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47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便于组装的蓝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调节管和钳头,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调节管包括固定外套管和调节内管,固定外套管与固定手柄固定,固定外套管的内壁靠近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半圆环凹槽,调节内管安装在固定外套管内,调节内管的末端与活动手柄配合,调节内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凸起;钳头包括下钳头和上钳头,下钳头固定在固定外套管的前端,上钳头的末端设有两片安装板,安装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凹槽,安装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凸起,上钳头与下钳头配合,第一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二半圆环凹槽内,第二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一半圆环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方便,组装难度小,效率高,可全部拆分进行杀菌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
本实用新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
技术介绍
咬骨钳,或者称蓝钳,是一种常用的手术器械,主要应用于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用于咬切骨性组织用。目前传统蓝钳的结构,如专利号为CN110192909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万向蓝钳,包括手持操作部、连接调节部以及切除部,所述切除部通过所述连接调节部和所述手持操作部相连接;所述手持操作部包括安装架、第一连接臂、第一握环、连接座、第二连接臂、第二握环以及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臂一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一端端部,所述连接调节部包括安装管、连接管、螺母、调节螺栓、限位板、第一圆片以及钢丝,所述切除部包括切刀座、切刀、固定耳、第二圆片、凸块、固定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以及弹簧。传统蓝钳的切刀的一端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切刀座的内部,即通过销轴实现切刀和切刀座铰接。由于,蓝钳的切除部的结构本身就就很小,所用的销轴更是非常细小,采用机械组装很难实现,切刀和切刀座的组装一般由手工完成。组装时,需要将切刀和切刀座上的销轴孔对齐,然后将销轴穿过销轴孔,最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在销轴两端形成限位机构,防止销轴掉落。在用销轴连接切刀和切刀座时,需要操作人员完全集中注意力,眼睛相当疲劳,操作的难度也很大,组装的效率也很低;切刀和切刀座时之间不可拆除,杀菌消毒过程中,切刀和切刀座贴合的部分杀菌消毒不够充分,容易有细菌和病毒的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蓝钳的切除部安装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更加合理,便于组装的蓝钳。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手柄、调节管和钳头,所述的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铰接,且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调节管包括固定外套管和调节内管,固定外套管的末端与固定手柄固定,固定外套管的内壁靠近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半圆环凹槽,调节内管安装在固定外套管内,调节内管的末端与活动手柄配合,调节内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凸起;所述的钳头包括下钳头和上钳头,下钳头固定在固定外套管的前端,上钳头的末端设有两片安装板,安装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凹槽,安装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凸起,上钳头与下钳头配合,第一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二半圆环凹槽内,第二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一半圆环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的调节内管的末端设有卡槽,活动手柄的上端设有凸块,凸块卡接在卡槽内。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半圆环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的第二半圆环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外套管的上方设有条形开口。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外套管与固定手柄采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上钳头的下表面呈波纹结构。优选地,所述的钳头从末端到前端存在向上倾斜度。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的便于组装的蓝钳在固定外套管的内壁靠近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半圆环凹槽,调节内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凸起,在上钳头末端的安装板内侧第二半圆环凹槽,在安装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凸起,上下钳头组装时,第一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二半圆环凹槽内,第二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一半圆环凹槽内,以此代替传统蓝钳采用销轴连接上下钳头,结构更加简单,取消了极小的销轴,组装人员组装上下钳头更加容易,避免眼睛疲劳,增加组装速度。2、本技术涉及的便于组装的蓝钳,不仅调节管和手柄可以拆卸,上钳头和下钳头也可以实现拆卸,上、下钳头分开消毒杀菌,杀菌消毒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便于组装的蓝钳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便于组装的蓝钳沿前后方向的中轴线的剖面图;图3是固定外套管与下钳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调节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调节内管的侧视图;图6是上钳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钳头的俯视图;图8是上钳头安装于固定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手柄,11-固定手柄,12-活动手柄,13-凸块,2-调节管,21-固定外套管,22-调节内管,23-第一半圆环凹槽,24-第一半圆环凸起,25-卡槽,26-条形开口,3-钳头,31-下钳头,32-上钳头,33-安装板,34-第二半圆环凹槽,35-第二半圆环凸起,36-波纹结构,4-螺纹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1和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包括手柄1、调节管2和钳头3,手柄1包括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活动手柄12与固定手柄11铰接,且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图中未画出)。当对活动手柄12施加作用力时,活动手柄12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当取消活动手柄12的作用力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手柄12回到原位。活动手柄12的上端设有凸块13。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调节管2包括固定外套管21和调节内管22,固定外套管21的末端采用螺纹连接与固定手柄11固定。结合附图3所示,固定外套管21的上方设有条形开口26,固定外套管的内壁靠近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半圆环凹槽23。结合附图1和2所示,调节内管22安装在固定外套管内,调节内管22的结构如附图4和5所示,调节内管22的末端设有卡槽25,安装后,活动手柄12的凸块13卡接在卡槽内25内,实现调节内管22与活动手柄12的配合,调节内管22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凸起26。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钳头3包括下钳头31和上钳头32,结合附图3所示,下钳头31固定在固定外套管21的前端,下钳头31与固定外套管21采用一体式结构,下钳头31从末端到前端存在向上倾斜度;结合附图6和7所示,上钳头末端设有两片安装板33,安装板的内侧第二半圆环凹槽34,安装板33外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凸起35,第一半圆环凹槽23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半圆环凹槽34的开口方向相反。结合附图1和8所示,上钳头32与下钳头31配合,安装时,第一半圆环凸起26安装在第二半圆环凹槽34内,第二半圆环凸起35安装在第一半圆环凹槽23内。所述的上钳头的下表面呈波纹结构,防止打滑。组装过程中,将上钳头32安装在调节内管22的前端,用第二半圆环凹槽34卡住第一半圆环凸起24,然后将上钳头32和调节内管22从条形开口26处放到固定外套管21内,且用第一半圆环凹槽23卡住第二半圆环凸起35,调节内管22的末端伸出固定外套管21,进而实现上钳头32、调节内管22和固定外套管21的组装,由于存在两组卡接,在组装人员没有可以拆分的情况下,三者之间不易分散;然后将组合结构安装到手柄1中,安装时,调节内管22伸出固定外套管21的部分插入固定手柄11中,并推动凸块13,使活动手柄12旋转,当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凸块13与卡槽25对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手柄12回归原位,实现调节内管22与活动手柄12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手柄、调节管和钳头,所述的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铰接,且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调节管包括固定外套管和调节内管,固定外套管的末端与固定手柄固定,固定外套管的内壁靠近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半圆环凹槽,调节内管安装在固定外套管内,调节内管的末端与活动手柄配合,调节内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凸起;所述的钳头包括下钳头和上钳头,下钳头固定在固定外套管的前端,上钳头的末端设有两片安装板,安装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凹槽,安装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凸起,上钳头与下钳头配合,第一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二半圆环凹槽内,第二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一半圆环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蓝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手柄、调节管和钳头,所述的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铰接,且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调节管包括固定外套管和调节内管,固定外套管的末端与固定手柄固定,固定外套管的内壁靠近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半圆环凹槽,调节内管安装在固定外套管内,调节内管的末端与活动手柄配合,调节内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半圆环凸起;所述的钳头包括下钳头和上钳头,下钳头固定在固定外套管的前端,上钳头的末端设有两片安装板,安装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凹槽,安装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半圆环凸起,上钳头与下钳头配合,第一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二半圆环凹槽内,第二半圆环凸起安装在第一半圆环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蓝钳,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叶锋汤会马小海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日新精密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