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和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42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和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动物戴标装置包括RFID耳标和耳标钳,耳标钳包括:闭合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闭合识别模块设置在耳标钳的钳口端,识别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时将闭合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出去;戴标及识别系统包括RFID耳标、耳标钳、智能移动终端和RFID读卡器,RFID耳标存储有电子身份信息;耳标钳将闭合信号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移动终端收到闭合信号后给RFID读卡器发送读卡信号,RFID读卡器接收到读卡信号后读取RFID耳标的电子身份信息后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将耳标钳的闭合动作作为触发信号,在收到该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后续RFID耳标存储的电子身份信息的读取和存储,成本低,可借助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设备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和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和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耳标是牲畜标识之一,主要采用二维码耳标和电子耳标,用于证明牲畜身份,承载牲畜个体信息的标志,加施于牲畜耳部。根据中国的《牲畜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以及人们对牲畜检疫和饲养的日益重视,牲畜的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严格,猪、牛、羊等牲畜必须配戴免疫耳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耳标佩戴工具和耳标信息读取工具独立分离。其中,传统耳标配戴工具采用耳标钳,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0610069519.0,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专利技术名称“耳标钳”,再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专利号ZL200620011132.5,授权公告日2007年10月24日,技术名称“耳标钳”。而耳标信息读取工具通常采用可识别RFID的读卡器。在打耳标过程中,通常需要先把耳标通过耳标钳佩戴上后,再通过信息读取设备读取耳标信息,过程花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和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戴标和读取耳标信息过程复杂耗时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包括:RFID耳标和耳标钳,所述耳标钳包括:闭合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闭合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耳标钳的钳口端,识别到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时将闭合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出去。一种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物戴标装置,还包括相互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智能移动终端和RFID读卡器,所述RFID耳标存储有电子身份信息;所述耳标钳将所述闭合信号发送给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收到所述闭合信号后给所述RFID读卡器发送读卡信号,所述RFID读卡器接收到所述读卡信号后读取所述RFID耳标的电子身份信息后发送给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耳标钳上设置闭合识别模块,使耳标钳的闭合作为触发信号,在收到该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后续RFID耳标存储的电子身份信息的读取和存储,成本低,可借助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设备完成;经实验验证,耳标识别及拍摄响应度可达99%以上;快捷便利,不需额外操作,可保证耳标一打即扫即拍;无环境污染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磁体和磁控开关;所述磁体和所述磁控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标钳的两个手柄对应位置处的内部空腔里,两个所述手柄相互靠近所述磁体使所述磁控开关闭合时产生所述闭合信号。进一步,所述耳标钳的钳口端的一个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RFID耳标结构匹配的耳标放置位,另一个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RFID耳标结构匹配的限位孔;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上的光电传感器或设置在一个钳臂上的测距传感器;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光电传感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RFID耳标进入所述限位孔中时判定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测距传感器时,所述测距传感器测量到两个所述钳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判定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蓝牙匹配后;所述闭合识别模块将闭合信号通过所述蓝牙模块发送给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进一步,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摄像模块;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收到所述电子身份信息后启动所述摄像模块进行拍照或视频拍摄。进一步,启动所述摄像模块进行视频拍摄时,将各个视频帧依次与标准图片进行对比,选择相似度超过阈值的视频帧的图片进行存储;所述标准图片为清楚拍到动物是否打上耳标的图片。进一步,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通过佩戴方式悬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所述拍照/摄像模块的摄像头与所述操作人员的朝向相同。进一步,所述动物戴标装置和所述RFID读卡器包括蓝牙模块,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包括一对多蓝牙模块,所述动物戴标装置、RFID读卡器和智能移动终端相互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信。进一步,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收到所述电子身份信息进行拍照或视频拍摄后,以所述电子身份信息对拍摄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命名后存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记录收到所述闭合信号的时间,并将所述时间与拍到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对应存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RFID耳标存储的电子身份信息,作为各个动物的唯一的身份标识,协助对各个动物进行全寿命管理,如果后续发现有任何的电子身份信息没有识别到,可以通过该唯一的身份标识进行查找该动物进行戴标时的照片或视频,检查耳标是否正确打在动物耳朵上;拍摄的为视频时,可以从视频中截取清晰的图片进行存储,防止因为虚焦或者角度问题没有清楚拍到动物是否打上耳标的图片的问题产生;智能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通过佩戴方式悬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操作人员佩戴该智能手机时,使用耳标钳对动物进行戴标时身体朝向该动物即可自动拍到该动物的耳朵戴标处的图像或视频;可以自动确认并对应记录戴标时间,避免人工记录的繁琐工作量及错误;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来增加打耳标地点定位信息;可以使用蓝牙通讯,对网络依赖性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耳标钳,2、RFID耳标,3、智能移动终端,4、RFID读卡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包括:耳标钳1和RFID耳标2,耳标钳1包括:闭合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闭合识别模块设置在耳标钳1的钳口端,识别到耳标钳1的钳口闭合时将闭合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出去。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物戴标装置,还包括相互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智能移动终端3和RFID读卡器4,RFID耳标2存储有电子身份信息。耳标钳1将闭合信号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3。智能移动终端3收到闭合信号后给RFID读卡器4发送读卡信号,RFID读卡器4接收到读卡信号后读取RFID耳标2的电子身份信息后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和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通过在耳标钳上设置闭合识别模块,使耳标钳的闭合作为触发信号,在收到该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后续RFID耳标存储的电子身份信息的读取和存储,成本低,可借助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设备完成;经实验验证,耳标识别及拍摄响应度可达99%以上;快捷便利,不需额外操作,可保证耳标一打即扫即拍;无环境污染问题。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戴标装置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动物戴标装置包括:耳标钳1和RFID耳标2,耳标钳1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包括:RFID耳标和耳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标钳包括:闭合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n所述闭合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耳标钳的钳口端,识别到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时将闭合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出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戴标装置,包括:RFID耳标和耳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标钳包括:闭合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闭合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耳标钳的钳口端,识别到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时将闭合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磁体和磁控开关;
所述磁体和所述磁控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标钳的两个手柄对应位置处的内部空腔里,两个所述手柄相互靠近所述磁体使所述磁控开关闭合时产生所述闭合信号;
耳标钳夹到底时刚好磁体的磁性导致磁控开关的传感器闭合,闭合信号传给手机拍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标钳的钳口端的一个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RFID耳标结构匹配的耳标放置位,另一个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RFID耳标结构匹配的限位孔;
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上的光电传感器或设置在一个钳臂上的测距传感器;
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光电传感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RFID耳标进入所述限位孔中时判定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
所述闭合识别模块为测距传感器时,所述测距传感器测量到两个所述钳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判定所述耳标钳的钳口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蓝牙匹配后;
所述闭合识别模块将闭合信号通过所述蓝牙模块发送给所述智能移动终端。


5.一种动物耳标戴标及识别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物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戴标及识别系统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缘何昊晨李昊辛后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视野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