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92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其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依次涂覆有水性除锈底层、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以及位于表层的氟碳面漆层,所述水性除锈底层为丙烯酸乳液与有机酸组成的漆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防腐涂层
本技术属于防腐涂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防腐涂层。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锈蚀产物对涂层性能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所含有的可溶性铁盐,空气中的SO2和Cl-在潮湿空气的作用下,侵蚀碳钢生成可溶性的FeSO4和FeCl2。这些铁盐一方面水解,氧化生成大量的铁锈,另一方面又起到催化作用,使碳钢继续腐蚀。在公告号为CN2576724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在碳钢、铸铁、合金钢基体的外表面覆盖的防腐涂层。它包括金属基体,在金属基体的外表面设有内合金层,在该内合金层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有三氧化二铝层、过渡层和外合金层。所述金属基体为各种碳钢、铸铁、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内合金层为铝铁合金、铁钛合金和铁硼合金层;过渡层为弥散有硼元素的弥散层;外合金层为铝和铝合金层。但是,在对金属表面进行喷漆前,需要对金属的表面进行除锈工作,提高了喷漆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金属防腐涂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依次涂覆有水性除锈底层、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以及位于表层的氟碳面漆层,所述水性除锈底层为丙烯酸乳液与有机酸组成的漆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性除锈底层涂在金属基体的表面,水性除锈底层能够将铁锈转化为黑色的有机铁化合物,去除了金属基体表面铁锈,并在金属基体表面生成了一层复合物膜,无须工作人员在喷漆前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性除锈底层和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之间设置有环氧云铁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环氧云铁涂层设置,能够对水性除锈底层进行保护,提高整个涂层的保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环氧云铁涂层往复涂有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云铁涂层往复涂有两层,能够使得环氧云铁涂层的保护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水性除锈底层厚度为50-80微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性除锈底层厚度为50-80微米,能够有效的覆盖在金属基体表面,从而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有效的除锈,避免金属基体还有铁锈,保证水性除锈底层能够对金属基体表面完全除锈。进一步的,所述环氧云铁涂层与水性除锈底层之间设置有纤维织物层,所述纤维织物层一面粘结在环氧云铁涂层表面,另一面粘接在所述水性除锈底层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织物层一面粘接在环氧云铁涂层的表面,另一面粘接在水性除锈底层的表面,纤维织物层增强了环氧云铁涂层和水性除锈底层的强度及韧性,能有效防止开裂起皮的现象。进一步的,所述纤维织物层呈网格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织物层为网状型的织物,这种网状结构能使得纤维增强的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水性除锈底层朝向纤维织物层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微孔,所述环氧云铁涂层上设置有对应微孔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性除锈底层朝向纤维织物层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微孔,环氧云铁涂层透过纤维织物层形成凸块并嵌在微孔内,提高了水性除锈底层、纤维织物层和环氧云铁涂层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了涂层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氟碳面漆层表层设置有环氧树脂耐磨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耐磨涂层能够提高涂层表面的耐磨程度,从而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将水性除锈底层涂在金属基体的表面,水性除锈底层能够将铁锈转化为黑色的有机铁化合物,去除了金属基体表面铁锈,并在金属基体表面生成了一层复合物膜,无须工作人员在喷漆前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水性除锈底层厚度为50-80微米,能够有效的覆盖在金属基体表面,从而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有效的除锈,避免金属基体还有铁锈,保证水性除锈底层能够对金属基体表面完全除锈;在水性除锈底层朝向纤维织物层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微孔,环氧云铁涂层透过纤维织物层形成凸块并嵌在微孔内,提高了水性除锈底层、纤维织物层和环氧云铁涂层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了涂层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金属基体;2、水性除锈底层;3、环氧云铁涂层;4、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5、氟碳面漆层;6、纤维织物层;7、微孔;8、凸块;9、环氧树脂耐磨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包括金属基体1,金属基体1上依次涂有水性除锈底层2、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以及位于表层的氟碳面漆层5,其中水性除锈底层2为丙烯酸乳液和有机酸组成的漆料,有机酸为单宁酸,柠檬酸,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为由羧基丙烯酸乳液和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组成的丙烯酸酯-聚氨脂双组分体系聚合物。其中,水性除锈底层2的厚度为50-80微米,能够使得水性除锈底层2有效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使得水性除锈底层2能够彻底清除金属表面的铁锈。在水性除锈底层2和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之间涂有环氧云铁涂层3。通过在水性除锈底层2涂有环氧云铁涂层3,能够对环氧云铁涂层3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整个涂层的保护效果。为了提高环氧云铁涂层3对水性除锈底层2的保护效果,环氧云铁涂层3在水性除锈底层2表面往复涂有两层。参照图1所示,在环氧云铁涂层3和水性除锈底层2之间加有纤维织物层6,纤维织物层6为玻璃纤维。通过在环氧云铁涂层3和水性除锈底层2之间加有玻璃纤维,使得纤维织物层6一面与环氧云铁涂层3相粘结,另外一面与水性除锈底层2相粘结,能够使得环氧云铁涂层3和水性除锈底层2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提高涂层的整体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纤维织物层6的连接效果,纤维织物层6呈网格状。然后,在水性除锈底层2开设有若干微孔7,环氧云铁涂层3渗过纤维织物层5形成嵌合在对应微孔7内的凸块8,从而提高了水性除锈底层2、纤维织物层6和环氧云铁涂层3的整体性,提高了涂层的稳定性。参照图1所述,氟碳面漆层5表层涂有环氧树脂耐磨涂层9,环氧树脂耐磨涂层9能够提高涂层表面的耐磨程度,从而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水性除锈底层2涂在金属基体1的表面,水性除锈底层2能够将铁锈转化为黑色的有机铁化合物,去除了金属基体1表面铁锈,并在金属基体1表面生成了一层复合物膜;其次在水性除锈底层2的表面加有纤维织物层6,然后再往复喷涂有两层环氧云铁涂层3,以对水性除锈底层2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提高涂层整体的防腐效果;再涂有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在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表面涂有氟碳面漆层5;最后,在氟碳面漆层5表层设置有环氧树脂耐磨涂层9,以提高涂层的耐磨效果,整体喷涂工作前无须工作人员对金属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包括金属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1)依次涂覆有水性除锈底层(2)、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以及位于表层的氟碳面漆层(5),所述水性除锈底层(2)为丙烯酸乳液与有机酸组成的漆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包括金属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1)依次涂覆有水性除锈底层(2)、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以及位于表层的氟碳面漆层(5),所述水性除锈底层(2)为丙烯酸乳液与有机酸组成的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除锈底层(2)和丙烯酸酯-聚氨脂面漆层(4)之间设置有环氧云铁涂层(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云铁涂层(3)往复涂有两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除锈底层(2)厚度为50-80微米。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琦庄庆良李贻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京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