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普通闪光灯热激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45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普通闪光灯热激励装置,包括闪光灯遮罩[1]、闪光灯、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热激励装置在其闪光灯遮罩[1]内设置一块中间带圆孔[4]的隔板[2],在隔板[2]上固定安装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3]作为热激励源,所有的闪光灯[3]分别与各自独立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红外热波无损检测中的热激励装置,尤其是脉冲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热激励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利用物体因其结构或材料不同而导致的热传导特性的不同,采用加热方法对试件进行加热以激发显示表面裂纹和暗藏于表面以下的各种损伤和异常结构变化,使用热成像仪连续记录热传导过程中试件表面的温场变化,通过热波理论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所采集的热图像序列得到缺陷的形状、深度、性质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试件检测的目的。目前使用的脉冲红外热波探测设备存在的主要不足是设备成本较高,而且热激励装置对涂层、漆层和薄膜等物体检测过程中存在着热加载过饱和的问题,并且加热过程模式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脉冲红外热波探测设备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普通照相机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的脉冲式热激励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普通闪光灯热激励装置,包括闪光灯遮罩、闪光灯、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热激励装置在其闪光灯遮罩内设置一块中间带孔的隔板,在隔板上固定安装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所有的闪光灯分别与各自独立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由于本技术采用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固定在隔板上作为热激励源,热激励装置的总成本降低,如果某一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坏了,单独更新该普通照相机闪光灯就可以了,既便于维护又降低了维护成本。相对于现有的闪光灯(安装在闪光灯遮罩的顶部)热激励装置,本技术的核心改进之处就在于增加了一块中间带孔的隔板,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安装在该隔板上,排列形式可以为阵列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从而代替了以往热激励装置中专用闪光灯。其他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如充放电控制电路等。本技术可以利用低压直流稳压电源对多个小功率的普通照相机闪光灯同时充电,也可利用充电电池或普通电池作为充电电源。由于闪光灯分别与各自独立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因此很容易实现对各个小功率普通闪光灯充放电的单独控制,各闪光灯之间的充放电互不影响。利用计算机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可以实现部分或全部普通照相机闪光灯同时或延迟触发,形成被检物表面均匀受热或有规则的不均匀受热,以实现灵活多样的加热模式。还可以形成单脉冲、多脉冲或其他函数形式的热激励,从而产生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所需要的面热激励源。本技术与现有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热激励设备相比,结构轻便,设备成本低,还可通过对普通照相机闪光灯的控制实现多种模式的热激励。这样,可以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热激励方式,能够避免现有热激励装置对涂层、漆层和薄膜等物体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热加载过饱和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由普通照相机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的阵列式热激励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热激励装置中隔板上由普通照相机闪光灯构成的阵列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普通闪光灯热激励装置由一个闪光灯遮罩1、一块隔板2和12个固定在隔板2上的普通闪光灯3组成,其中隔板2安装在闪光灯遮罩1上,隔板2为矩形,在隔板2的中间有一个作为热波信号通道的圆孔4,在矩形的隔板2上,普通闪光灯3按3×4矩阵的形式均匀排列,即横间隔和竖间隔分别相同,每一个普通闪光灯分别电路连接到独立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因此本实施例是一个由12个普通闪光灯组成的阵列式的热激励装置,检测口5用于置放热像仪镜头。下面详述红外热波检测热激励装置的工作过程。闪光灯3为普通照相机用的小功率闪光灯,由于有12个固定在隔板2上的普通照相机闪光灯3,因此就可以根据检测的需要选择部分或全部普通照相机闪光灯3作为热激励源。时序控制电路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闪光灯电容的充电和放电。隔板2和闪光灯遮罩1能起到保护实验操作者眼睛的作用,防止强光直接照射。闪光灯遮罩1的顶部有一个检测口5,热成像仪中摄像机的镜头通过检测口5可以伸到闪光灯遮罩1的内部,隔板2上的圆孔4的尺寸与摄像机的光学视角相匹配。上述的热激励装置可以在试件表面产生均匀的面脉冲,从而成为好的面热波源。闪光灯的闪光触发有两种方式手动按钮触发和计算机控制时序电路触发。可在计算机上通过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各闪光灯放电电路中的继电器开关从而控制各闪光灯的工作状态,计算机的闪光控制输出信号经过计算机端口直接输出到时序控制电路中由可编程延迟线芯片(DS1023S)构成的可控延迟电路,通过对闪光控制信号的延迟来实现单脉冲闪光加热或多脉冲闪光加热或其他函数形式的闪光加热。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普通闪光灯热激励装置,包括闪光灯遮罩、闪光灯、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热激励装置在其闪光灯遮罩内设置一块中间带圆孔的隔板,在隔板上固定安装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所有的闪光灯分别与各自独立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普通闪光灯热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隔板上安装的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排列成阵列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普通照相机闪光灯热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隔板或者是平面板或者是曲面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红外热波无损检测中的热激励装置,尤其是脉冲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热激励装置。其目的在于降低现有技术设备的成本,解决现有热激励装置对涂层、漆层和薄膜等物体检测过程中存在着热加载过饱和的问题。本技术包括闪光灯遮罩、闪光灯、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热激励装置在其闪光灯遮罩内设置一块中间带圆孔的隔板,在隔板上固定安装多个普通照相机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所有的闪光灯分别与各自独立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本技术结构轻便,设备及维护成本低,通过对普通照相机闪光灯的控制可实现多种模式的热激励。这样,可以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热激励方式。文档编号G01N23/04GK2903983SQ20052014243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王迅, 刘波, 冯立春, 金万平, 张存林 申请人: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迅刘波冯立春金万平张存林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