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檐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3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檐排水结构,该屋檐排水结构包括与屋面连接的屋檐以及形成于屋檐上的滴水线条,屋檐包括连接的平台、外侧墙以及内侧墙,滴水线条包括自内侧墙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截水槽以及连接于截水槽的滴水面,滴水面倾斜设置,滴水面的高端与截水槽的槽口连接,滴水面的低端与外侧墙连接的交界处形成一条滴水线,外侧墙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导水槽,导水槽沿水流方向设置且与滴水线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屋檐排水结构通过滴水线条上倾斜设置的滴水面以及与滴水面连接的截水槽,有效地杜绝了爬水顺墙走的现象,通过设置导水槽使自平台流下的水流经导水槽快速流向滴水线,顺着滴水线流下,有效地提高了排水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檐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屋檐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中,屋顶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尤其在持续多雨或者有大暴雨的南方,良好的排水系统显得尤其重要。屋面上的水流经过屋檐往下排放,大部分雨水会顺着檐口往下流,而在雨水量较大排放不及时的过程中,雨水会顺着檐口往屋檐下的内墙体流,爬水顺墙走的现象很严重。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爬水顺墙走的问题,在屋檐檐口设置一个直角形的滴水线,然而,此种方式还是未能杜绝水流流至墙体的现象,对墙体造成流痕,甚至久而久之腐蚀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排水速度快且能有效杜绝屋檐水流顺墙走以防止产生流痕或者腐蚀墙体的屋檐排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屋檐排水结构,包括与屋面连接的屋檐以及形成于所述屋檐上的滴水线条,所述屋檐包括连接屋面的平台、自所述平台弯折延伸的外侧墙以及自所述外侧墙往与所述平台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内侧墙,所述滴水线条包括自所述内侧墙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截水槽以及连接于所述截水槽的滴水面,所述滴水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屋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滴水面的高端与所述截水槽的槽口连接,所述滴水面的低端与所述外侧墙连接的交界处形成一条滴水线,所述外侧墙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水流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滴水线连通。优选的,所述滴水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5-15°。优选的,所述导水槽自所述平台与所述外侧墙的交界处经过所述外侧墙延伸至所述滴水线。优选的,所述导水槽的深度为2-4mm,所述导水槽的宽度为5-10mm。优选的,所述导水槽的横截面呈方形、半圆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截水槽的宽度为1-2mm,所述截水槽的深度为2-3mm。优选的,所述截水槽的横截面呈方形、半圆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截水槽与所述滴水线之间的距离为3-5m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檐排水结构通过滴水线条上倾斜设置的滴水面以及与所述滴水面连接的截水槽,有效地杜绝了爬水顺墙走的现象,水流小时,通过倾斜设置的所述滴水面使水流截断在所述滴水线处;水流大时,通过所述截水槽在所述滴水面的端部将水流截断,防止雨水过大时水流从所述内侧墙流向房屋墙面,而且通过设置的导水槽使自平台流下的水流经导水槽快速流向所述滴水线,顺着所述滴水线流下,有效地提高了排水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屋檐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平台与外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屋檐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该屋檐排水结构包括与屋面1连接的屋檐3以及形成于所述屋檐3上的滴水线条5,所述滴水线条5用于使所述屋檐3上流下的水流顺着所述滴水线条5往下流,而不会顺流至房屋墙面。所述屋檐3包括连接屋面1的平台31、自所述平台31弯折延伸的外侧墙33以及自所述外侧墙33往与所述平台3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内侧墙35,所述平台31、所述外侧墙33以及所述内侧墙35依次连接形成向外突出的檐口。其中,所述外侧墙33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导水槽331。所述滴水线条5包括自所述内侧墙35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截水槽51以及连接于所述截水槽51的滴水面53,所述滴水面53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屋面1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滴水面53的高端与所述截水槽51的槽口连接,所述滴水面53的低端与所述外侧墙33连接的交界处形成一条滴水线57,所述导水槽331沿水流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滴水线57连通。自所述导水槽331流下的水流流经所述滴水线57,顺着所述滴水线57流下,提高排水速度。水流小时,通过倾斜设置的所述滴水面53使水流截断在所述滴水线57处;水流大时,通过所述截水槽51在所述滴水面53的端部将水流截断,防止雨水过大时水流从所述内侧墙35流向房屋墙面,有效地杜绝了爬水顺墙走的现象。请参阅图3,为图1所示的平台与外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所述导水槽331自所述平台31与所述外侧墙33的交界处经过所述外侧墙33延伸至所述滴水线57。为了更好的提高排水速度,在所述平台31与所述外侧墙33的交界处也开设所述导水槽331,使水流从所述平台31顺着所述导水槽331流向所述外侧墙33。所述滴水面53与水平面形成夹角B,所述夹角B为5-15°,即所述夹角B为5°、6°、7°、8°、9°、10°、11°、12°、13°、14°或者1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B为10°以形成更有效的截断水流。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331的深度为2-4mm,即所述导水槽331的深度可以为2mm、3mm或者4mm,优选的,所述导水槽331的深度为3mm。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331的宽度为5-10mm,即所述导水槽331的宽度可以为5mm、6mm、7mm、8mm、9mm或者10mm,优选的,所述导水槽331的宽度为8mm。其中,所述导水槽331的横截面呈方形、半圆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导水槽33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加快排水速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水槽51的宽度为1-2mm,即所述截水槽51的宽度可以为1mm或者2mm,优选的,所述截水槽51的宽度为2mm。所述截水槽51的深度为2-3mm,即所述截水槽51的深度为2mm或者3mm,优选的,所述截水槽51的深度为3mm。所述截水槽51的横截面呈方形、半圆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截水槽51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截水槽51与所述滴水线57之间的距离为3-5mm,该距离可以为3mm、4mm或者5mm,优选的,该距离为5m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檐排水结构通过滴水线条上倾斜设置的滴水面以及与所述滴水面连接的截水槽,有效地杜绝了爬水顺墙走的现象,水流小时,通过倾斜设置的所述滴水面使水流截断在所述滴水线处;水流大时,通过所述截水槽在所述滴水面的端部将水流截断,防止雨水过大时水流从所述内侧墙流向房屋墙面,而且通过设置的导水槽使自平台流下的水流经导水槽快速流向所述滴水线,顺着所述滴水线流下,有效地提高了排水速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檐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屋面连接的屋檐以及形成于所述屋檐上的滴水线条,所述屋檐包括连接所述屋面的平台、自所述平台弯折延伸的外侧墙以及自所述外侧墙往与所述平台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内侧墙,所述滴水线条包括自所述内侧墙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截水槽以及连接于所述截水槽的滴水面,所述滴水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屋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滴水面的高端与所述截水槽的槽口连接,所述滴水面的低端与所述外侧墙连接的交界处形成一条滴水线,所述外侧墙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水流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滴水线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檐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屋面连接的屋檐以及形成于所述屋檐上的滴水线条,所述屋檐包括连接所述屋面的平台、自所述平台弯折延伸的外侧墙以及自所述外侧墙往与所述平台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内侧墙,所述滴水线条包括自所述内侧墙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截水槽以及连接于所述截水槽的滴水面,所述滴水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屋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滴水面的高端与所述截水槽的槽口连接,所述滴水面的低端与所述外侧墙连接的交界处形成一条滴水线,所述外侧墙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水流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滴水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檐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檐排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宝家云建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