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44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涉及消化科内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所述内镜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入管,所述伸入管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菌管,所述伸入管的底部插接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的表面插接有清洗管,所述导入管的底部插接有橡胶伸缩瓶,所述橡胶伸缩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装置,所述清洗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管,所述握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环。该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通过第一防菌管与第二防菌管的设置,防止内镜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
本技术涉及消化科内镜
,具体为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
技术介绍
消化科内镜就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按检查所用内镜属性可分为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内镜超声、胶囊内镜、胆道镜(包括子母镜)、胰管镜和腹腔镜以及激光共聚焦内镜等;按检查部位和功能分为上消化道内镜、下消化道内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超声;按临床应用分为诊断性消化内镜和治疗性消化内镜。目前现有的消化科内镜不便于医护人员使用过及时对内镜清洗、消毒,且清洗、消毒后的消化科内镜仍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微生物,故目前现有的消化科内镜有一定的几率会因为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对患者造成二次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包括内镜,所述内镜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入管,所述伸入管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菌管,所述伸入管的底部插接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的表面插接有清洗管,所述导入管的底部插接有橡胶伸缩瓶,所述橡胶伸缩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装置,所述清洗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管,所述握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环。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的表面套接有第二防菌管,所述第二防菌管的表面设置有消毒剂,所述第二防菌管与第一防菌管的结构相同。可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伸入管的表面均开设有出入孔,且出入孔的直径为一毫米。可选的,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底部插接有固定筒,所述按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把手。可选的,所述清洗管的底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管盖。(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通过第一防菌管与第二防菌管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内镜对患者观察治疗时,通过第一防菌管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伸入管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通过第二防菌管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时减少连接管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防止在医护人员使用内镜对患者治疗时,内镜表面所携带的细菌微生物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感染。2、该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通过出入孔、导入管、橡胶伸缩瓶、连接圈、伸缩弹簧、按压装置、握管、进液口、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过该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后可以将导入管插接在伸入管的底部,之后通过进液口往橡胶伸缩瓶内添加清水与清洗液,再握住握管,后压按压把手,按压把手带动按压杆移动,使按压杆下压按压块、连接圈、伸缩弹簧,伸缩弹簧收缩从而挤压橡胶伸缩瓶,使橡胶伸缩瓶内的清水与清洗液通过导入管进入到伸入管与连接管的内部,之后进入到导入管与连接管的清水与清洗液通过出入孔流出从而清洗导入管内部与内镜,便于医护人员清洗使用过的内镜与导入管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内镜;2-连接管;3-伸入管;4-第一防菌管;5-导入管;6-清洗管;7-橡胶伸缩瓶;8-连接圈;9-伸缩弹簧;10-按压装置;1001-按压块;1002-按压杆;1003-固定筒;1004-按压把手;11-握管;12-握环;13-第二防菌管;14-低温储存管;15-管盖;16-出入孔;17-进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包括内镜1,内镜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连接管2与伸入管3的表面均开设有出入孔16,出入孔16的直径为一毫米,连接管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防菌管13,第二防菌管13的表面设置有消毒剂,第二防菌管13与第一防菌管4的结构相同;为了防止内镜1携带的病菌对患者造成二次感染,所以设置了第二防菌管13,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内镜1对患者观察治疗时,由于第一防菌管4与第二防菌管13的表面均设置有抑酸剂药液,抑酸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连接管2与内镜1上可能携带的幽门螺旋杆菌、白色念珠菌以及曲霉菌所以通过第二防菌管13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时减少连接管2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通过第一防菌管14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伸入管3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入管3,伸入管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菌管4,伸入管3的底部插接有导入管5,导入管5的表面插接有清洗管6,清洗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低温储存管14;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暂时存储内镜1,所以设置了低温储存管14,使得人员可以将清洗、消毒后的内镜1放置在低温储存管14中从而对内镜1进行二次消毒与储存以备下次使用;低温储存管14的表面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管盖15,导入管5的底部插接有橡胶伸缩瓶7;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清洗使用过的内镜,所以设置了橡胶伸缩瓶7,使得人员使用时可以将导入管5插接在伸入管3的底部,之后通过进液口17往橡胶伸缩瓶7内添加清水与清洗液,再握住握管11,后压按压把手1004,按压把手1004带动按压杆1002移动,使按压杆1002下压按压块1001、连接圈8、伸缩弹簧9,伸缩弹簧9收缩从而挤压橡胶伸缩瓶7,使橡胶伸缩瓶7内的清水与清洗液通过导入管5进入到伸入管3与连接管2的内部,之后进入到导入管5与连接管2的清水与清洗液通过出入孔16流出从而清洗导入管5内部与内镜1;橡胶伸缩瓶7的表面设置有进液口17,橡胶伸缩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8,连接圈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9,伸缩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装置10,按压装置10包括按压块1001,按压块10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杆1002,按压杆1002的底部插接有固定筒1003,按压杆10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把手1004,清洗管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管11,握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环12。综上所述,该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使用时,通过第一防菌管14与第二防菌管13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内镜对患者观察治疗时,通过第一防菌管14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伸入管3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通过第二防菌管13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时减少连接管2表面携带的细菌微生物,防止在医护人员使用内镜对患者治疗时,内镜表面所携带的细菌微生物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感染。该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通过出入孔16、导入管5、橡胶伸缩瓶7、连接圈8、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包括内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入管(3),所述伸入管(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菌管(4),所述伸入管(3)的底部插接有导入管(5),所述导入管(5)的表面插接有清洗管(6),所述导入管(5)的底部插接有橡胶伸缩瓶(7),所述橡胶伸缩瓶(7)的表面设置有进液口(17),所述橡胶伸缩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8),所述连接圈(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9),所述伸缩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装置(10),所述清洗管(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管(11),所述握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包括内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入管(3),所述伸入管(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防菌管(4),所述伸入管(3)的底部插接有导入管(5),所述导入管(5)的表面插接有清洗管(6),所述导入管(5)的底部插接有橡胶伸缩瓶(7),所述橡胶伸缩瓶(7)的表面设置有进液口(17),所述橡胶伸缩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8),所述连接圈(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9),所述伸缩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装置(10),所述清洗管(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管(11),所述握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握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科用便于清洗的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防菌管(13),所述第二防菌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莎邱晓珏杨婷丁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