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通信时延不敏感的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是一种常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通过将纠错码技术与重传技术相结合以提高链路的吞吐率。实际链路HARQ传输要求接收端在利用初传与重传信息联合译码失败时,有机会单独依赖重传数据包进行自解码,即HARQ方案设计要具有自解码能力。目前已有的HARQ方案均没有考虑到自解码特性,不具备自解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案不具备自解码能力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发送端的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否定应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否定应答;/n分别确定当前重传之前传输的信源侧序列和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长度;/n确定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各信息位及所述各信息位上的信息;/n对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进行极化编码,得到对应的当前重传码块;/n对初传码块和所述当前重传码块进行块间极化得到重传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接收端以使所述接收端能够对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自解码;其中,所述初传码块为初传时对所述初传信源侧序列进行极化编码获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否定应答;
分别确定当前重传之前传输的信源侧序列和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长度;
确定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各信息位及所述各信息位上的信息;
对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进行极化编码,得到对应的当前重传码块;
对初传码块和所述当前重传码块进行块间极化得到重传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接收端以使所述接收端能够对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自解码;其中,所述初传码块为初传时对所述初传信源侧序列进行极化编码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当前重传之前传输的信源侧序列和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长度,包括:
采用凿孔极化编码或缩短极化编码分别确定当前重传之前传输的信源侧序列和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各信息位及所述各信息位上的信息,包括:
对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子信道进行排序;
选取除凿孔位或缩短位之外的最可靠的传输位作为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
将当前重传之前传输的信源侧序列中最不可靠的信息位上的信息复制到当前重传的重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初传码块和所述当前重传码块进行块间极化得到重传数据包,包括:
采用变换矩阵在所述重传码块和所述初传码块之间进行异或操作;其中,所述变换矩阵为:
5.一种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译码失败时,发送否定应答至所述发送端;
接收所述发送端接收所述否定应答后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采用每次传输的数据包进行联合译码;
若联合译码失败,则对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自解码得到初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上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化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自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数据包中包括初传信源侧序列及重传信源侧序列;
所述对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自解码得到初传信源侧序列的信息位上的信息,包括:
采用传统的极化码译码对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解码得到对所述初传信源侧序列及所述重传信源侧序列进行异或操作后获得的模二加信源侧序列;
基于所述初传信源侧序列及所述重传信源侧序列之间的异或关系,对所述模二加信源侧序列进行线性方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凯,戴金晟,王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