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定导通时间控制的CRM降压-升降压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变换装置的交流-直流变换器
,特别是CRM降压-升降压变换器的分段定导通时间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功率因数校正(PowerFactorCorrection,PFC)变换器可以减小输入电流谐波,提高输入功率因数,已得到广泛应用。PFC变换器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方式,相对于无源方式来说,有源方式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从80年代发展以来,各国学者从控制策略、电路拓扑、小信号建模等角度对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就目前而言,APFC技术新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对PFC电路拓扑的研究。理论上任何一种DC/DC变流器拓扑都能作为PFC变换器的拓扑,但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有源PFC还是广泛采用Boost拓扑。虽然BoostPFC是一种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流谐波的有效方式,但是在低压输入时的损耗较大,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BuckPFC由于Buck电路自身降压的特性,使得输入输出电压较为接近,可以使其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另外,BuckPFC输出电压低、共模EMI噪声小、无需浪涌限制器和主电感小等这些优点都使得BuckPFC逐渐成为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BuckPFC变换器存在固有的死区即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电路不工作,限制了PF值的提高,所以提出了Buck-Buck/BoostPFC变换器,当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Buck/Boost工作,当输入电压高于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段定导通时间控制的CRM降压-升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控制方法的变换器包括主功率电路(1)和控制电路;/n所述主功率电路(1)包括输入电压源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定导通时间控制的CRM降压-升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控制方法的变换器包括主功率电路(1)和控制电路;
所述主功率电路(1)包括输入电压源vin、EMI滤波器、二极管整流电路RB、主电感L、第二开关管Qb/b、第一开关管Qb、二极管Dfw、输出电容Co、负载RL、第一电流采样电阻Rs_1和第二电流采样电阻Rs_2;所述输入电压源vin与EMI滤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EMI滤波器的输出端口与二极管整流电路RB的输入端口连接,二极管整流电路RB的输出负极为参考电位零点,二极管整流电路RB的输出正极同时与主电感L的一端和二极管Dfw的一端连接,主电感L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开关管Qb/b、输出电容Co和负载RL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fw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开关管Qb的一端、输出电容Co和负载RL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b和第二开关管Qb/b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流采样电阻Rs_1和第二电流采样电阻Rs_2连接,第一电流采样电阻Rs_1和第二电流采样电阻Rs_2的另一端为参考电位零点;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压前馈电路(2)、第一乘法器(6)、RS触发器和比较器(7)、第一选通开关(8)、切换信号产生电路(9)、输出电压反馈电路(10)、与门和非门(11)、开关管驱动电路(12)和输出电压采样电路(13),所述输入电压前馈电路(2)包括第二~第五运算放大器A2、A3、A4、A5,第二选通开关(3)、第二乘法器(4)和第三乘法器(5);所述输出电压采样电路(13)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分别与主功率电路(1)的输出负载RL的两端相连;输入电压前馈电路(2)与主功率电路(1)通过vg端连接,输入电压前馈电路(2)与输出电压采样电路(13)通过M端连接,输入电压前馈电路(2)的第二选通开关(3)的3引脚与第一乘法器(6)的第一输入端vx相连,输入电压前馈电路(2)的第二选通开关(3)的4引脚与切换信号产生电路(9)的L端连接;第一乘法器(6)的第二输入端vy与输出电压反馈电路(10)的I端连接,第一乘法器(6)的输出端J与RS触发器和比较器(7)的第一比较器comp1的同相输入端相连;RS触发器和比较器(7)的第一比较器comp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选通开关(8)的9引脚相连,RS触发器和比较器(7)的输出端Q与与门和非门(11)的两个与门输入端相连;第一选通开关(8)的7脚和10脚分别与主功率电路(1)的采样电阻电压vRs_1和vRs_2相连,第一选通开关(8)的8脚与切换信号产生电路(9)的L端连接;切换信号产生电路(9)与主功率电路(1)通过vg端连接,切换信号产生电路(9)的L端与与门和非门(11)的非门输入端相连;开关管驱动电路(12)接收来自与门和非门(11)的驱动信号,来分别驱动第二开关管Qb/b和第一开关管Qb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定导通时间控制的CRM降压-升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Buck开关管Qb和Buck/Boost开关管Qb/b的导通时间tonb、tonb/b之间的关系满足:
其中,L为主电感,Vo为输出电压,Po为输出功率,Vm为输入电压峰值,t为时间,ω为输入电压角频率,Vbou为切换变换器工作阶段的边界电压;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楠,姚凯,马春伟,张震,邬程健,管婵波,李凌格,方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