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和负载均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783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27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和负载均衡系统,涉及云计算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TCP协议的握手机制,建立与后端服务器的TCP连接;在建立TCP连接的过程中,在向后端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次握手信号中携带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或者,在TCP连接成功建立后,向后端服务器发送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接收到后端服务器对负载数据请求的正确的响应结果,确定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在确定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关闭TCP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和负载均衡系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更具体的,涉及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负载均衡设备、负载均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负载均衡(LoadBalance)是指将负载(工作任务)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运行,例如FTP(FileTransferProtocolServer)服务器、Web服务器、企业核心应用服务器和其它主要任务服务器等,从而协同完成工作任务。在负载均衡系统中,多台后端服务器通过网络设备相连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每台后端服务器都提供相同或相似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设备负责根据已配置均衡策略将用户请求在服务器集群中的分发,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对服务器可用性的维护。如果服务器集群中的后端服务器出现异常,会对业务产生影响,导致业务故障。因此,需要对负载均衡系统中的后端服务器进行检测,以即时摘除异常的后端服务器,避免后端服务器异常对业务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通过基于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的三次握手机制对负载均衡系统中的后端服务器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仅能从连通性上判断后端服务器是否正常,不能侦测出后端服务器的应用程序层面的异常,检测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关于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案,以在检测负载均衡设备与后端服务器连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后端服务器的应用程序层的探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TCP协议的握手机制,建立与后端服务器的TCP连接;在建立所述TCP连接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次握手信号中携带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或者,在所述TCP连接成功建立后,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正确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关闭所述TCP连接。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在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的情况下,重新向后端服务器发送负载数据请求。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错误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后端服务器从负载均衡系统中移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设备,包括建立连接模块、负载数据请求发送模块、确定模块、关闭连接模块;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基于TCP协议的握手机制,建立与后端服务器的TCP连接;负载数据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建立所述TCP连接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次握手信号中携带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或者,在所述TCP连接成功建立后,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确定模块,用于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正确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关闭连接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关闭所述TCP连接。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的情况下,重新向后端服务器发送负载数据请求。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错误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可选地,还包括:移除模块,所述移除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后端服务器从负载均衡系统中移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系统,包括后端服务器和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在检测负载均衡设备与后端服务器连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后端服务器的应用程序层的探测,以发现应用程序层异常的后端服务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负载均衡设备的结构方框图;图7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负载均衡设备的结构方框图;图8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物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基于TCP协议的握手机制,建立与后端服务器的TCP连接;/n在建立所述TCP连接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次握手信号中携带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或者,在所述TCP连接成功建立后,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n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正确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n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关闭所述TCP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均衡系统中检测后端服务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TCP协议的握手机制,建立与后端服务器的TCP连接;
在建立所述TCP连接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次握手信号中携带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或者,在所述TCP连接成功建立后,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预设的负载数据请求;
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正确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
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关闭所述TCP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预设的请求超时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
在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的情况下,重新向后端服务器发送负载数据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数据请求响应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所述后端服务器对所述负载数据请求的错误的响应结果,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后端服务器为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后端服务器从负载均衡系统中移除。


6.一种负载均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连接模块、负载数据请求发送模块、确定模块、关闭连接模块;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基于TCP协议的握手机制,建立与后端服务器的TCP连接;
负载数据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建立所述TCP连接的过程中,在向所述后端服务器发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