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腕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佩戴于人体腕部的腕戴设备应用越来越广,同时人们对腕戴设备性能、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腕戴设备为了能够满足用户的外观需求,会配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腕带供用户选择,因此,腕带快拆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腕带、快拆组件组装简便的腕戴设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腕戴设备,包括主体、腕带、用于连接和拆卸所述主体和腕带的快拆组件,所述快拆组件包括连接件、快拆按键、弹性件和固定片;所述连接件与腕带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底部或顶部敞开的安装凹槽;所述快拆按键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快拆按键的按压复位,所述固定片盖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凹槽外侧,用于限制所述快拆按键的横向移动;所述快拆按键具有向所述主体凸出的卡爪部,所述主体的端部开设用于插入所述卡爪部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爪部能够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以连接或拆卸所述主体和腕带。进一步地,所述快拆按键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快拆按键沿竖向方向压入所述安装凹槽的最大距离。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凸出于所述快拆按键,沿腕带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快拆按键的两侧;所述限位配合部为沿所述安装凹槽敞开一端开设的缺口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快拆按键上设置有弹簧安装部,所述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一端安装于所述弹簧安装部上,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卡爪部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片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螺柱部,所述连接件上对应所述螺柱部开设螺柱定位孔;所述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螺柱定位孔连通的螺钉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螺钉孔与所述固定片的螺柱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片靠近所述卡爪部的一侧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卡爪部伸出的槽口。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片的固定片安装槽。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相固定的上壳和下壳;所述插接槽开设于所述上壳上;所述快拆按键的按压端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上述腕戴设备,先将弹性件及快拆按键放置于连接件的安装凹槽内,再通过固定片扣在连接件的安装凹槽上,固定于连接件上,组成快拆组件,快拆组件组装简便;快拆组件由连接件、固定片、快拆按键和弹性件组成,用料较少,结构简单,成本低;腕带与主体的拆卸及连接操作简单,通过利用按压快拆按键带动压缩弹性件,可拆卸快拆组件;在快拆按键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可使快拆按键与主体卡合固定,实现了腕带的快速方便更换。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腕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腕戴设备中快拆组件与主体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腕戴设备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腕戴设备中快拆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腕戴设备中快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示未示出固定片;图7为本技术腕戴设备中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腕戴设备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主体100;上壳体110;插接槽111;卡槽112;固定片定位槽113;下壳体120;凹陷部130;快拆组件200;连接件210;安装凹槽211;缺口槽212;固定片安装槽214;生耳孔215;螺柱定位孔216;快拆按键220;卡爪部221;限位部222;定位柱223;弹性件230;固定片240;螺柱部241;槽口242;紧固件2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照图1-图8,为本技术的腕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腕戴设备可以为普通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如图1,腕戴设备包括主体100、腕带(未示出)、用于连接和拆卸主体100和腕带的快拆组件200。参照图2和图3,主体100包括相固定的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仅示出部分上壳体和下壳体)。快拆组件200包括连接件210、快拆按键220、弹性件230和固定片240。其中,连接件210与腕带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件210与主体100相对的端面设置有底部或顶部敞开的安装凹槽211。快拆按键220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于安装凹槽211内,快拆按键220的按压端通过底部或顶部敞开口伸出于安装凹槽211之外,用于按压。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凹槽211底部敞开,腕戴设备佩戴于手腕后,快拆按键220隐藏于内侧,以提高美观度。弹性件230用于快拆按键220的按压复位。固定片240盖设固定于安装凹槽211外侧,将快拆按键220限制在安装凹槽211内,如此组成快拆组件,固定片能够限制快拆按键220的横向移动,即限制快拆按键220在水平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快拆按键220具有向主体100凸出的卡爪部221,主体100的端部开设用于插入卡爪部221的插接槽111,插接槽111的高度根据快拆按键220的竖向运动行程设置,插接槽111内设置有卡槽112,卡爪部221能够卡入或脱离卡槽112,以连接或拆卸主体100和腕带。快拆按键220在弹性件230的弹力作用下,卡爪部221卡入卡槽112内卡接固定,将腕带与主体100连接;当按压压下快拆按键220时,弹性件230压缩,快拆按键220的卡爪部221脱离卡槽112时,可拆下快拆组件200,使腕带和主体100分离。上述的腕带设备,先将弹性件230及快拆按键220放置于连接件210的安装凹槽211内,再通过固定片240扣在连接件210的安装凹槽211上,固定于连接件210上,组成快拆组件200,快拆组件200组装简便;快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腕戴设备,包括主体、腕带、用于连接和拆卸所述主体和腕带的快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组件包括连接件、快拆按键、弹性件和固定片;所述连接件与腕带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底部或顶部敞开的安装凹槽;所述快拆按键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快拆按键的按压复位,所述固定片盖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凹槽外侧,用于限制所述快拆按键的横向移动;所述快拆按键具有向所述主体凸出的卡爪部,所述主体的端部开设用于插入所述卡爪部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爪部能够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以连接或拆卸所述主体和腕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腕戴设备,包括主体、腕带、用于连接和拆卸所述主体和腕带的快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组件包括连接件、快拆按键、弹性件和固定片;所述连接件与腕带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底部或顶部敞开的安装凹槽;所述快拆按键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快拆按键的按压复位,所述固定片盖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凹槽外侧,用于限制所述快拆按键的横向移动;所述快拆按键具有向所述主体凸出的卡爪部,所述主体的端部开设用于插入所述卡爪部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爪部能够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以连接或拆卸所述主体和腕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按键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快拆按键沿竖向方向压入所述安装凹槽的最大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凸出于所述快拆按键,沿腕带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快拆按键的两侧;所述限位配合部为沿所述安装凹槽敞开一端开设的缺口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军,黎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