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602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主体和夹臂,所述主体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以使所述主体的中部为主要变形区域,所述夹臂连接在所述主体长度方向的端部。主体会以主体的中点为支点变形,主体的中部为主要的变形区域,将主体中部的宽度设置为较小的形式使得主体的中部更易发生变形,可以使用更小的力使得主体变形,并且主体的回弹夹紧力也较小,颈部按摩仪的夹持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部按摩仪
本技术涉及颈部按摩仪
,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颈部按摩仪小巧,能有效代替人工按摩,舒展全身紧张的筋骨和肌肉,减轻人体的紧张和压迫感,使全身舒畅无比,更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强身之效。它的原理是由电极片接触肌肤,通过电频脉冲从而起到按摩的效果。通过TENS(transcua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脉冲电流的低频疗法原理,利用低频率小电流低电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神经或肌肉等,从而促进血液局部循环,改善肌肉状态,缓解急慢性疼痛。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包括主体和设置于主体的两侧的左夹臂和右夹臂,其中,主体具有弹性,在从主体的中间部分向两侧的方向上主体的宽度逐渐减小,这种设置形式增强了主体的两侧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力,然而其整体刚性仍然较大,因此,弹性支架的整体变形能力较差,对不同的脖颈的适用能力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颈部按摩仪的主体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并且在的主体的中点处的刚性较差,使得主体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使用更小的力就可以使主体变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主体和夹臂,所述主体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以使所述主体的中部为主要变形区域,所述夹臂连接在所述主体长度方向的端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主体会以主体的中点为支点变形,主体的中部为主要的变形区域,将主体中部的宽度设置为较小的形式使得主体的中部更易发生变形,可以使用更小的力使得主体变形,并且主体的回弹夹紧力也较小,颈部按摩仪的夹持更加舒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相连接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为非共面关系。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端部和所述夹臂的端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穿过所述套环且伸入所述主体和所述夹臂内,所述主体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夹臂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环的内侧形成有朝向所述安装板凸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抵在所述安装板的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台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相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夹臂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套环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二凹槽且另一个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过线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与所述第二过线槽正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三过线槽,所述第三过线槽与所述第一过线槽和所述第二过线槽对应,所述套环的内侧形成有朝向所述安装板凸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形成有第四过线槽,所述第三过线槽还与所述第四过线槽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内壳的端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穿过所述第三过线槽卡入所述第四过线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筋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边缘形成有第一台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环的厚度在朝向所述夹臂的方向呈递减趋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减料槽或减料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环的宽度在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上呈递增趋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所述夹臂和所述套环在朝向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均设置有倾斜面。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视角的颈部按摩仪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第二视角的颈部按摩仪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装配图;图5是图4中局部示意图A;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颈部按摩仪S;主体10;第一外壳11;第一弧形面111;第二弧形面112;第一连接部113;第一过线槽114;第一内壳12;夹臂20;第二外壳21;第二连接部211;第二凹槽212;第二过线槽213;第一台阶214;第二内壳22;卡扣221;套环30;第一凸台31;第一凹槽32;第四过线槽33;安装板40;第三过线槽41;筋条50;减料孔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S,该颈部按摩仪S用于按摩用户颈部皮肤,以缓解用户颈部疲劳。如图1所示,颈部按摩仪S包括:主体10和夹臂20,主体10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以使主体10的中部为主要变形区域,夹臂20连接在主体10长度方向的端部。通过将主体10设置为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的结构,使得主体10的中部为主要变形区域,并且主体10的中部到两端之间的部分的弧度改变较小,避免因较大的形状改变而使得主体10与用户脖颈的外形变得不贴合的情况出现,提高颈部按摩仪S的可适应能力。此外,主体10支点处的刚性较差,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可以提升主体10的整体形变能力。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更小的力使得主体10变形,并且主体10的回弹夹紧力也较小,颈部按摩仪S的夹持更加舒适。由此,主体10会以主体10的中点为支点变形,主体10的中部为主要的变形区域,将主体10中部的宽度设置为较小的形式使得主体10的中部更易发生变形,可以使用更小的力使得主体10变形,并且主体10的回弹夹紧力也较小,颈部按摩仪S的夹持更加舒适。如图1所示,主体10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弧形面111和第二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以使所述主体的中部为主要变形区域;/n夹臂,所述夹臂连接在所述主体长度方向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呈递增趋势,以使所述主体的中部为主要变形区域;
夹臂,所述夹臂连接在所述主体长度方向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相连接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为非共面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端部和所述夹臂的端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穿过所述套环且伸入所述主体和所述夹臂内,所述主体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夹臂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的内侧形成有朝向所述安装板凸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抵在所述安装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夹臂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王子瑞罗志高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