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00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湖底的若干配重基础,配重基础上均设置有刚性杆件,相邻的两个刚性杆件之间连接有用于隔离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的柔性围隔。采用高分子柔性材料制作,材料易得且造价低廉。高分子柔性材料在较高流速水体冲击下能够保持一定的强度而不致变形或破坏,同时不易降解腐烂且易于回收,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
本技术涉及湖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
技术介绍
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急剧导致水体浮游植物增加,沉水植物消亡。在外源污染物降低后,沉水植物的恢复仍然滞后相当长的时间,而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浅水湖泊修复的长期效益至关重要。沉水植物的修复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法。沉水植物的修复,对改善浅水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向健康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部分大型景观湖泊是由原蓄洪、滞洪区开发而成,在非汛期承担城市景观及生态调节任务,在汛期仍然会承担一定的行洪、分洪任务。高流速、高泥沙、高浊度的洪水进入湖体,主要会对沉水植物群落产生三方面的影响:1、高流速水体会冲刷湖底,造成沉水植物从湖底剥离;2、为景观湖泊带来大量的污染物,影响水质;3、高泥沙、高浊度的水体影响沉水植物生长,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沉水植物群落大量死亡。目前对于汛期洪水入湖造成沉水植物死亡的问题主要采用如下方案:利用絮凝剂快速降低水体浊度,保证沉水植物生长。对于被冲刷破坏的沉水植物群落,更多的采用人工补种的方式恢复其群落。但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缺点:投加絮凝剂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人工补种的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汛期洪水入湖造成沉水植物死亡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解决景观湖泊承担分洪任务时造成的沉水植物受破坏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湖底的若干配重基础,配重基础上均设置有刚性杆件,相邻的两个刚性杆件之间连接有用于隔离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的柔性围隔。进一步的,本结构在使用时,将配重基础固定在洪水通道带的两侧的湖底上,刚性杆件的下端固定在配重基础上,相邻的两个刚性杆件之间连接有柔性围隔,刚性杆件可对柔性围隔进行支撑,由于柔性围隔在洪水通道带两侧面上,因此可将其与主体湖区分隔开,进而可在汛期景观湖泊有行洪需求时,柔性围隔将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隔绝,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洪路径,阻止高流速、高浊度、高含沙量的洪水向主体湖区扩散,避免主体湖区的沉水植物因为高速水流冲刷而剥离于湖床,同时减少对主体湖区的污染。与现有的结构相比,本结构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并且也不需要人工补种,在保护沉水植物的同时,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能有效的提高使用效率。并且,本结构的柔性围隔为高分子无纺布。高分子无纺布,其强度应大于等于洪水产生的冲击力,并通过U型铆钉使其下端固定在湖底上。这样可防止高流速、高浊度、高含沙量的洪水通过柔性围隔的下端冲刷破坏沉水植物。更进一步的,柔性围隔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围挡浮球,围挡浮球用于为柔性围隔提供向上浮力,并标识柔性围隔的位置。浮球结构能为柔性围隔提供一定的浮力,进而可保证柔性围隔能够垂直于水面,以确保柔性围隔发挥其正常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具体的,刚性杆件与配重基础通过膨胀螺栓组件连接。配重基础为商品砼,配重基础由商品砼浇筑而成,可通过预制或现浇的结构实现。刚性杆件为亚克力或钢筋或不锈钢材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采用高分子柔性材料制作,材料易得且造价低廉。高分子柔性材料在较高流速水体冲击下能够保持一定的强度而不致变形或破坏,同时不易降解腐烂且易于回收,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柔性围隔由U型铆钉固定于湖床底部,避免了洪水由底部深入主湖区。在汛期景观湖泊有行洪需求时,因柔性围隔结构具有较弱的透水性,将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隔绝,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洪路径,阻止高流速、高浊度、高含沙量的洪水向主体湖区扩散,避免主体湖区的沉水植物因为高速水流冲刷而剥离于湖床,同时减少对主体湖区的污染。并且,本结构简单,不需要在行洪后均使用人工对其进行维护,使用更加便捷,更便于长期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结构使用时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配重基础,2-膨胀螺栓组件,3-刚性杆件,4-围挡浮球,5-柔性围隔,6-主体湖泊岸线,7-设计标高面,8-U型铆钉,9-行洪通道,10-洪水流动方向,11-深水区沉水植物,12-浅水区沉水植物,13-挺水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湖底的若干配重基础1,配重基础1上均设置有刚性杆件3,相邻的两个刚性杆件3之间连接有用于隔离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的柔性围隔5。其中,柔性围隔5为高分子无纺布。柔性围隔5的下端通过U型铆钉8固定在湖底上。柔性围隔5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围挡浮球4,围挡浮球4用于为柔性围隔5提供向上浮力,并标识柔性围隔5的位置。刚性杆件3与配重基础1通过膨胀螺栓组件2连接。配重基础1为商品砼。刚性杆件3为亚克力或钢筋或不锈钢材料。在使用时,配重基础1由商品砼浇筑而成,可通过预制或现浇的结构实现。浇筑而成的配重基础1固定在行洪通道9的侧面的湖底上,并使用原状土压实回填至设计标高面7处。配重基础1与柔性围隔5的下端上的连接挂钩由膨胀螺杆和膨胀螺栓固定,以使柔性围隔5固定于配重基础1上。刚性杆件3同样由膨胀螺杆和膨胀螺栓固定于配重基础1上,用于支撑柔性围隔5,以保持柔性围隔5的分洪性能。围挡浮球4连接于柔性围隔5上端,用以提供向上浮力和标识围隔位置。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柔性围隔5为高分子无纺布,其强度应大于等于洪水产生的冲击力,并通过连接挂钩与膨胀螺栓连接于配重基础1上。U型铆钉8由PVC或金属材质制成,将柔性围隔5固定在湖底回填有原状土的覆盖层上,避免底层洪水深入主湖区。铆钉长度由底层覆盖层厚度和土体强度决定。围挡浮球4由轻型PVC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此外,围挡浮球4能够提供一定的浮力,保证柔性围隔5能够垂直于水面,以确保柔性围隔5发挥其正常功能。刚性杆件3用于支撑柔性围隔5,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亚克力、钢筋、不锈钢。间隔距离由材料类型、柔性围隔强度、洪水流量、湖泊深度等共同决定。实施例3图2为某城市一座由滞洪区开发成为的城市大型景观湖,主入湖河道多年平均流量为0.3m3/s,用以补充湖泊日常蒸发渗透损失的水量。另一方面,该湖泊采用沉水植物修复的方法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及营养盐,提高水体透明度,形成水清岸绿的良好景观。为满足汛期分洪且不破坏湖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湖底的若干配重基础(1),配重基础(1)上均设置有刚性杆件(3),相邻的两个刚性杆件(3)之间连接有用于隔离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的柔性围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湖底的若干配重基础(1),配重基础(1)上均设置有刚性杆件(3),相邻的两个刚性杆件(3)之间连接有用于隔离行洪通道与主体湖区的柔性围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围隔(5)为高分子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围隔(5)的下端通过U型铆钉(8)固定在湖底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超黄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