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48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板,其设有两个以上固定孔和两个以上加压孔,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孔与两个以上所述加压孔分别沿前后方向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左端部与右端部,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加压孔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加压孔的内侧壁设有下凹的第一球形弧面;固定主钉,其头部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加压辅钉,其头部为球形头,所述加压辅钉的球形头与所述加压孔的第一球形弧面活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固定主钉与加压辅钉相互配合,在连接板上实现固定装置的有效固定,可增强固定装置的抗旋转能力,加压辅钉能以不同角度加压至连接板上,实现其多变的置钉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脊柱相关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疾病,伴随着手术技术以及理念的不断革新,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lateralinterbodyfusion,OLIF)手术因其通过腹部大血管鞘及腰大肌之间的间隙到达椎体侧前方,从而避免了腰椎后方肌肉、韧带以及骨性结构的损伤,降低了患者术后腰椎不稳以及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发生几率,同时避免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了神经根损伤与粘连的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接受和认可。其中,内固定系统用于对手术节段进行加压固定,通过内固定系统对手术节段进行加压固定,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保证锥间良好的植骨融合环境,可避免融合器下沉移位引起的并发症。现有的内固定系统大多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此类固定方式存在切迹高,易损伤周边组织,且置钉角度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的固定效果。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对用于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的内固定系统作出进一步的改进。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板(100),其设有两个以上固定孔(110)和两个以上加压孔(120),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孔(110)与两个以上所述加压孔(120)分别沿前后方向设于所述连接板(10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所述固定孔(110)与所述加压孔(120)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加压孔(120)的内侧壁设有下凹的第一球形弧面;/n固定主钉(200),其头部穿设于所述固定孔(110)内;/n加压辅钉(300),其头部为球形头,所述加压辅钉(300)的球形头与所述加压孔(120)的第一球形弧面活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100),其设有两个以上固定孔(110)和两个以上加压孔(120),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孔(110)与两个以上所述加压孔(120)分别沿前后方向设于所述连接板(10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所述固定孔(110)与所述加压孔(120)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加压孔(120)的内侧壁设有下凹的第一球形弧面;
固定主钉(200),其头部穿设于所述固定孔(110)内;
加压辅钉(300),其头部为球形头,所述加压辅钉(300)的球形头与所述加压孔(120)的第一球形弧面活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10)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呈从上至下收缩的锥形螺纹,所述固定主钉(200)的头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10)的外周缘开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与所述固定孔(110)连通,所述凹槽(111)与所述固定孔(110)限定出所述固定主钉(200)摆动式旋转的活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斜外侧入路手术用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10)的内侧壁设有下凹的第二球形弧面,所述固定孔(110)内嵌入设有C形环(400),所述C形环(400)的外周面为与所述第二球形弧面活动配合的球面,所述C形环(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清华陈柔合彭文周耀能邓展文刘亚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