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虹燚专利>正文

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25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搜救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包括探测组件、支撑箱和移动组件,探测组件安装于支撑箱顶部,移动组件安装于支撑箱底部;移动组件包括底板、侧板、制动轮、从动轮、履带和电机B,侧板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两侧,电机B一侧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底部,电机B一端通过轴承穿过侧板,其穿过的部分连接于制动轮一端,从动轮通过轴承连接于侧板一侧,履带缠绕于制动轮和从动轮表面,不但可以在晚上以及光线不好的场所进行搜寻;而且,搜寻装置可以进行多角度搜寻;同时,操作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搜救机器人
,具体讲是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
技术介绍
搜救机器人,为救援而采取先进科学技术研制的机器人。在一些地震或坍塌事发区,经常会有受伤人员被掩埋在废墟下面,大多数靠人工和搜救犬进行搜寻。一些清醒的受伤人员可以通过呼喊和敲打物体发出声音进行呼救,搜救人员可以通过声音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然后采取措施进行救援,一些昏迷的被困人员无法发出声音求救,往往会被忽略,最后造成死亡,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搜救机器人携带设备进行搜寻被困人员。然而,经分析发现,现有的搜救机器人大多是携带摄像头进行搜寻伤员,在晚上及光线不好的场所搜寻效果不佳,甚至无法搜寻,而且,搜寻装置不方便多角度搜寻。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不但可以在晚上以及光线不好的场所进行搜寻;而且,搜寻装置可以进行多角度搜寻;同时,操作便利。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包括探测组件、支撑箱和移动组件,探测组件安装于支撑箱顶部,移动组件安装于支撑箱底部;探测组件包括热像仪、支撑杆、旋转座和电动推杆,支撑杆一端铰接于热像仪底部,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旋转座底部,电动推杆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旋转座顶部,且与支撑杆相邻,电动推杆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热像仪底部;支撑箱包括低腔、电源腔、控制腔和旋转腔,电源腔设于低腔顶部,所述控制腔设于电源腔顶部,旋转腔设于控制腔顶部;移动组件包括底板、侧板、制动轮、从动轮、履带和电机B,侧板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两侧,电机B一侧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底部,电机B一端通过轴承穿过侧板,其穿过的部分连接于制动轮一端,从动轮通过轴承连接于侧板一侧,履带缠绕于制动轮和从动轮表面。进一步的,低腔安装有时间继电器;电源腔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腔内部安装有单片机和转换器,单片机和转换器电性连接;旋转腔包括电机A和锥齿轮B,锥齿轮B安装于电机A一端,单片机为51单片机,单片机受外部控制系统PLC控制,转换器为AD转换器,通过蓄电池提供电源给热像仪、电动推杆、电机A、和电机B,通过单片机发出指令给转换器,转换器将指令模拟转换发给时间继电器,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电机A以及电机B运行和关闭,同时转换器将指令模拟转换发给热像仪和电动推杆,控制热像仪的开关和电动推杆的升降。进一步的,旋转座底部通过轴承穿过支撑箱进入旋转腔,其穿过部分通过螺丝安装有锥齿轮A,通过单片机发出指令给转换器,转换器将指令模拟转换发给时间继电器控制电机A运行,通过电机A带动锥齿轮B转动,通过锥齿轮B啮合带动锥齿轮A转动,通过锥齿轮A转动带动旋转座转动,通过旋转座转动带动热像仪的转动,方便热像仪360°选转探测搜救。进一步的,制动轮和从动轮表面都设有齿条A,通过单片机发出指令给转换器,转换器将指令模拟转换发给时间继电器控制电机B运行,通过电机B带动制动轮转动,制动轮通过齿条A啮合履带,从动轮通过齿条A啮合履带,制动轮通过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移动组件移动。进一步的,履带内侧设有齿条B,通过齿条B方便与制动轮和从动轮啮合。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与现有搜救机器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不但可以在晚上以及光线不好的场所进行搜寻;而且,搜寻装置可以进行多角度搜寻;同时,操作便利,具体体现为:优点1:本技术探测组件顶部安装有热像仪,热像仪将被探测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通过单片机反馈给外部控制系统,不受光线限制,提高了搜寻效果。优点2:通过单片机发出指令给转换器,转换器将指令模拟转换发给时间继电器控制电机A运行,通过电机A带动锥齿轮B转动,通过锥齿轮B啮合带动锥齿轮A转动,通过锥齿轮A转动带动旋转座转动,通过旋转座转动带动热像仪的转动,方便热像仪360°选转探测搜救,同时转换器将指令模拟转换发给电动推杆,控制电动推杆的升降,方便热像仪调整上下角度进行搜寻。