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70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属于多馈入特高压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持续检测逆变侧的实时直流电流及逆变侧的交流母线电压;当实时直流电流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或交流母线电压小于电压阈值时,控制储能电站进入暂态控制模式;利用实时直流电流与第一电流阈值及第二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储能有功出力对应的出力时间指令,第一电流阈值大于第二电流阈值;利用交流母线电压与电压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根据出力时间指令和出力幅度指令在目标出力时刻向储能电站发出目标出力幅度的储能有功指令。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将储能有功出力应用在换相失败抑制领域,能够有效抑制直流故障后的连续换相失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馈入特高压的交直流混联电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相继投入,我国电网“强直弱交、多回直流集中馈入”的特征日渐突出,受端电网支撑能力下降,交流系统故障可能诱发单个换流站的连续换相失败,严重威胁我国新形态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电化学储能不仅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建设周期短以及可以进行分散配置的技术优势,还具有响应速度快和双向调节的技术特点,对于电网而言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调节资源。现有的研究中对于电化学储能对提高电网稳定性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对电网进行调峰、调频,以及平抑新能源并网后功率输出等应用场景。随着规模化储能电站及百兆瓦级储能电站群的建设,储能电站群除了能够在上述场景发挥作用外,还可以对电网故障后提供暂态有功、无功紧急支撑,或将成为改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受端电网暂态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但在现阶段研究中,储能电站对交直流混联电网暂态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储能电站针对换相失败的暂态有功的有效控制方法亟待探索。逆变侧换相失败是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持续检测逆变侧的实时直流电流及逆变侧的交流母线电压;当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或所述交流母线电压小于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储能电站进入暂态控制模式;/nS2:利用所述实时直流电流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及第二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储能有功出力对应的出力时间指令,所述第一电流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nS3:利用所述交流母线电压与所述电压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出力幅度指令;/nS4:在目标出力时刻向所述储能电站发出目标出力幅度的储能有功指令,所述出力时间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出力时刻,所述出力幅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出力幅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持续检测逆变侧的实时直流电流及逆变侧的交流母线电压;当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或所述交流母线电压小于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储能电站进入暂态控制模式;
S2:利用所述实时直流电流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及第二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储能有功出力对应的出力时间指令,所述第一电流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
S3:利用所述交流母线电压与所述电压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出力幅度指令;
S4:在目标出力时刻向所述储能电站发出目标出力幅度的储能有功指令,所述出力时间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出力时刻,所述出力幅度指令携带所述目标出力幅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01:当检测到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时,发出下降沿指令,所述出力时间指令的值PT为-1,所述下降沿指令用于控制储能吸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有功功率,以使所述实时直流电流下降;
S202:当检测到下降后的所述实时直流电流低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时,发出上升沿指令,所述出力时间指令的值PT为0,所述上升沿指令用于控制储能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释放有功功率,以使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再次上升;
S203:当再次上升的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大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达到所述第一电流阈值时,执行步骤S2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2之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04:当再次上升的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处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和所述第一电流阈值之间时,控制所述储能电站继续保持所述储能有功指令的值PT为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站的暂态有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2之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05:当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在第一次逆变侧换相失败后的恢复过程中首次超过所述第二电流阈值时,发出上升沿指令并使所述出力时间指令的值PT为0的时长超过时间阈值,以避免所述实时直流电流在所述第二电流阈值附近发生高频振荡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伟周泓宇李培平文劲宇高东学李程昊张景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