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用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12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温下放置后及初始特性中的利用率优异、且具有高导电性的正极用化合物。一种正极用化合物,其是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具有核以及在所述核的表面的包覆层,所述核含有镍复合氢氧化物,在所述包覆层中,钴元素为500ppm以下,磷元素为10ppm以下,且含有镍元素,其中,所述包覆层中的镍元素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核含有6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下,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为1.5×10Ω·cm以下。

Compounds for positive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正极用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的正极用化合物,尤其涉及具有高导电性、在高温下放置后具有优异的利用率的正极用化合物。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蓄电池的正极用化合物的性能,有时在作为核的金属氢氧化物的表面形成含有金属元素的包覆层。例如,作为正极利用率高且循环特性有所提高的碱性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提出作为核的氢氧化镍的表面被钴氧化物包覆的表面修饰氢氧化镍(专利文献1)。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氢氧化镍的表面被钴氧化物包覆的正极活性物质在25℃的温度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利用率和循环特性,但是,高温下放置后的利用率和导电性具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初始特性中的利用率也具有改善的余地。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当制作正极板时,通过添加导电助剂而提高导电性,由此实现利用率的提高。另外,作为在氢氧化镍表面形成金属包覆层的方法,提出下述方法:一边在无电解镀浴中搅拌氢氧化镍微粒,一边注入以氯化钯及盐酸为主要成分的溶液,从而在使得钯催化剂担载于氢氧化镍微粒表面的同时进行无电解镀,由此形成无电解镀包覆层(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无电解镀包覆层由镍-磷复合覆膜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用化合物,其是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具有核以及在所述核的表面的包覆层,所述核含有镍复合氢氧化物,在所述包覆层中,钴元素为500ppm以下、磷元素为10ppm以下、且含有镍元素,其中,/n所述包覆层中的镍元素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核为6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n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为1.5×10Ω·cm以下,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0 JP 2018-0533091.一种正极用化合物,其是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具有核以及在所述核的表面的包覆层,所述核含有镍复合氢氧化物,在所述包覆层中,钴元素为500ppm以下、磷元素为10ppm以下、且含有镍元素,其中,
所述包覆层中的镍元素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核为6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为1.5×10Ω·cm以下,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用于碱性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2.一种正极用化合物,其是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具有核以及在所述核的表面的包覆层,所述核含有镍复合氢氧化物,在所述包覆层中钴元素为500ppm以下、磷元素为10ppm以下、且含有镍元素,其中,
所述包覆层中的镍元素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核为6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为5.0×102Ω·cm以下,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用于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前体。


3.一种正极用化合物,其是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具有核以及在所述核的表面的包覆层,所述核含有镍复合氢氧化物,在所述包覆层中钴元素为500ppm以下、磷元素为10ppm以下、且含有镍元素,其中,
所述包覆层中的镍元素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核为6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为1.5×108Ω·cm以下,所述正极用化合物用于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聪花村直也畑未来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