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7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外壳、电路板、线缆和屏蔽件,外壳具有容置空间和多个通槽,多个通槽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通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外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从外壳突出;线缆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线缆的一端从外壳穿出,线缆位于容置空间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屏蔽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且覆盖于多个通槽,屏蔽件分隔容置空间和多个通槽。通过屏蔽件分隔容置空间与多个通槽,有效阻断容置空间通过多个通槽与电连接器的外部连通,屏蔽件能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使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连接器通常由外壳包覆,为了使连接器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从外壳的内部排至外壳的外部,通常于外壳上开孔,如此虽然可提升连接器的散热效果,但连接器的散热效果还是未达标准,同时产生另一个问题,即连接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连接器所产生的电磁容易从外壳的开孔传递至外部,并且对邻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或者邻近电子设备的电磁容易从外壳的开孔进入而对连接器产生干扰,进而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目前连接器的外壳的开孔而导致信号传输性能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外壳,具有容置空间和多个通槽,多个通槽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通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外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从外壳突出;线缆,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线缆的一端从外壳穿出,线缆位于容置空间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屏蔽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且覆盖于多个通槽,屏蔽件分隔容置空间和多个通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屏蔽件分隔容置空间与多个通槽,有效阻断容置空间通过多个通槽与电连接器的外部连通,屏蔽件能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使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以及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分解图、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和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外壳10、电路板11、线缆12和屏蔽件13,外壳10具有容置空间101和多个通槽102,多个通槽10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于外壳10的内表面上,多个通槽102与容置空间101相连通。每个通槽102沿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通槽102的两端贯穿外壳10在第二方向Y上并相对的两个外表面,容置空间101通过多个通槽102可与电连接器1的外部连通。本实施例的外壳10具有第一内表面10a和两个第二内表面10b。第一内表面10a位于两个第二内表面10b之间,第一内表面10a位于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方向上,本实施例的多个通槽10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于第一内表面10a上。两个第二内表面10b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本实施例的外壳10还具有两个第一外表面10c、第一端面10d和第二端面10e,两个第一外表面10c相对并且位于第一方向X上,两个第一外表面10c分别与两个第二内表面10b对应。第一端面10d和第二端面10e相对并且位于第二方向Y上。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00a和第二壳体100b,第一壳体100a具有容置空间101,第二壳体100b设置于第一壳体100a上以形成容置空间101,多个通槽102位于第二壳体100b的内表面(即第一内表面10a)。外壳10还具有第二外表面10f和第三外表面10g,第二外表面10f和第三外表面10g相对并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外表面10f靠近外壳10的第一端面10d,第二外表面10f靠近外壳10的第二端面10e,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外表面10f和第三外表面10g位于第二壳体100b远离第一壳体100a的表面上。每个通槽102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外表面10f和第三外表面10g,每个通槽102于第一内表面10a上形成第一开口1021,每个通槽102于第二外表面10f上形成第二开口1022,每个通槽102于第三外表面10g上形成第三开口1023。本实施例的外壳10由第一壳体100a和第二壳体100b组装而成,若外壳10为一体时,多个通槽102形成于外壳10的第一内表面10a。电路板11设置于容置空间101中,并且从外壳10的第一端面10d突出。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具有插接开口103,插接开口103开设于外壳10的第一端面10d上,具体的,电路板11具有连接端11a和插接端11b,电路板11的连接端11a位于容置空间101中,电路板11的插接端11b位于外壳10的第一端面10d之外。线缆12从外壳10的第二端面10e穿入容置空间101中,位于容置空间101中的线缆12与电路板11的连接端11a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的第二端面10e具有走线孔104,走线孔104与容置空间101连通,线缆12与电路板11连接的一端通过走线孔104进入容置空间101中,具体的,走线孔104开设于第一壳体100a和第二壳体100b上,也就是第一壳体100a具有第一走线缺口104a,第二壳体100b也具有第二走线缺口104b,第一壳体100a的第一走线缺口104a与第二壳体100b的第二走线缺口104b相接而形成走线孔104。屏蔽件13设置于容置空间101中,并且覆盖于多个通槽102上,分隔容置空间101和多个通槽102,如此屏蔽件13阻断多个通槽102与容置空间101的连通,同时也阻断容置空间101与电连接器1的外部的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屏蔽件13设置于外壳10的第一内表面10a上,屏蔽件13封闭多个通槽102在外壳10的第一内表面10a上所形成的多个第一开口1021,以阻断多个通槽102与容置空间101之间的连通,电连接器1的外部与多个通槽102连通,但受屏蔽件13阻断而不与容置空间101连通。换句话说,电连接器1的外部气流能从多个第二开口1022(或多个第三开口1023)进入对应的通槽102中,并从多个第三开口1023(或多个第二开口1022)流出。本实施例的屏蔽件13的两侧还分别抵接于两个第二内表面10b上,确保屏蔽件13与两个第二内表面10b之间不会具有间隙,阻隔容置空间101与电连接器1的外部的连通。当电连接器1插接于对接连接器时,屏蔽件13能防止电路板11和线缆12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换句话说,屏蔽件13封闭多个通槽102,有效防止电路板11和线缆12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从多个通槽102大量泄漏至电连接器1的外部,同时也防止外部的电磁从多个通槽102进入至容置空间101中而影响电路板11和线缆12的运作。所以本实施例的屏蔽件13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具有容置空间和多个通槽,多个所述通槽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n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从所述外壳突出;/n线缆,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线缆的一端从所述外壳穿出,所述线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n屏蔽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覆盖于多个所述通槽,所述屏蔽件分隔所述容置空间和多个所述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容置空间和多个通槽,多个所述通槽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每个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从所述外壳突出;
线缆,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线缆的一端从所述外壳穿出,所述线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屏蔽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覆盖于多个所述通槽,所述屏蔽件分隔所述容置空间和多个所述通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抵接于多个所述通槽之间的多个间隔侧壁,每个所述通槽形成独立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具有容置缺口,所述容置缺口较多个所述通槽靠近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屏蔽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缺口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缺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具有卡合凹口,所述屏蔽件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卡合凸部,每个所述卡合凸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卡合凹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合凹口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缺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且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上,所述卡合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合凸部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屏蔽件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具有定位孔,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槽之间的间隔侧壁上具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定位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屏蔽件与所述线缆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屏蔽板体和多个限位片,多个所述限位片设置于所述屏蔽板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屏蔽板体与所述线缆之间,多个所述限位片往所述容置空间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导热件、所述线缆和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且相对的两个内表面分别具有支撑凸部,多个所述限位片远离所述屏蔽板体的一端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凸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多个所述通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凯吴小平段白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