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花盆。所述循环水花盆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第一置放板,所述第一置放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上;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置放板的顶部;盆栽,所述盆栽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开设在所述第一箱体上;鱼缸,所述鱼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鱼缸与所述观察窗相适配;第二置放板,所述第二置放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鱼缸放置在所述第二置放板的顶部;方型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具有使用方便,设计比较轻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花盆
本技术涉及盆景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花盆。
技术介绍
盆栽是由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演变而来,至于对观赏植物的栽培,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营造园林,夏有瑶参、商有鹿台、周有灵台,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循环供水花盆,包括:一盆体,所述盆体下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盆体下端安装有支架;一储水盆,所述储水盆安放在所述盆体的下端,所述储水盆上部为半开口状,所述储水盆的遮挡面上安装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内覆盖有一层吸水布;一空气吸水器,所述空气吸水器安装在所述盆体底面,所述空气吸水器内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太阳能板和感应开关,所述湿度传感器伸入所述盆体内,所述空气吸水器上还开设有出水口,通过上述方式,该花盆而已从空气中提取水分,用于植物的浇水,使得忘记浇水的或者出差在外没时间浇水的人们也能很好的种植植物。但是,上述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结构中只涉及对空气中提取水分,且在浇水的过程中,如浇的很多,溢出后直接排出,未能循环利用,浪费水资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循环水花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设计比较轻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循环水花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第一置放板,所述第一置放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上;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置放板的顶部;盆栽,所述盆栽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开设在所述第一箱体上;鱼缸,所述鱼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鱼缸与所述观察窗相适配;第二置放板,所述第二置放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鱼缸放置在所述第二置放板的顶部;方型盖板,所述方型盖板设置在所述鱼缸上;定时器,所述定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端;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端,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盆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鱼缸上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一置放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0.5cm至1.5cm。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花盆,通过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定时器相互配合下,能够简单有效的对盆栽进行浇水,实现水资源利用,便于使用者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包括:方型擦泥块,所述方型擦泥块设置在方型盖板的顶部;所述方型擦泥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远离方型擦泥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箱体外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上滑动套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方型擦泥块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弹簧的进度系数范围为5N/m至60N/m。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圆形滑孔,所述圆形滑孔与第一横杆滑动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花盆,通过第一横杆、方型擦泥块、把手和伸缩弹簧相互配合下,能够简单有效的擦拭方型盖板上的泥土,便于使用者操作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箱体,2、第一置放板,3、第二箱体,4、盆栽,5、观察窗,6、鱼缸,7、第二置放板,8、方型盖板,9、定时器,10、水泵,11、第一水管,12、第二水管,13、方型擦泥块,14、第一横杆,15、把手,16、伸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因此,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循环水花盆: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循环水花盆包括: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第一置放板2,所述第一置放板2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1上;第二箱体3,所述第二箱体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置放板2的顶部;盆栽4,所述盆栽4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3的顶部;观察窗5,所述观察窗5开设在所述第一箱体1上;鱼缸6,所述鱼缸6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1内,所述鱼缸6与所述观察窗5相适配;第二置放板7,所述第二置放板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鱼缸6放置在所述第二置放板7的顶部;方型盖板8,所述方型盖板8设置在所述鱼缸6上;定时器9,所述定时器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水泵10,所述水泵1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第一水管11,所述第一水管11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10的进水口端;第二水管12,所述第二水管1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10的出水口端,所述第二水管12远离所述水泵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盆栽4内。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鱼缸6上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箱体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一置放板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0.5cm至1.5cm。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对盆栽4浇水的过程中,如浇水过多,多余的水会通过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流入到第一箱体1内,如需要进行循环利用时,通过启动水泵10,水泵10通过第一水管11将第一箱体1内的积水抽出来,通过第二水管12将水灌输进盆栽4内,即可实现水资源利用,如后期鱼缸6的换水,亦可根据需要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花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花盆,通过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3、水泵10、第一水管11、第二水管12和定时器9相互配合下,能够简单有效的对盆栽4进行浇水,实现水资源利用,便于使用者操作。第二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花盆,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循环水花盆,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3-图4,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循环水花盆包括:方型擦泥块13,所述方型擦泥块13设置在方型盖板8的顶部;所述方型擦泥块1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杆14,所述第一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n第一置放板,所述第一置放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上;/n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置放板的顶部;/n盆栽,所述盆栽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n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开设在所述第一箱体上;/n鱼缸,所述鱼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鱼缸与所述观察窗相适配;/n第二置放板,所述第二置放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鱼缸放置在所述第二置放板的顶部;/n方型盖板,所述方型盖板设置在所述鱼缸上;/n定时器,所述定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n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n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端;/n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端,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盆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
第一置放板,所述第一置放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上;
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置放板的顶部;
盆栽,所述盆栽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
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开设在所述第一箱体上;
鱼缸,所述鱼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鱼缸与所述观察窗相适配;
第二置放板,所述第二置放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鱼缸放置在所述第二置放板的顶部;
方型盖板,所述方型盖板设置在所述鱼缸上;
定时器,所述定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
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上;
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端;
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端,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盆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思源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