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
本技术属于桥梁、水利等基建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
技术介绍
1)传统围堰施工水中围堰是桥梁、水利等工程基础施工中的临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创造有利的施工作业平台及安全防护等。常用围堰主要为土围堰、钢套箱围堰、钢板(管)桩围堰、钢筋混凝土围堰等。2)传统围堰方法的局限性传统土围堰施工,需借土填筑,需求量巨大,不耐冲刷,恢复困难,且对水体尤其是生态保护区水质影响明显;钢板桩围堰施工时需振动锤操作,一般采用插板机,机械笨重,水中施工时需采用浮船,受水深影响,浮船不能灵活移动,区域限制较大;钢套箱围堰、钢筋混凝土围堰一般用于深水区,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风险大,不适于浅水区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通过本围堰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浅水区围堰施工效率,降低安全,缩短周期,减少对水体影响和成本投入。本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所述围堰包括第一坝体(100)、第二坝体(200)以及设置第一坝体(100)和第二坝体(200)之间的施工区(300),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坝体(100)和/或第二坝体(200)包括:第一桩墙、第二桩墙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间的回填土层(103),/n所述第一桩墙由若干并排插入固定面A中的第一管桩(101)构成;/n所述第二桩墙由若干并排插入固定面A中的第二管桩(102)构成;/n且所述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顶端设有相互连接的铁丝(1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所述围堰包括第一坝体(100)、第二坝体(200)以及设置第一坝体(100)和第二坝体(200)之间的施工区(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坝体(100)和/或第二坝体(200)包括:第一桩墙、第二桩墙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间的回填土层(103),
所述第一桩墙由若干并排插入固定面A中的第一管桩(101)构成;
所述第二桩墙由若干并排插入固定面A中的第二管桩(102)构成;
且所述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顶端设有相互连接的铁丝(1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与所述回填土层(103)之间设有土工格栅(1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104)与所述回填土层(103)之间还设有防水土工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水区双排管桩筑坝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墙与所述第二桩墙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坝体(100)和/或第二坝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成龙,魏湛力,石军,赵栓成,尹威,王杰,苗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