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3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排水结构,该屋顶排水结构包括外伸于屋顶的屋檐、设于屋檐上的围挡条以及设于围挡条所围合的范围内的排水管,围挡条沿屋檐的边沿设置,围挡条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围挡条的内侧面形成导水面,排水管从屋檐顶面穿至墙体内并与外界连通,屋檐的顶部设置排水坡度,屋檐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屋顶排水结构通过在屋檐上设置有围挡条以及在围挡条的范围内设置排水管,水流不会顺着墙体外流,减少了对墙体的侵蚀,无需另外加导水装置,造价、维护成本低;通过设置排水坡度,使水流快速流向排水管,减少屋檐顶部的积水率;通过在屋檐底部设置滴水条,减少雨水对墙体的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屋顶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屋顶排水分为两种情况,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正常情况下,如果采用无组织排水,则屋面檐口必须要挑出外墙面,无组织排水构造简单造价低,不易造成漏雨和堵塞,在农村普遍采用。目前,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檐口出现很多不伸出外墙面的情况,这样必须另外增加天沟和雨水管进行有组织排水,同时也增加了造价和维护成本,农村住宅一般不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造价低、易维护且不会造成墙体侵蚀的有组织排水的屋顶排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外伸于屋顶的屋檐、设于所述屋檐上的围挡条以及设于所述围挡条所围合的范围内的排水管,所述围挡条沿所述屋檐的边沿设置,所述围挡条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围挡条的内侧面朝与所述屋檐的连接处倾斜过渡形成有导水面,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屋檐顶面穿至墙体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屋檐的顶部的上表面设置坡向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自所述屋檐靠近所述围挡条的位置朝所述排水管方向倾斜,所述屋檐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条。优选的,所述滴水条自所述屋檐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延伸出所述屋檐的下表面,所述滴水条的端部呈尖角设置。优选的,所述导水面从所述围挡条的内侧面呈圆弧过渡至所述屋檐。优选的,所述导水面横截面呈朝所述围挡条和所述屋檐的连接处方向凹陷的圆弧。优选的,所述围挡条的横截面呈梯形或者三角形;所述围挡条的高度为10-20mm。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包括设于所述墙体内的管体以及嵌设于所述管体入口的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陶瓷过滤网或者塑料过滤网。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为多个,且分别两两对称间隔设置。优选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屋檐顶部的上表面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排水管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水槽为多条,多个所述导水槽之间相互连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结构通过在屋檐上设置有围挡条以及在围挡条的范围内设置排水管,围挡条将雨水围合在屋檐顶部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形成有组织排水,水流不会顺着墙体外流,减少了对墙体的侵蚀,而且无需另外加导水装置,造价低、维护成本低;通过将围挡条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以减少所述围挡条本身结构的积水;通过围挡条所形成的导水面,使从所述围挡条的水流迅速流向所述屋檐;通过在屋檐顶部的上表面设置坡向排水管的排水坡度,使水流快速流向排水管,大大减少屋檐顶部的积水率;通过在屋檐底部设置滴水条,使得从围挡条以及屋檐侧面流过的水流从滴水线流下,而不会使水流顺着墙体外流,进一步减少雨水对墙体的侵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屋顶排水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屋顶排水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屋顶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屋顶排水结构的剖视图。该屋顶排水结构包括外伸于屋顶10的屋檐1、设于所述屋檐1上的围挡条3和导水槽5、以及设于所述围挡条3所围合的范围内的排水管7,所述导水槽5与所述排水管7连通。所述围挡条3沿所述屋檐1的边沿设置围成一圈,将雨水围合在所述屋檐1顶部,再通过所述排水管7排出,形成有组织排水,防止雨水往屋檐1下流而出现水流顺着墙体20外流而侵蚀墙体20的现象,不需要另外再通过增设天沟等装置,结构简单,且造价低廉。所述围挡条3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挡条3的横截面呈梯形或者三角形,优选的,所述围挡条3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顶角倒圆角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围挡条3本身结构引起的积水情况。