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志军专利>正文

一种骨折续接双向膨胀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59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折续接双向膨胀连接机构,包括两个呈对称对合一起的半圆形工件、横向螺丝,在两个半圆形工件之间设置有由嵌套公部与嵌套母部构成的限位结构,两个半圆形工件通过嵌套公部与嵌套母部的相互嵌套而实现对合装配,在两个半圆形工件对合装配的之间还形成有膨胀缝隙,在膨胀缝隙的两端上还分别设有横向螺丝孔,横向螺丝旋装于横向螺丝孔中,使膨胀缝隙呈膨胀撑开状态,使两个半圆形工件向膨胀缝隙两侧的外侧方向胀开。本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手术复杂程度低、开螺孔少,创伤性小、续接可靠程度高,且由将螺丝的旋转固定力转化成膨胀固定力理,进行了固定力的转换,不易发生螺丝返松的情形,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折续接双向膨胀连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人体骨折续接机构领域,特别是一种骨折续接双向膨胀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日常社会生产活动过程,因不慎而导致时有发生骨折的创伤。例如肱骨发生骨折,股骨发生骨折、腓骨发生骨折、尺骨发生骨折等创伤性问题。当这些部位不幸发生了骨折,现时医院处理方式就是,对骨折处进行续接恢复手术。医院在对骨折的部位进行续接恢复手术,一般采用精钢材料或者钛合金材料生产的板件与螺丝,用板件对骨折部位进行夹紧,并采用在骨头上打孔,用多枚螺丝对板件进行固定。这种续接方式主要不足是:为了确保夹紧的牢固性,必须采用在骨折处的两端骨头分别打上多个螺孔,进行与板件固定,对人体的骨头产生较多创伤,增添了对患者的身体疼痛与精神折磨;而且在骨折处的两端骨头上开设过多的螺孔,容易造成骨头变脆、变疏松,日后更容易发生再次骨折的隐患,这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更大。因此,本申请人认为前面现有的技术手段,对于骨折续接方式,还存在较大日后安全隐患,对人体骨头的二次创伤程度较高,对患者的身体疼痛与精神折磨较大等方面的不足,必须重新开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续接双向膨胀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连接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膨胀植入主体(11)、下膨胀块(12)、竖向螺丝(13)、横向螺丝(14),其中/n所述膨胀植入主体(11)的下部设有供下膨胀块(12)容纳的且带有楔合主斜面(15)的凹槽位(16);/n在膨胀植入主体(11)的上部还设有由其顶部贯通至中部的竖向通孔(17),在膨胀植入主体(11)内还设有由竖向通孔(17)的孔底贯通至凹槽位(16)的竖向螺丝孔(18);/n所述下膨胀块(12)的内侧相对应地设有楔合副斜面(121),在楔合副斜面(121)上还设有竖向螺丝孔(18),所述楔合副斜面(121)与楔合主斜面(15)相贴合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续接双向膨胀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连接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膨胀植入主体(11)、下膨胀块(12)、竖向螺丝(13)、横向螺丝(14),其中
所述膨胀植入主体(11)的下部设有供下膨胀块(12)容纳的且带有楔合主斜面(15)的凹槽位(16);
在膨胀植入主体(11)的上部还设有由其顶部贯通至中部的竖向通孔(17),在膨胀植入主体(11)内还设有由竖向通孔(17)的孔底贯通至凹槽位(16)的竖向螺丝孔(18);
所述下膨胀块(12)的内侧相对应地设有楔合副斜面(121),在楔合副斜面(121)上还设有竖向螺丝孔(18),所述楔合副斜面(121)与楔合主斜面(15)相贴合一起,并通过从膨胀植入主体(11)的竖向螺丝孔(18)穿入竖向螺丝(13)锁入到下膨胀块(12)的竖向螺丝孔(18)中,并在竖向螺丝(13)锁紧抽动下,所述下膨胀块(12)沿着楔合副斜面(121)与楔合主斜面(15)向上运动,实现下膨胀块(12)的外侧面向外突出;
在膨胀植入主体(11)的上部还设有横跨其整个上部开设的膨胀缝隙(19),在膨胀缝隙(19)上还设有横跨膨胀缝隙(19)开设的横向螺丝孔(20),且所述横向螺丝孔(20)的孔径小于横向螺丝(14)的横截面直径;所述横向螺丝(14)旋装于横向螺丝孔(20)中,使膨胀植入主体(11)的上部呈向两侧方向膨胀炸开状结构,所述膨胀缝隙(19)呈膨胀撑裂开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彭志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