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是一种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关注如何避免建筑物发生倒塌破坏,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进入21世纪,人类多次面临城市遭受严重地震破坏后重建难度大、时间长,社会代价巨大的挑战,特别是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基督城至今仍在社会活动各方面受到地震持续且严重的影响。由此,震后工程结构、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社会的功能可恢复性(Resilience)问题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密切关注,学术界提出了“功能可恢复性”抗震的设计概念,即要求结构在遭受强烈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快速恢复其使用功能。显然,“功能可恢复性”抗震比传统抗震设计理念更为合理,成为目前工程结构防震减灾最新的发展趋势。框架结构建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在多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量的实际震害表明,按照传统的框架结构体系设计理念建造的建筑难以满足未来“功能可恢复”抗震的设计目标,需对该结构体系进行创新,使之满足未来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r>传统的框架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和竖直布置在所述地基上的强脊单元,所述强脊单元具有与所述地基转动连接的支脚以及用于与所述地基或另一所述强脊单元固定连接的耗能元件,所述支脚和所述耗能元件在水平投影上错位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和竖直布置在所述地基上的强脊单元,所述强脊单元具有与所述地基转动连接的支脚以及用于与所述地基或另一所述强脊单元固定连接的耗能元件,所述支脚和所述耗能元件在水平投影上错位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脊单元上设置有预应力拉索,所述预应力拉索与所述支脚在水平投影上错位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脊单元包括竖向剪力墙,所述耗能元件和所述支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竖向剪力墙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强脊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脊单元包括竖直布置的强脊衍架,所述强脊衍架包括方形框架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方形框架上下两端的支撑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包括相互围成方形结构的横杆和立杆以及连接在所述方形结构的其中一组对角上的第一斜撑杆,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立杆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支撑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