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18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圈,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割刀,所述挡圈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外表面与挡圈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外表面与调节杆相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外表面与螺钉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螺钉位于通槽的内部,所述挡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挡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于使用者调节挡圈与割刀之间的距离,使其适应不同龙须菜的高度,且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方便其后续对龙须菜的拾取整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
本技术涉及龙须菜加工
,具体为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
技术介绍
龙须菜,学名芦笋,又名鹿角菜,它除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富含陆地蔬菜所没有的天然高分子海藻多糖、藻胶、微量元素等有益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龙须菜为红藻门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下的一个种。被食品营养专家誉为新兴的珍稀海洋蔬菜,人类的绿色保健精品。是一种野生名菜,属多年生藤状攀援植物,其天然野生藤茎可长达40~50米,属无性繁殖。龙须菜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有清热解毒、利湿助消化等功效,可治感冒、便秘等症。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龙须菜在采摘的过程中,目前的方式基本为人工进行收割,且采摘之后不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拾取,降低其使用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能够便于使用者调节挡圈与割刀之间的距离,使其适应不同龙须菜的高度,且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方便其后续对龙须菜的拾取整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圈,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割刀,所述挡圈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外表面与挡圈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外表面与调节杆相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外表面与螺钉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螺钉位于通槽的内部。此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调节挡圈与割刀之间的距离,使其适应不同龙须菜的高度,且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方便其后续对龙须菜的拾取整理,提高其使用性能。优选的,所述挡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挡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此设置防止捆扎绳从安装杆上脱落的情况发生。优选的,如图和图所示,所述安装杆的外侧面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此设置增加捆扎绳与安装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具有弹性,且固定杆与安装杆为一体化构件。此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固定杆对捆扎绳的一端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可在活动槽的内部滑动,所述螺钉贯穿通槽与调节杆相匹配。此设置便于使用者调节挡圈的高度,使其适应不同的龙须菜。优选的,所述挡圈的尺寸大于割刀的尺寸,且割刀与挡圈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此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挡圈将龙须菜成捆的聚拢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缠绕有捆扎绳,捆扎绳的一端位于固定杆与固定槽之间,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此设置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挡圈顺沿支撑杆上下移动,挡圈带动调节杆在活动槽的内部移动,调节挡圈与割刀之间的距离,并将螺钉贯穿通槽旋入活动槽的内部,使螺钉的一端抵住调节杆,从而将挡圈的位置固定,使其适应龙须菜的高度,便于使用者操作,将捆扎绳的一端插入固定槽的内部,并通过弹性的固定杆对其进行挤压固定,并在安装杆上缠绕捆扎绳,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提高其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挡圈与安装杆的相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挡圈与支撑杆的相结合视图。图中:1、支撑杆;2、把手;3、挡圈;4、安装杆;5、割刀;6、固定槽;7、固定杆;8、限位板;9、活动槽;10、调节杆;11、通槽;12、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圈3,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割刀5,所述挡圈3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杆10,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外表面与挡圈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支撑杆1的后端外表面与调节杆10相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钉12,所述支撑杆1的后端外表面与螺钉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1,所述螺钉12位于通槽11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使用者调节挡圈3与割刀5之间的距离,使其适应不同龙须菜的高度,且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方便其后续对龙须菜的拾取整理,提高其使用性能。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挡圈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所述安装杆4远离挡圈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捆扎绳从安装杆4上脱落的情况发生。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杆4的外侧面开设有固定槽6,且固定槽6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捆扎绳与安装杆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杆7具有弹性,且固定杆7与安装杆4为一体化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通过固定杆7对捆扎绳的一端进行固定。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杆10可在活动槽9的内部滑动,所述螺钉12贯穿通槽11与调节杆10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调节挡圈3的高度,使其适应不同的龙须菜。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挡圈3的尺寸大于割刀5的尺寸,且割刀5与挡圈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通过挡圈3将龙须菜成捆的聚拢在一起。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杆4的外表面缠绕有捆扎绳,捆扎绳的一端位于固定杆7与固定槽6之间,所述支撑杆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工作原理:将挡圈3顺沿支撑杆1上下移动,挡圈3带动调节杆10在活动槽9的内部移动,调节挡圈3与割刀5之间的距离,并将螺钉12贯穿通槽11旋入活动槽9的内部,使螺钉12的一端抵住调节杆10,从而将挡圈3的位置固定,使其适应龙须菜的高度,便于使用者操作,将捆扎绳的一端插入固定槽6的内部,并通过弹性的固定杆7对其进行挤压固定,并在安装杆4上缠绕捆扎绳,便于使用者对采摘后的龙须菜进行捆扎,提高其使用性能。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调节挡圈3与割刀5之间的距离,使其适应采摘龙须菜的高度,接着手握把手2推动支撑杆1向前移动,支撑杆1带动挡圈3与割刀5向前移动,挡圈3将龙须菜成捆的聚拢在一起,通过割刀5将其采摘,然后从安装杆4上扯取捆扎绳,对采摘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包括支撑杆(1)、安装杆(4)、固定槽(6)、固定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圈(3),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割刀(5),所述挡圈(3)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杆(10),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外表面与挡圈(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支撑杆(1)的后端外表面与调节杆(10)相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钉(12),所述支撑杆(1)的后端外表面与螺钉(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1),所述螺钉(12)位于通槽(1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包括支撑杆(1)、安装杆(4)、固定槽(6)、固定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圈(3),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割刀(5),所述挡圈(3)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杆(10),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外表面与挡圈(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支撑杆(1)的后端外表面与调节杆(10)相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钉(12),所述支撑杆(1)的后端外表面与螺钉(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1),所述螺钉(12)位于通槽(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所述安装杆(4)远离挡圈(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弯切式龙须菜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发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