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76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有效解决混合不充分,上下循环量小,周边死角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朝上的桶体,桶体的右侧安装有多个竖直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上下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安装有转轴,第一支撑板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直的侧杆,侧杆的下端置于桶体的内部;转轴转动能带动多个侧杆同时转动;转轴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方形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中间杆,中间杆的上端设有方形块,方形块能沿盲孔上下移动;中间杆的中部设有双向丝杠螺纹;第二支撑板上固定有与螺纹配合的螺母;中间杆和侧杆置于桶体内的部分均安装有搅拌叶片;避免了搅拌死角,并且可以提高物料的上下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熔模精密铸造领域,特别是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熔模精密铸造专用高铝矾土砂属新型硅铝系高级耐火材料。适用于熔模精密铸造用面层涂料及撒砂料,本品膨胀系数小、耐火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硅溶胶、水玻璃、硅酸乙酯等工艺等生产冬种铸钢件。该类材料一般为混合材料,其中氧化铝为主要成分,其次还有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锰等等成分;各组分在进行破碎、筛分、磁选、水洗等过程后,需要按照配方的需要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给产生较高的耐火度;目前在进行混合时,往往由于该类材料密度大,搅拌不充分,同时上下循环量小,周边容易存在死角,造成各成分之间混合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因此需要需要一种高效的混合装置装置来实现充分的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可有效解决混合不充分,上下循环量小,周边死角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朝上的桶体,桶体的右侧安装有多个竖直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上下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安装有转轴,第一支撑板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直的侧杆,侧杆的下端置于桶体的内部;转轴转动能带动多个侧杆同时转动;转轴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方形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中间杆,中间杆的上端设有方形块,方形块能沿盲孔上下移动;中间杆的中部设有双向丝杠螺纹;第二支撑板上固定有与螺纹配合的螺母;中间杆和侧杆置于桶体内的部分均安装有搅拌叶片。本技术能够实现多方位的搅拌,避免了搅拌死角,并且可以提高物料的上下循环量,实现了充分的搅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图4为中间杆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开口朝上的桶体1,桶体1的右侧安装有多个竖直的支撑杆2,支撑杆2上安装有上下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的中部安装有转轴5,第一支撑板3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直的侧杆6,侧杆6的下端置于桶体1的内部;转轴5转动能带动多个侧杆6同时转动;转轴5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方形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中间杆7,中间杆7的上端设有方形块8,方形块8能沿盲孔上下移动;中间杆7的中部设有双向丝杠螺纹9;第二支撑板4上固定有与螺纹9配合的螺母10;中间杆7和侧杆6置于桶体1内的部分均安装有搅拌叶片11。为了实现转轴5的转动,所述的支撑杆2的上端安装有支撑臂12,支撑臂12的左端固定有电机13,右端固定有配重块14;电机13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转轴5的上端联动。为了实现转轴5和侧杆6的同时转动,所述的转轴5的中心安装有大齿轮15,每个侧杆6上均安装有与大齿轮15啮合的小齿轮16。为了更加稳定,所述的桶体1的底部中心安装有套筒17,中间杆7的下端置于套筒17内,并能沿套筒17上下移动。为了便于倾倒物料,所述的桶体1的下端开设有开口18,开口18处经螺栓连接有能拆卸的挡板19。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搅拌的物料倒入到筒体的内部,之后启动电机13进行搅拌。当电机13启动后,电机13会带动转轴5进行转动,转轴5经大齿轮15和小齿轮16的啮合作用,使多个侧杆6同步进行转动,由于侧杆6上均安装有搅拌叶片11,因此侧板会对桶体1边缘处的物料进行搅拌,避免边缘部分存在搅拌死角。同时当转轴5转动时,由于转轴5的内部设有方形的盲孔,而中间杆7的上端设有方形块8,因此转轴5能够带动中间杆7进行转动;使中间杆7上的搅拌叶片11对中间区域进行搅拌,同时由中间杆7的中部开设有双向丝杠螺纹9,第二支撑板4上又固定有与螺纹9配合的螺母10,因此随着中间杆7的转动,在双向丝杠螺纹9和螺母10的配合下,中间杆7会往复上下移动;随着中间杆7的上下移动,中间杆7上的搅拌叶片11会带动部分物料也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物料的上下循环量,有利于更好的搅拌,避免了因密度不同,造成的上下分层现象。当搅拌完成后,可以打开挡板19,物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桶体1的开口18处流出,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次的搅拌,整个过程简单快速,节省人力。本装置一方面通过设置中间杆7和多个侧杆6,使桶体1内部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搅拌,避免了桶体1周边存在死角或者存在惯性流动;改变了搅拌方向,有利于充分的混合。本装置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中间杆7的上下移动,利用双向丝杠螺纹9,实现了中间杆7的上下往复移动,有利于实现物料的上下循环量,使搅拌更加充分。本技术操作方便,结构巧妙,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搅拌的提高了速度和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桶体(1),其特征在于,桶体(1)的右侧安装有多个竖直的支撑杆(2),支撑杆(2)上安装有上下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的中部安装有转轴(5),第一支撑板(3)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直的侧杆(6),侧杆(6)的下端置于桶体(1)的内部;转轴(5)转动能带动多个侧杆(6)同时转动;转轴(5)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方形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中间杆(7),中间杆(7)的上端设有方形块(8),方形块(8)能沿盲孔上下移动;中间杆(7)的中部设有双向丝杠螺纹(9);第二支撑板(4)上固定有与螺纹(9)配合的螺母(10);中间杆(7)和侧杆(6)置于桶体(1)内的部分均安装有搅拌叶片(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桶体(1),其特征在于,桶体(1)的右侧安装有多个竖直的支撑杆(2),支撑杆(2)上安装有上下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的中部安装有转轴(5),第一支撑板(3)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直的侧杆(6),侧杆(6)的下端置于桶体(1)的内部;转轴(5)转动能带动多个侧杆(6)同时转动;转轴(5)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方形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中间杆(7),中间杆(7)的上端设有方形块(8),方形块(8)能沿盲孔上下移动;中间杆(7)的中部设有双向丝杠螺纹(9);第二支撑板(4)上固定有与螺纹(9)配合的螺母(10);中间杆(7)和侧杆(6)置于桶体(1)内的部分均安装有搅拌叶片(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材料混合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翔宇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