优点3:通过外部控制系统PLC直接控制本技术内部单片机收发指令进行工作,不需要其他人工外部控制,操作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旋转腔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模块图。图例说明格式:探测组件1、支撑箱2、移动组件3、热像仪11、支撑杆12、旋转座13、电动推杆14、锥齿轮A131、低腔21、电源腔22、控制腔23、旋转腔24、时间继电器211、蓄电池221、单片机231、转换器232、电机A241、锥齿轮B242、底板31、侧板32、制动轮33、从动轮34、履带35、电机B36、齿条A331和齿条B3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探测组件1、支撑箱2和移动组件3,探测组件1安装于支撑箱2顶部,移动组件3安装于支撑箱2底部;探测组件1包括热像仪11、支撑杆12、旋转座13和电动推杆14,支撑杆12一端铰接于热像仪11底部,支撑杆12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旋转座13底部,电动推杆14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旋转座13顶部,且与支撑杆12相邻,电动推杆14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热像仪11底部;支撑箱2包括低腔21、电源腔22、控制腔23和旋转腔24,电源腔22设于低腔21顶部,所述控制腔23设于电源腔22顶部,旋转腔24设于控制腔23顶部;移动组件3包括底板31、侧板32、制动轮33、从动轮34、履带35和电机B36,侧板32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31两侧,电机B36一侧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31底部,电机B36一端通过轴承穿过侧板32,其穿过的部分连接于制动轮33一端,从动轮34通过轴承连接于侧板32一侧,履带35缠绕于制动轮33和从动轮34表面。更具体而言,低腔21安装有时间继电器211;电源腔22内部设有蓄电池221;控制腔23内部安装有单片机231和转换器232,单片机231和转换器232电性连接;旋转腔24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包括探测组件(1)、支撑箱(2)和移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组件(1)安装于所述支撑箱(2)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安装于支撑箱(2)底部;探测组件(1)包括热像仪(11)、支撑杆(12)、旋转座(13)和电动推杆(14),所述支撑杆(12)一端铰接于所述热像仪(11)底部,支撑杆(12)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旋转座(13)底部,所述电动推杆(14)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旋转座(13)顶部,且与支撑杆(12)相邻,电动推杆(14)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热像仪(11)底部;支撑箱(2)包括低腔(21)、电源腔(22)、控制腔(23)和旋转腔(24),所述电源腔(22)设于所述低腔(21)顶部,所述控制腔(23)设于电源腔(22)顶部,所述旋转腔(24)设于控制腔(23)顶部;移动组件(3)包括底板(31)、侧板(32)、制动轮(33)、从动轮(34)、履带(35)和电机B(36),所述侧板(32)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底板(31)两侧,所述电机B(36)一侧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31)底部,电机B(36)一端通过轴承穿过侧板(32),其穿过的部分连接于所述制动轮(33)一端,所述从动轮(34)通过轴承连接于侧板(32)一侧,所述履带(35)缠绕于制动轮(33)和从动轮(34)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包括探测组件(1)、支撑箱(2)和移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组件(1)安装于所述支撑箱(2)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安装于支撑箱(2)底部;探测组件(1)包括热像仪(11)、支撑杆(12)、旋转座(13)和电动推杆(14),所述支撑杆(12)一端铰接于所述热像仪(11)底部,支撑杆(12)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旋转座(13)底部,所述电动推杆(14)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旋转座(13)顶部,且与支撑杆(12)相邻,电动推杆(14)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热像仪(11)底部;支撑箱(2)包括低腔(21)、电源腔(22)、控制腔(23)和旋转腔(24),所述电源腔(22)设于所述低腔(21)顶部,所述控制腔(23)设于电源腔(22)顶部,所述旋转腔(24)设于控制腔(23)顶部;移动组件(3)包括底板(31)、侧板(32)、制动轮(33)、从动轮(34)、履带(35)和电机B(36),所述侧板(32)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底板(31)两侧,所述电机B(36)一侧通过螺丝连接于底板(31)底部,电机B(36)一端通过轴承穿过侧板(32),其穿过的部分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虹燚伍余林翰刘潇风
申请(专利权)人:付虹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