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22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包括连接体、撑杆、涨缩组件和金属环,金属环套设于涨缩组件外,涨缩组件包括弹性体和若干个撑片,各撑片均以能够沿撑杆径向移动的方式限位于所述连接体上,且各撑片均通过所述弹性体贴设于撑杆外,且各撑片以撑杆的轴线为中心环绕布置,撑杆上设置有推动段,推动段的外径从后至前逐渐变大。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撑杆移动过程中,撑杆的推动段将推动各撑片同时撑大,并使具有延展性的金属环发生形变而涨紧于水带接头处,令消防水带紧密夹设于水带接头与金属环之间,确保了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的连接处不易发生渗透、爆破或滑脱,保证了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
技术介绍
国家标准GB6246-2011《消防水带》规定,在水压试验压力下应满足连接密封性能要求,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的连接处不应发生渗漏、爆破或滑脱。目前,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的连接大多采用手动的方式将水带接头套在消防水带外,并用卡箍箍紧或用铁圈缠紧,采用这种捆绑连接方式难以满足连接密封性能的要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其连接简单,易于操作,且能够保证消防水带和水带接头的连接密封性。能够满足连接密封性的要求,且组装简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包括连接体、撑杆、涨缩组件和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于所述涨缩组件外,所述涨缩组件包括弹性体和若干个撑片,各所述撑片均以能够沿所述撑杆径向移动的方式限位于所述连接体上,且各所述撑片均通过所述弹性体贴设于所述撑杆外,且各所述撑片以所述撑杆的轴线为中心环绕布置,所述撑杆上设置有推动段,所述推动段的外径从后至前逐渐变大。所述撑杆的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撑杆移动的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为液压缸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给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泵,所述撑杆的后端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撑杆同轴布置;或者,所述推动装置为液压泵,所述撑杆为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与所述液压泵相连通。所述金属环为铜环。各所述撑片共同环绕的一侧为内侧,相对的一侧为外侧,各所述撑片的外侧均呈片状或锯齿状,且各所述撑片的内侧的形状分别与所述撑杆相对应的部位的形状相吻合。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皮筋。以所述连接体与各所述撑片相靠近的一端为配合端,所述连接体的配合端处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各所述撑片的配合端处分别设置有限位块,各所述限位块与各所述限位孔分别一对一配设,各所述限位块分别限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内。各所述限位孔均包括圆形部以及与所述圆形部连通的延伸部,各所述延伸部均呈条状,且各所述延伸部均延伸至所述连接体的配合端端沿处,各所述限位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相适配。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体、涨紧组件和撑杆的推动段的设置,撑杆能够相对涨紧组件移动,移动过程中使各撑片撑大,即使涨缩组件的外径变大,使具有延展性的金属环发生形变而涨紧于水带接头处,令消防水带紧密夹设于水带接头与金属环之间,确保了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的连接处不易发生渗透、爆破或滑脱,且保证了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并且,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的密封连接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时涨紧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时涨紧组件的装配示意图(省略水带接头);图3为本技术中涨缩组件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消防水带);图4为本技术中撑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撑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消防水带;200-水带接头;10-撑杆;20-涨缩组件;21-弹性体;22-撑片;221-限位块;30-金属环;40-环形槽道;50-连接体;5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如图1-3所示,该消防水带100为选用有衬里的消防水带,水带接头200为现有常规的消防用接头。