二模板2的底部一侧通过乙炔焊固定有第二定型杆4,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一端通过氧气焊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板A5和第一固定板B6,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另一端通过电弧焊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A13和第二固定板B14,所述第一固定板A5和第二固定板A13的一端均设置有卡槽11,所述第一固定板B6和第二固定板B14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12,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内表面均涂覆有易脱膜1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A5和第二固定板A13之间焊接有第一T形加强筋7,所述第一固定板B6和第二固定板B14之间焊接有第二T形加强筋8。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T形加强筋7能够使得第一固定板A5与第二固定板A13稳固的相连,第二T形加强筋8能够使得第一固定板B6与第二固定板B14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A5、第一固定板B6、第二固定板A13和第二固定板B14的一端外侧均固定有连接耳板9,所述连接耳板9上设置有固定螺杆10。其中,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一套筒15,所述第二固定板A13和第二固定板B14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17,所述第一套筒15和第二套筒17内均设置有通孔18。其中,所述第一定型杆3和第二定型杆4的一端均焊接有接头16,所述接头16贯穿通孔1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接头16贯穿通孔18的安装方式,能够将两组模板进行快速的拼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使用时,人员可以将接头16贯穿第一套筒15从而将第一定型杆3与第一固定板A5和第二固定板A13相连,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将第二定型杆4与第一固定板B6和第二固定板B14固定相连,人员将卡块12与卡槽11相吻合,进而可以将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进行拼合,人员可以通过固定螺杆10对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进行加固,当需要对本技术模板进行保养时,人员可以通过将固定螺杆10拧松并取出的方式对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模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氩弧焊连接有第一定型杆(3),所述第二模板(2)的底部一侧通过乙炔焊固定有第二定型杆(4),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一端通过氧气焊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板A(5)和第一固定板B(6),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另一端通过电弧焊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A(13)和第二固定板B(14),所述第一固定板A(5)和第二固定板A(13)的一端均设置有卡槽(11),所述第一固定板B(6)和第二固定板B(14)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12),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内表面均涂覆有易脱膜(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模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氩弧焊连接有第一定型杆(3),所述第二模板(2)的底部一侧通过乙炔焊固定有第二定型杆(4),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一端通过氧气焊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板A(5)和第一固定板B(6),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另一端通过电弧焊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A(13)和第二固定板B(14),所述第一固定板A(5)和第二固定板A(13)的一端均设置有卡槽(11),所述第一固定板B(6)和第二固定板B(14)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12),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内表面均涂覆有易脱膜(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用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A(5)和第二固定板A(13)之间焊接有第一T形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森韩溱李进王藤野刘涛熊聪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半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