而且,所述围挡条3的内侧面朝与所述屋檐1的连接处方向倾斜过渡形成有导水面8,从所述围挡条3流下的水通过所述导水面8迅速过渡到所述屋檐1的顶部平台,有效的提高了排水速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面8是从所述围挡条3的内侧面呈圆弧过渡至所述屋檐1的圆弧面,优选的,所述导水面8的横截面呈朝所述围挡条3和所述屋檐1的连接处方向凹陷的圆弧,当然,在其他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面8也可以是从所述围挡条3倾斜过渡至所述屋檐1的直平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挡条3的高度为10-20mm,即所述围挡条3的高度可以是10mm、11mm、12mm、13mm、15mm、17mm、19mm或者20mm,优选的,所述围挡条3的高度为15mm。请参阅图3,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所述屋檐1的顶部的上表面设置坡向所述排水管7的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自所述屋檐1靠近所述围挡条3的位置朝所述排水管7方向倾斜形成夹角B,即所述屋檐1顶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设置有所述夹角B,所述夹角B为1~2°,这样,雨水顺着屋檐1顶部所设置的坡度流向所述排水管7,形成的排水坡度使雨水快速流动,减少屋檐1的积水率。所述屋檐1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条9,所述滴水条9自所述屋檐1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延伸出所述屋檐1的下表面,所述滴水条9的端部呈尖角设置形成滴水线91,使从所述围挡条3以及屋檐1侧面流过的水流从所述滴水线91流下,而不会使水流顺着墙体20外流,进一步减少雨水对墙体20外部的侵蚀。所述排水管7从所述屋檐1顶面穿至墙体20内并与外界连通,即所述排水管7被包裹于墙体20内部,使墙体20外观更简洁。所述排水管7包括设于墙体20内的管体71以及嵌设于所述管体71入口的过滤网73。进入所述管体71内的雨水先经所述过滤网73过滤再排至其内部,有效地防止所述管体71堵塞。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73为陶瓷过滤网或者塑料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网73为塑料过滤网,成本低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7为多个,且分别两两对称间隔设置,以形成多方位排水,加快排水速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5的横截面呈方型,所述导水槽5开设于所述屋檐1顶部的上表面,所述导水槽5为多条,多个所述导水槽5之间相互连通并与所述排水管7连接,将雨水通过所述导水槽5流至所述排水管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结构通过在屋檐上设置有围挡条以及在围挡条的范围内设置排水管,围挡条将雨水围合在屋檐顶部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形成有组织排水,水流不会顺着墙体外流,减少了对墙体的侵蚀,而且无需另外加导水装置,造价低、维护成本低;通过将围挡条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以减少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伸于屋顶的屋檐、设于所述屋檐上的围挡条以及设于所述围挡条所围合的范围内的排水管,所述围挡条沿所述屋檐的边沿设置,所述围挡条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围挡条的内侧面朝与所述屋檐的连接处方向倾斜过渡形成有导水面,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屋檐顶面穿至墙体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屋檐的顶部的上表面设置坡向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自所述屋檐靠近所述围挡条的位置朝所述排水管方向倾斜,所述屋檐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伸于屋顶的屋檐、设于所述屋檐上的围挡条以及设于所述围挡条所围合的范围内的排水管,所述围挡条沿所述屋檐的边沿设置,所述围挡条的横截面宽度从顶部朝其底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围挡条的内侧面朝与所述屋檐的连接处方向倾斜过渡形成有导水面,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屋檐顶面穿至墙体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屋檐的顶部的上表面设置坡向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自所述屋檐靠近所述围挡条的位置朝所述排水管方向倾斜,所述屋檐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条自所述屋檐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延伸出所述屋檐的下表面,所述滴水条的端部呈尖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面从所述围挡条的内侧面呈圆弧过渡至所述屋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面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宝家云建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