涨紧装置包括撑杆10、涨缩组件20、金属环30和连接体50,金属环30套设于涨缩组件20外,涨缩组件20包括弹性体21和若干个撑片22,各撑片22均以能够沿撑杆10的径向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连接体50上,各撑片22均通过弹性体21紧贴于撑杆10的外表面处,且各撑片22均以撑杆10的轴线为中心环绕布置,各撑片22共同形成环形的涨缩部,撑杆10上设置有推动段,推动段的外径从后至前逐渐变大,本实施例中以推动段位于撑杆10的中前部处为例。其中,连接体50与撑杆10同轴布置。上述的连接体50用于水带接头200套设于外,以方便后续的装配操作。为方便描述,以图1所示方位为本技术的参考方向。具体来说,各撑片22共同环绕的一侧为内侧,相对的一侧为外侧,各撑片22的内侧面为平滑面,且各撑片22的内侧均与撑杆10的外表面接触配合,即各撑片22的内侧的形状分别与撑杆10相对应部位的形状相吻合,并且,各撑片22的外侧均呈片状、如图4所示的锯齿状或如图5所示的鳞片状,即,若各撑片22的外侧均呈锯齿状,为各撑片22的外侧均布设有多个锯齿;若各撑片22的外侧均呈鳞片状,为各撑片22的外侧布设有多个片状物。本实施例中以各撑片22均呈片状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弹性体21为环形弹性体,即弹性体21的两端相互连接,形成闭环的环状结构。弹性体21套设于各撑片22形成的涨缩部的外侧,以通过弹性体21使各撑片22均贴于撑杆10上。各撑片22的外侧面开设有凹部,当各撑片22被弹性体21套设于撑杆10外时各撑片22的凹部共同形成沿周向布置的环形槽道40,即涨缩部的环形槽道40,弹性体21位于环形槽道40内,以此避免弹性体21的安装位置影响到金属环30的装配。其中,弹性体21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弹性体21可为弹簧或皮筋。本技术中,因各撑片22同时被弹性体21贴设于撑杆10外,且各撑片22均限位于连接体50上,故撑杆10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涨紧组件20移动。当涨缩组件20位于撑杆10的非推动段的后段时,两两相邻的撑片22之间接触布置,并形成闭环的环状结构,即各撑片22均未被撑开,也就是说涨缩组件20的外径保持不变。当涨缩组件20位于撑杆10的推动段时,两两相邻的撑片22之间间隔布置,即各撑片22同时被撑开,也就是说涨缩组件的外径变大。上述的金属环30为铜环,当各撑片22被弹性体21紧套于撑杆10外时金属环30套设于各撑片22的外侧,即套设于涨缩部的外侧,并且,弹性体21位于金属环30的环绕范围内,当涨缩组件20位于撑杆10的后段时,金属环30与各撑片22之间具有间距。进一步地,涨缩组件20中的各撑片22的后端分别限位于水带接头200处,使各撑片22均能够沿连接体50的径向移动,但不能沿连接体50的轴向移动。其中,涨缩组件20、水带接头200和连接体50均同轴布置。具体来说,以连接体50与各撑片22相靠近的一端为配合端,连接体50的配合端(即其前端)处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51,各限位孔51均延伸至连接体202的前端端沿处,其中,各限位孔51包括圆形部和条状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圆形部相互连通,且延伸部位于圆形部的前侧,且延伸部延伸至连接体50的配合端端沿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撑杆、涨缩组件和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于所述涨缩组件外,所述涨缩组件包括弹性体和若干个撑片,各所述撑片均以能够沿所述撑杆径向移动的方式限位于所述连接体上,且各所述撑片均通过所述弹性体贴设于所述撑杆外,且各所述撑片以所述撑杆的轴线为中心环绕布置,所述撑杆上设置有推动段,所述推动段的外径从后至前逐渐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撑杆、涨缩组件和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于所述涨缩组件外,所述涨缩组件包括弹性体和若干个撑片,各所述撑片均以能够沿所述撑杆径向移动的方式限位于所述连接体上,且各所述撑片均通过所述弹性体贴设于所述撑杆外,且各所述撑片以所述撑杆的轴线为中心环绕布置,所述撑杆上设置有推动段,所述推动段的外径从后至前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的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撑杆移动的推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为液压缸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给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泵,所述撑杆的后端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撑杆同轴布置;或者,所述推动装置为液压泵,所述撑杆为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与所述液压泵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防水带与水带接头连接的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泽书林文生王日升陈瑞金许开城陈少斌陈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广消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