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45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轮胎防滑装置。该轮胎防滑装置包括:轮胎防滑带,轮胎防滑带能够沿轮胎的外周面贴合于轮胎上;弹性连接带,弹性连接带能够穿过车轮上的轮毂;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能够通过一对弹性连接件连接于轮胎防滑带上。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车轮上时,弹性连接带端部的一对弹性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互呈角度,且该对弹性连接件朝向轮胎防滑带的端部间距大于朝向弹性连接带的端部间距。其中,用于连接轮胎防滑带和弹性连接带的每对弹性连接件,因其布置形式和位置关系,能够极大地将轮胎防滑带套紧,且受力均衡,能够适应轮胎防滑带在极限工况下产生的适应性弹性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防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滑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防滑装置。
技术介绍
安全生产和供电可靠是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但因自然灾害、设备老化或其它外部影响等造成故障停电是不可避免的,而电力线路往往从避开人口密集区的野外变电站开始延伸至人口密集的城镇区域。在故障抢修时,抢修车既要行驶于水泥路和柏油路等铺装路面,又要面对沙石、软土和泥坑等野外复杂路面情况。特别是雨后不少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很容易形成一个个陷坑,车轮走上去后,就无法着力,以致难以移出。其中,若出现抢修车因路况原因无法行进时,可以用千斤顶将汽车顶起,再在轮胎下方垫石块和木材等,等轮胎有了支撑之后,再收起千斤顶而启动车辆;也可以呼叫伙伴车辆,装上拖车钩,用钢索将两辆车链接起来,从而通过伙伴车进行带动;还可以在出车前预先换装越野性能好的泥地胎(山地胎),其更硬的胎壁和更大的轮胎花纹,可以增加轮胎的抓地力,以提高抢修车在恶劣路况下的通行能力。但是,在野外条件下,若车辆遇到陷入泥坑的情况,往往伴随恶劣天气且路面情况极其不良,千斤顶难以找到适合的受力点来支撑车辆的重力;且在路面情况不良的时候,难以找到适合的沙石和木材来填坑;若临时呼叫另外一辆车,其耗时较长,而如果每次出勤都是两辆车,则降低了车辆使用率;由于抢修车出勤有一定的随机性,更换轮胎是比较专业的工作,作为抢修单位难以有人员可以胜任,且泥地胎(山地胎)在铺装路面行驶的损耗很大,会使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下降。虽然,可以购买越野型车辆作为抢修车辆,以大大增强抢修车的通过性能,从而适应在复杂路况上的行驶。然而,现有可作为抢修车辆的越野车,一般价格十分昂贵,而且维护费用也非常高,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抢修车辆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防滑装置,以使车辆能够适应在复杂路况中行驶,且使用方便,易于拆装,便于携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包括:轮胎防滑带,所述轮胎防滑带能够沿轮胎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轮胎上;弹性连接带,所述弹性连接带能够穿过车轮上的轮毂;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能够通过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轮胎防滑带上;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轮上时,所述弹性连接带端部的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互呈角度,且该对所述弹性连接件朝向所述轮胎防滑带的端部间距大于朝向所述弹性连接带的端部间距。优选地,所述轮胎防滑带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连接片,每侧的所述弹性连接片能够通过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带。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片呈W形,且所述弹性连接片具有连接于所述轮胎防滑带的三个底边和背离所述轮胎防滑带设置的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各自用于与一个所述弹性连接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伸缩方向重合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拉簧端部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拉簧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挂钩连接于所述凸起,所述拉簧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挂钩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带。优选地,所述凸起上设有第一圆环,所述弹性连接带的端部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一挂钩能够套在所述第一圆环上,所述第二挂钩能够套在所述第二圆环上。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拉簧端部的第一卡杆和第二卡杆,所述拉簧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杆连接于所述凸起,所述拉簧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卡杆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带。优选地,所述凸起上设有第一葫芦环,所述弹性连接带的端部设有第二葫芦环;所述第一卡杆能够挂在所述第一葫芦环上,所述第二卡杆能够挂在所述第二葫芦环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葫芦环和所述第二葫芦环内分别设有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所述第二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凹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葫芦环中,相对所述第一凹孔,所述第二凹孔更靠近所述凸起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葫芦环中,相对所述第一凹孔,所述第二凹孔更靠近所述弹性连接带的端部边缘设置。