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及模内贴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基膜层、胶层、装饰膜层,所述胶层位于所述基膜层与所述装饰膜层之间,其特征是:所述装饰膜层包括印刷图像油墨层、装饰膜透明基层、纹理触感层,所述印刷图像油墨层、装饰膜透明基层、纹理触感层依次设置于所述胶层背离基膜层的一侧。实现模内贴标或标签对塑料容器或构件表面的三维包覆,突破传统模内标贴或标签只能进行二维包覆的技术瓶颈;通过集成多种装饰技术,可以生成各类精细纹理和相应的触感,如仿碳纤纹理、拉丝纹理以及各种3D立体图像,提升产品档次;利用注塑模具和集成的装置,实现一站式标贴或标签的模内三维包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及模内贴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内印刷标贴,特别地,涉及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及模内贴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模内标贴或标签是基于聚丙烯(PP)薄膜为基膜,表面复合印刷图像的BOPP膜,一般总厚度不超过0.15,在注塑过程利用模内贴标系统将预切的二维平面标贴或标签贴到模具型腔表面,利用注塑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将标贴贴合到容器表面,目前都只能做到二维(2D)平面、单向弧面、回转体(2.5D)、规则的多面体侧面的表面包覆。传统的模内标签标贴图像一般采用凹版印刷或柔印印刷,尽管图像精细,但在层次感、立体纹理以及触感等方面却欠佳。随着产品设计者与使用者对外观及体验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仅有图案装饰的二维平面表面已显单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就很难为产品带来增加附加值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其表面兼具装饰图案以及表面纹理,层次感、立体纹理以及触感等方面表现优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包括基膜层、胶层、装饰膜层,所述胶层位于所述基膜层与所述装饰膜层之间,所述装饰膜层包括印刷图像油墨层、装饰膜透明基层、纹理触感层,所述印刷图像油墨层、装饰膜透明基层、纹理触感层依次设置于所述胶层背离基膜层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装饰膜层与基膜层之间通过涂布胶层来复合成为完整的复合标签,结构稳定性高;其中,装饰膜层所采用的印刷图像油墨层、装饰膜透明基层、纹理触感层,可按客需定制图案、标识、纹理等要素,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各种印刷工艺,如丝印、凹印、柔印、数码打印或喷绘等实现,满足色彩、色泽及图案等要求,还可以结合3D超精细纹理转印和真空镀膜产生特殊效果,如金属色泽和3D立体纹理或图像等,不同的装饰技术的集成将产生丰富多彩的模内贴标;其所生产出的三维包覆模内标贴表面兼具装饰图案以及表面纹理,层次感、立体纹理以及触感等方面表现优异。优选的,还包括真空镀膜层,所述真空镀膜层位于所述纹理触感层与所述印刷图像油墨层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真空镀膜层能达到有效抗氧化的目的,进而对印刷图像油墨层产生化学阻隔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真空镀膜层附着于纹理触感层与印刷图像油墨层之间,能将纹理触感层与印刷图像油墨层之间形成一层保护,当纹理触感层受外力挤压变形时,真空镀膜层能对印刷图像油墨层产生物理阻隔保护作用。优选的,所述装饰膜透明基层位于所述纹理触感层背离所述真空镀膜层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装饰膜透明基层能对纹理触感层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减少外力对纹理触感层所产生的摩擦损伤;另一方面,由于装饰膜透明基层采用了透明材质,使用者均能透过装饰膜透明基膜观察到纹理触感层的色彩与造型。优选的,还包括金属膜层,所述胶层设置有两层,所述金属膜层位于所述装饰膜层与所述基膜层之间,两层所述胶层分别位于装饰膜层与金属膜层之间、金属膜层与基膜层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金属膜层具有高阻隔性,能将外部紫外线有效阻隔于金属膜层背离基模层的一侧,提升该标贴所附着的产品的产品实际使用寿命;其次,金属膜层自身具有一定的韧性,能有助于提升标贴的抗拉性以及附着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金属膜层为铝膜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铝膜具有较好的阻水、隔氧、遮光的作用,其制成的铝膜形状可塑性较高,其成型时,不易破裂,成型质量好。优选的,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0.05mm-0.2mm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基膜层的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可广泛适用于PP、ABS或PCABS等热塑性树脂的注塑件的永久结合,结构稳定性高。