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赫兹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6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赫兹天线。该太赫兹天线包括:接地板、介质基板、导电贴片、馈线、馈线端口、馈电探针;其中,所述馈电端口设置在所述接地板上,所述接地板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贴片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贴片包括第一贴片元件、第二贴片元件、第三贴片元件以及第四贴片元件,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贴片元件、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四贴片元件分别以所述馈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馈电端口连接,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介质基板与所述馈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赫兹天线
本申请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太赫兹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6G赫兹(Hz)以下的频段已经几乎全部被使用,已经几乎不存在连续的空闲波段,阻碍了通信产业的发展。但是,位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的太赫兹频段仍有大量频谱资源可供使用任,其中,太赫兹的频率范围为0.1-10THz。同时,太赫兹的高频率、短波长和宽带宽的特性使其拥有更大的信息传输容量。现有的太赫兹贴片天线为了提高增益大多采用多层介质层或加载复杂的人工电磁材料,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太赫兹天线,用于简化现有的太赫兹贴片天线的结构,以减低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赫兹天线,包括:包括:接地板、介质基板、导电贴片、馈线、馈线端口、馈电探针;其中,所述馈电端口设置在所述接地板上,所述接地板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贴片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贴片包括第一贴片元件、第二贴片元件、第三贴片元件以及第四贴片元件,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贴片元件、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四贴片元件分别以所述馈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馈线连接;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馈电端口连接,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介质基板与所述馈线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太赫兹天线,包括了接地板、介质基板以及导电贴片。其中,导电贴片包括多个贴片元件。该多个贴片元件的连接关系简单,易于实现。本申请中的太赫兹天线结构简单,例如,仅包括一个介质基板。因此,生成成本较低。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太赫兹贴片天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赫兹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赫兹天线的侧面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赫兹天线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位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赫兹天线的散射参数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赫兹贴片天线在120GHZ时的E面辐射方向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赫兹贴片天线在120GHZ时的H面辐射方向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800。具体实施方式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6G赫兹(Hz)以下的频段已经几乎全部被使用,已经几乎不存在连续的空闲波段,阻碍了通信产业的发展。但是,位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的太赫兹频段仍有大量频谱资源可供使用任,其中,太赫兹的频率范围为0.1-10THz。同时,太赫兹的高频率、短波长和宽带宽的特性使其拥有更大的信息传输容量。现有的太赫兹贴片天线为了提高增益大多采用多层介质层或加载复杂的人工电磁材料,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赫兹天线,包括:接地板、介质基板、导电贴片、馈线、馈线端口、馈电探针。其中,馈电端口设置在接地板上,接地板设置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导电贴片设置在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导电贴片包括第一贴片元件、第二贴片元件、第三贴片元件以及第四贴片元件,第一贴片元件与第二贴片元件、第三贴片元件与第四贴片元件分别以馈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第一贴片元件与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贴片元件与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贴片元件与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贴片元件与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馈线连接;馈电探针的第一端与馈电端口连接,馈电探针的第二端通过介质基板与所述馈线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赫兹天线,包括一个接地板、一个介质基板以及导电贴片。其中,导电贴片包括多个贴片元件。该多个贴片元件的连接关系简单,易于实现。本申请中的太赫兹天线结构简单,例如,仅包括一个介质基板。因此,生成成本较低。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端和第二端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端,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赫兹天线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赫兹天线,包括:接地板10、介质基板20、导电贴片30、馈线40、馈线端口50、馈电探针60。其中,接地板10设置于介质基板20的第一表面。导电贴片30设置于介质基板20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相对面。例如,第一表面可以为介质基板20的下表面,第二表面可以为介质基板20的上表面。或者,第一表面可以为介质基板20的上表面,第二表面可以为介质基板20的下表面。不予限制。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地板10可以为正方形金属板,尺寸可以为3mm*3mm。当然,接地板10的形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圆形,不予限制。接地板10的材质可以为铜、铁等金属材料,不予限制。接地板10的尺寸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介质基板20的材质可以为RogersRO3003。节点常数可以为3,厚度可以为0.13mm。当然,介质基板20的厚度和材质还可以为根据需要选择,不予限制。一种示例中,如图2所示,馈电探针60的第一端与馈线端口50连接。馈电探针60的第二端通过介质基板20与馈线40连接。另一种实例中,如图3所示,馈线端口50设置在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赫兹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板、介质基板、导电贴片、馈线、馈线端口、馈电探针;/n其中,所述馈线端口设置在所述接地板上,所述接地板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贴片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n所述导电贴片包括第一贴片元件、第二贴片元件、第三贴片元件以及第四贴片元件,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贴片元件、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四贴片元件分别以所述馈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贴片元件与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馈线连接;/n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馈线端口连接,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介质基板与所述馈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赫兹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板、介质基板、导电贴片、馈线、馈线端口、馈电探针;
其中,所述馈线端口设置在所述接地板上,所述接地板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贴片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导电贴片包括第一贴片元件、第二贴片元件、第三贴片元件以及第四贴片元件,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贴片元件、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四贴片元件分别以所述馈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贴片元件与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贴片元件与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贴片元件与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位转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阻抗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馈线连接;
所述馈电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馈线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琦张勍丁雨明曹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