优选地,所述轮胎防滑带的防滑面上设有一组第一条纹和一组第二条纹,所述第一条纹和所述第二条纹沿所述轮胎防滑带的长度方向交错布置;所述第一条纹设于所述防滑面的一侧且沿所述轮胎防滑带的一侧边沿均匀布置,所述第二条纹设于所述防滑面的另一侧且沿所述轮胎防滑带的另一侧边沿均匀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车轮的轮胎上安装轮胎防滑带,能够增强车轮的防滑性能,以适应特殊路况;轮胎防滑带通过穿设于车轮轮毂上的弹性连接带套在车轮上,拆装都很方便;用于连接轮胎防滑带和弹性连接带的每对弹性连接件,因其布置形式和位置关系,能够极大地将轮胎防滑带套紧,且受力均衡,能够适应轮胎防滑带在极限工况下产生的适应性弹性形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中安装于车轮上的轮胎防滑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安装于车轮上的轮胎防滑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弹性连接件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弹性连接带的主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车轮上的第一步骤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车轮上的第二步骤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一中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车轮上的第三步骤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中安装于车轮上的轮胎防滑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图8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0是实施例二中弹性连接件的主视图;图11是实施例二中弹性连接带的主视图。图中:1000-路面;100-轮胎;200-轮毂;201-辐间通孔;1-轮胎防滑带;10-第一圆环;11-弹性连接片;111-底边;112-凸起;10’-第一葫芦环;101’-第一凹孔;102’-第二凹孔;11’-第一条纹;12’-第二条纹;2-弹性连接带;20-第二圆环;20’-第二葫芦环;3-弹性连接件;30-拉簧;31-第一挂钩;32-第二挂钩;31’-第一卡杆;32’-第二卡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胎防滑装置。该轮胎防滑装置用于车轮上轮胎100的防滑,包括:轮胎防滑带1,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胎防滑带(1),所述轮胎防滑带(1)能够沿轮胎(100)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轮胎(100)上;/n弹性连接带(2),所述弹性连接带(2)能够穿过车轮上的轮毂(200);/n弹性连接件(3),所述弹性连接带(2)的两端分别能够通过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轮胎防滑带(1)上;/n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轮上时,所述弹性连接带(2)端部的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互呈角度,且该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朝向所述轮胎防滑带(1)的端部间距大于朝向所述弹性连接带(2)的端部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胎防滑带(1),所述轮胎防滑带(1)能够沿轮胎(100)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轮胎(100)上;
弹性连接带(2),所述弹性连接带(2)能够穿过车轮上的轮毂(200);
弹性连接件(3),所述弹性连接带(2)的两端分别能够通过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轮胎防滑带(1)上;
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轮上时,所述弹性连接带(2)端部的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互呈角度,且该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朝向所述轮胎防滑带(1)的端部间距大于朝向所述弹性连接带(2)的端部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防滑带(1)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连接片(11),每侧的所述弹性连接片(11)能够通过一对所述弹性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带(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片(11)呈W形,且所述弹性连接片(11)具有连接于所述轮胎防滑带(1)的三个底边(111)和背离所述轮胎防滑带(1)设置的两个凸起(112),两个所述凸起(112)各自用于与一个所述弹性连接件(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3)包括拉簧(30),所述拉簧(30)的伸缩方向重合于所述弹性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拉簧(30)端部的第一挂钩(31)和第二挂钩(32),所述拉簧(3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挂钩(31)连接于所述凸起(112),所述拉簧(3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挂钩(32)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带(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12)上设有第一圆环(10),所述弹性连接带(2)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灿树林新宇刘植辉林剑扬颜镇城林国鑫林业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