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408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城市等距环与变量衰减关系概念模型;S2、利用主要变量与中心城市对应变量相对比值、以及中心距离之间的复合函数,构建衰减指数定量表达式;S3、分类统计不同经济圈层的主要变量;S4、逐一计算不同变量、不同圈层的衰减指数;S5、通过步骤S1、S2、S3、S4,编制不同城市中心、不同变量的衰减指数变化曲线图;利用直观图,表征同一中心城市、不同变量的衰减特征,刻画不同中心城市、相同变量的衰减差异。进而加深理解城市经济圈内在结构、空间格局,认识城市中心的辐射和集聚能力规律,服务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经济发展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
技术介绍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JohanHeinrichvonThunnen)1826年提出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杜能环”,开启了圈层结构理论的先河。随着工业革命浪潮推进,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Weber)、美国经济学家胡佛(EdgarHover)等人于1909、1914年创立并完善工业区位理论。1933年,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W.Christaller)通过把城镇职能、规模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区位论中,提出“中心地理论”,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理论之一。城市和周围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城市对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受“距离衰减律”法则的制约,形成以城市核心至郊外农村圈层的空间变化规律,由内圈层向外圈层呈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农业为主导以及建筑密度由高到低的经济结构分布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后,新兴的空间地理学开始不断发展繁荣,学者们开始运用复杂的科学体系来研究城市发展演化规律,元胞自动机、多主体模型、非线性微分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城市等距环与变量衰减关系概念模型;/nS2:构建衰减指数定量表达式;/nS3:分类统计不同经济圈层的主要变量;/nS4:逐一计算不同变量、不同圈层的衰减指数;/nS5:编制相同中心、不同变量的衰减指数变化曲线图;/nS6:编制不同中心、相同变量的衰减指数变化曲线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城市等距环与变量衰减关系概念模型;
S2:构建衰减指数定量表达式;
S3:分类统计不同经济圈层的主要变量;
S4:逐一计算不同变量、不同圈层的衰减指数;
S5:编制相同中心、不同变量的衰减指数变化曲线图;
S6:编制不同中心、相同变量的衰减指数变化曲线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中心城市作为圆点,相邻同心环间距相等,用同心环内任意点变量Vni与圆点对应变量Voi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衰减指数rni,以此来建立城市等距环与变量衰减关系概念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
按照下式构建衰减指数定量表达式:



式(1)中,rni是第n环内变量i的衰减指数,Vni为第n环内变量i的值,Voi为中心城市对应变量i的值,a为相邻同心环之间的距离(a>0),n代表等距同心环个数(n≥1),代表随距离衰变的指数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城市经济圈等距衰减指数量表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一平朱冉张羿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