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62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副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主柱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副柱包括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圆台状下限位部一体制成;上圆筒部套接在主柱下端上,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形端面紧密接触;密封片设于中圆筒部下端并将中圆筒部下端封闭,中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一流道连通;圆台状下限位部下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活塞处于第一环形端面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这种活塞组件结构较为简单,加工简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
本技术涉及化妆及洗浴用品的出液部件,特别涉及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需要使用各种化妆及洗浴用品,由于乳液泵的设计精美、使用方便,经常被用于洗发露、沐浴露、洗手液的压泵,其泵头设计更加清洁卫生,避免了交叉感染,深受消费者的肯定。现在市场上的乳液泵一般包括按头、螺牙、螺牙外盖、泵体、活塞组件和压缩弹簧;螺牙安装在泵体上端,螺牙外盖套装在泵体上端的外侧;泵体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有第一止回阀;活塞组件和压缩弹簧设于泵体内,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副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按头中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第二流道顶部设有第二止回阀;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主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主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的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主柱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下侧面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环形凹槽,活塞的上端与环形凹槽相互配合(活塞相对于主柱上升时,其上端可嵌入环形凹槽中);压缩弹簧上端与副柱接触、下端与泵体接触(压缩弹簧可对副柱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副柱、主柱和活塞上升复位)。第二止回阀包括第二玻璃球和形成于主柱顶部的第二阀座,第二阀座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二圆台形腔体(第二圆台形腔体底部连通第二流道、顶部连通第三流道),第二玻璃球处于第二圆台形腔体中。上述乳液泵中,第二流道顶部(即主柱顶部)设有第二止回阀,需要在主柱顶部设置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二圆台形腔体的第二阀座,并将第二玻璃球置于第二圆台形腔体中,使得主柱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加工较为繁琐,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这种活塞组件结构较为简单,加工简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副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副柱中设有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所述副柱包括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圆台状下限位部一体制成;上圆筒部套接在主柱下端上,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形端面紧密接触;密封片设于中圆筒部下端并将中圆筒部下端封闭,中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一流道连通;圆台状下限位部下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处于第一环形端面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上述乳液泵通常还包括按头、螺牙、泵体、塑胶弹簧和锁盖;螺牙安装在泵体上端;锁盖可转动安装在螺牙上;泵体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按头与所述主柱上端连接,塑胶弹簧套接在主柱上并处于按头与锁盖之间;按头中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上述螺牙用于与包装瓶的瓶口连接,从而将乳液泵安装到包装瓶上。上述泵体顶部还设有环形垫片,环形垫片上端面与泵体顶部下端面紧密接触,环形垫片下端面与包装瓶的瓶口上端面紧密接触,使得包装瓶与泵体密封配合。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塑胶弹簧处于伸展状态(受压力小)并处于按头与锁盖之间;由于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的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以及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将进液口封闭,因此在止回阀以上的泵体腔体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中没有存在乳液。上述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主柱与副柱之间的密封。上述按头紧扣主柱,连接十分牢固,即使直接用手提起按头,按头也不会与整瓶乳液脱离。上述活塞具有上升至高位与下降至低位两个工作位:按压按头时,活塞上升至高位,此时活塞上端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主柱之间的密封,而且活塞下端与副柱的第一环形凹槽脱离,并打开第一流道的进液孔,使进液孔与泵体腔体相通,有助于泵体下部腔体中的乳液顺利进入第一流道;放开按头时,活塞下降至低位,此时活塞上端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分离,活塞下端与副柱的第一环形凹槽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并且将第一流道的进液孔与泵体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下部腔体内产生负压。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头,活塞组件沿着泵体的内侧壁向下运动,此时塑胶弹簧受压缩,活塞上升至高位,进液孔打开;由于活塞组件与泵体之间密封配合,使得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受乳液压力而封闭进液口,乳液不能回流,泵体腔体内的乳液只能依次从副柱中的进液孔、第一流道、主柱中的第二流道和按头中的第三流道流出。放开按头时,在塑胶弹簧的作用下,按头、活塞组件上升复位,而活塞下降至低位并关闭进液孔,按头、活塞组件上升过程中泵体腔体内产生负压,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开启,包装瓶中的乳液经进液口进入泵体腔体内。这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无需在主柱顶部设置止回阀,只需利用活塞、副柱、进液孔之间的配合,就能起到止回阀的作用,使泵体下部腔体中的乳液从进液孔流到第一流道中,结构较为简单,改变了活塞组件的配合方式,加工简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柱下端处于所述上圆筒部的内腔中,主柱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上述主柱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主柱与副柱之间的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塞包括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一体制成;内圈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端面,第二环形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相配合;内圈的内侧设有内限位环,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所述上圆筒部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配合。上述外圈的的外侧壁与上述乳液泵的泵体内侧壁紧密接触。按压按头时,活塞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上端的第二环形端面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主柱之间的密封,而且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有助于泵体下部腔体中的乳液顺利进入第一流道,避免乳液泄漏至泵体上部腔体;放开按头时,活塞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上端的第二环形端面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分离,内圈的下端与副柱下部的第一环形凹槽密封配合,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限位环的下端设有第三环形端面,所述中圆筒部的上端设有第四环形端面,第四环形端面与第三环形端面相配合。活塞上升至高位时,内限位环下端的第三环形端面与中圆筒部上端的第四环形端面分离;活塞下降至低位时,内限位环下端的第三环形端面与中圆筒部上端的第四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这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结构较为简单,改变了活塞组件的配合方式,加工简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活塞组件及具有该活塞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副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副柱中设有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所述副柱包括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圆台状下限位部一体制成;上圆筒部套接在主柱下端上,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形端面紧密接触;密封片设于中圆筒部下端并将中圆筒部下端封闭,中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一流道连通;圆台状下限位部下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处于第一环形端面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副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副柱中设有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所述副柱包括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圆台状下限位部一体制成;上圆筒部套接在主柱下端上,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形端面紧密接触;密封片设于中圆筒部下端并将中圆筒部下端封闭,中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一流道连通;圆台状下限位部下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处于第一环形端面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曙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凯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