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20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包括数个间隔布置的插腿和一漏斗架;各该插腿的下端插入草莓种植穴的周围,该插腿的下端呈尖状以便于插入土壤中,该漏斗架包括由下往上直径由小变大的数个间隔的撑圈,在各撑圈外圈间隔连接数个竖向撑杆,各该插腿的上方连接在底部的撑圈上,所述漏斗架的下端环设有沾有小檗碱的网状无纺布层。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可以使草莓生长过程中减少匍匐茎与地面接触,增加茎叶(尤其是匍匐茎)向上生长空间,增加植株通风换气性能;便于在叶片背面施药,叶片与地面接触少,减少病虫害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尤其指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
技术介绍
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匍匐茎一般从坐果后期开始发生,叶距离地面近,草莓病虫害危害严重,尤其是白粉病。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草,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预防或防治白粉病田间施药过程中一定要在叶背面打药,但是由于叶背面朝地面方向,给田间作业造成巨大困难。另外,白粉病发病与温、湿度密切相关,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相对湿度90%以上,因此加强草莓通风换气、降低湿度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草莓是一种连续开花结果的植物,如果施药过程不当或防效失败,常导致草莓园白粉病泛滥,给草莓产量、质量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如何保证生产、降低提供农药防效已成为了草莓生产上一个重要挑战,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保障草莓生产,也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的需求,促进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发生的栽培支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可以使草莓生长过程中减少叶片与地面接触,便于在叶片背面施药,减少病虫害发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包括数个间隔布置的插腿和一漏斗架;各该插腿的下端插入草莓种植穴的周围,该插腿的下端呈尖状以便于插入土壤中,该漏斗架包括由下往上直径由小变大的数个间隔的撑圈,在各撑圈外圈间隔连接数个竖向撑杆,各该插腿的上方连接在底部的撑圈上,所述漏斗架的下端环设有沾有小檗碱的网状无纺布层。进一步地,所述插腿为三根,其均匀间隔环设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撑圈为圆形,数量为四个,各所述撑杆的上端高于顶部撑圈,各所述撑杆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漏斗架的高度为15-20cm。进一步地,底部所述撑圈的直径为5-8cm,顶部撑圈的直径为9-12cm。进一步地,所述漏斗架的下方的两撑环间通过订书针固定网状无纺布。进一步地,所述撑圈和撑杆通过塑料卡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支架以竹签或塑料管为原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得到的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可以使草莓生长过程中减少匍匐茎与地面接触,增加茎叶(尤其是匍匐茎)向上生长空间,增加植株通风换气性能;便于在叶片背面施药,叶片与地面接触少,减少病虫害发生,且用低浓度小檗碱浸泡过无纺布可有效减少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小檗碱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有效生物农药,因此使用低浓度小檗碱浸泡过的网状无纺布可有效减少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和图2,其显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本技术的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包括数个间隔布置的插腿4和一漏斗架;所述插腿为三根,其均匀间隔环设布置,三根插腿4的下端插入以草莓种植穴为中心的周围,该插腿4的下端呈尖状以便于插入土壤中,该漏斗架包括由下往上直径由小变大的数个间隔的撑圈2,在各撑圈2外圈间隔连接数个竖向撑杆1,各该插腿4的上方连接在底部的撑圈2上,所述漏斗架的下端环设有沾有小檗碱的网状无纺布5。所述栽培支架以竹签或塑料管为原料;该支架能稳定地固定在草莓植株周围土壤中,减少草莓茎叶与地面接触,便于叶片背面施药;增加茎叶向上生长的空间,增加植株通风换气性能;减少叶背面病虫害发生。所述撑圈2为圆形,数量为四个,各所述撑杆1的上端高于顶部撑圈2,该撑杆的个数为4根;所述漏斗架的高度为15-20cm,草莓高10-40厘米,做以便草莓在不同生长时期被控制在支架漏斗内向上生长;底部所述撑圈的直径为5-8cm,顶部撑圈的直径为9-12cm;所述漏斗架的下方的两撑环间通过订书针固定网状无纺布5;所述撑圈2和撑杆1通过塑料卡3固定;无纺布制成网状结构既能适应植物通风透光,又能使其中的小檗碱较长时间发挥防治白粉病的作用,无纺布用0.5%小檗碱浸泡10min,风干使用;无纺布用类似灯罩的方式固定在下方的两撑圈上,无纺布可反复更新。以下通过具体实验来进一步来说明使用效果:实验1、漏斗形支架以竹签为原料,最下端设置5cm的腿,支架高20cm,四层圆环用支柱均匀支撑,其中底层直径5cm,顶层直径10cm,支架外围用一层无纺布围在下方两撑圈上,其中无纺布用0.5%小檗碱浸泡10min,支架用于草莓试验。实验2、漏斗形支架以塑料管为原料,最下端设置4cm的腿,支架高19cm,四层圆环用支柱均匀支撑,其中底层直径6cm,顶层直径11cm,支架外围用一层无纺布围在下方两撑圈上,其中无纺布用0.5%小檗碱浸泡10min,支架用于草莓试验。实验3、草莓试验,不使用该申请的支架。实验4、在北京顺义大棚草莓基地进行试验,以不用支架、不喷农药为对照,以实验1、2和实验3为实验组,喷洒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1000倍,施药时间分别间隔10天,在第4次施药10d后调查草莓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对角线,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正、反面白粉病发病情况。叶片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依据病情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100%表1不同实施例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组别病情指数防效%实施例1(用支架、喷农药)6.35a88.08a实施例2(用支架、喷农药)5.81a89.09a实施例3(不用支架、喷农药)19.33b63.71b对照(不用支架、不喷农药)53.26c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由表1可以看出,用专利支架、同样喷农药防效达88-89%,与不用支架单喷农药的组别防效(63.71%)有显著区别。综上,本技术的栽培支架的优点:1.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间隔布置的插腿和一漏斗架;各该插腿的下端插入草莓种植穴的周围,该插腿的下端呈尖状以便于插入土壤中,该漏斗架包括由下往上直径由小变大的数个间隔的撑圈,在各撑圈外圈间隔连接数个竖向撑杆,各该插腿的上方连接在底部的撑圈上,所述漏斗架的下端环设有沾有小檗碱的网状无纺布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间隔布置的插腿和一漏斗架;各该插腿的下端插入草莓种植穴的周围,该插腿的下端呈尖状以便于插入土壤中,该漏斗架包括由下往上直径由小变大的数个间隔的撑圈,在各撑圈外圈间隔连接数个竖向撑杆,各该插腿的上方连接在底部的撑圈上,所述漏斗架的下端环设有沾有小檗碱的网状无纺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腿为三根,其均匀间隔环设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少草莓白粉病的栽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圈为圆形,数量为四个,各所述撑杆的上端高于顶部撑圈,各所述撑杆的下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喜珍田平芳李映王馨锐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联合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