优选的,所述装饰膜层的厚度为0.035mm-0.1mm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装饰膜层位于标贴的最外侧位置,将装饰膜层的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能兼顾其附着稳定性以及表面的纹理层次立体感。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贴标方法,其生产出的产品表面兼具装饰图案以及表面纹理,层次感、立体纹理以及触感等方面表现优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三维包覆模内标贴的模内贴标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将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平整送至注塑机的注塑模具的型腔分型面,保证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全面覆盖于型腔分型面的开口处;步骤二:将三维包覆模内标贴的周边压紧于型腔分型面;步骤三:对三维包覆模内标贴进行预热软化;步骤四:型腔内抽真空,保证步骤三中已预热软化的三维包覆模内标贴贴合于型腔腔壁;步骤五:注塑模具的型芯合模于型腔,在三维包覆模内标贴表面注塑成型塑料基体;步骤六:从型腔中取出带有三维包覆模内标贴的塑料基体,并将多出塑料基体的三维包覆模内标贴余料进行裁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模内贴标或标签三维包覆于塑料容器或构件表面,突破传统模内标贴或标签只能进行二维包覆的技术瓶颈;利用注塑模具和集成的装置,实现一站式标贴或标签的模内三维包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现模内贴标或标签对塑料容器或构件表面的三维包覆,突破传统模内标贴或标签只能进行二维包覆的技术瓶颈;(2)通过集成多种装饰技术,可以生成各类精细纹理和相应的触感,如仿碳纤纹理、拉丝纹理以及各种3D立体图像,提升产品档次;(3)利用注塑模具和集成的装置,实现一站式标贴或标签的模内三维包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基膜层、胶层、装饰膜层三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为实施例一中未设置纹理触感层时装饰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设置纹理触感层时装饰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四中三维包覆模内标贴的成型过程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四中三维包覆模内标贴与塑料基体之间的贴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四中所采用的注塑机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五的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未安装塑料基体时的结构情况;图10为实施例五的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安装有塑料基体时的结构情况;图11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膜层;2、胶层;3、装饰膜层;31、印刷图像油墨层;32、装饰膜透明基层;33、纹理触感层;4、真空镀膜层;5、金属膜层;6、塑料基体;7、注塑模具;8、型腔;9、型芯;10、分型面;11、红外辐射加热板;12、固定件;121、中段;122、粘接端;1221、粘接片;123、第一弹性连接片;124、第二弹性连接片;13、储液囊;14、固定杆;15、斜导面;16、滑移通道;17、插接通道;18、插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包括基膜层(1)、胶层(2)、装饰膜层(3),所述胶层(2)位于所述基膜层(1)与所述装饰膜层(3)之间,其特征是:所述装饰膜层(3)包括印刷图像油墨层(31)、装饰膜透明基层(32)、纹理触感层(33),所述印刷图像油墨层(31)、装饰膜透明基层(32)、纹理触感层(33)依次设置于所述胶层(2)背离基膜层(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包括基膜层(1)、胶层(2)、装饰膜层(3),所述胶层(2)位于所述基膜层(1)与所述装饰膜层(3)之间,其特征是:所述装饰膜层(3)包括印刷图像油墨层(31)、装饰膜透明基层(32)、纹理触感层(33),所述印刷图像油墨层(31)、装饰膜透明基层(32)、纹理触感层(33)依次设置于所述胶层(2)背离基膜层(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其特征是:还包括真空镀膜层(4),所述真空镀膜层(4)位于所述纹理触感层(33)与所述印刷图像油墨层(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其特征是:所述装饰膜透明基层(32)位于所述纹理触感层(33)背离所述真空镀膜层(4)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包覆模内标贴,其特征是:还包括金属膜层(5),所述胶层(2)设置有两层,所述金属膜层(5)位于所述装饰膜层(3)与所述基膜层(1)之间,两层所述胶层(2)分别位于装饰膜层(3)与金属膜层(5)之间、金属膜层(5)与基膜层(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黎明,林云,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卡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