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监测数据的节点刚域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节点刚域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在实际工程中,节点处于杆件交汇区域,与附近区域会形成一段相对的刚性节点区域,即刚域。在实际工程中较少考虑节点刚域对结构受力分析的贡献,而是将其作为安全储备,且节点刚域的计算复杂不可直接测得,一般通过试验和经验判断,工程设计中较难应用。目前有关节点刚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点刚域的模拟与试验研究,系统测点的位置有限,主要依据前期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布置。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节点处于整个结构中受力复杂且集中的部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损伤累积,导致节点刚域变化,但节点刚域不能直接确定。仅通过测点的监测数据无法表达节点的真实复杂受力状态,从而无法准确获得变化后的节点刚域,同时不能够对有限元模型进行精确的修正,无法对节点的承载力和安全性进行正确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节点刚域识别方法、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节点刚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于基础数据库和Apriori算法,确定刚域长度与应力响应变化率的强关联规则;/n根据所述强关联规则,确定监测传感器的实际布置位置;/n通过所述监测传感器,获取各个实际布置位置节点的实际应力响应;/n确定不同工况下的各个实际布置位置节点的实际应力响应变化率;/n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节点应力响应变化率与节点刚域长度的映射关系,识别所述实际应力响应变化率对应的节点刚域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节点刚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基础数据库和Apriori算法,确定刚域长度与应力响应变化率的强关联规则;
根据所述强关联规则,确定监测传感器的实际布置位置;
通过所述监测传感器,获取各个实际布置位置节点的实际应力响应;
确定不同工况下的各个实际布置位置节点的实际应力响应变化率;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节点应力响应变化率与节点刚域长度的映射关系,识别所述实际应力响应变化率对应的节点刚域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基础数据库和Apriori算法,确定刚域长度与应力响应变化率的强关联规则之前,还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工况的节点应力响应和第二工况的节点应力响应,所述第一工况为固定荷载,改变刚域长度,所述第二工况为固定刚域长度,改变荷载;
根据所述第一工况的节点应力响应和第二工况的节点应力响应,确定各个节点位置的应力响应变化率;
基于预设间隔,对所述各个节点位置的应力响应变化率进行分组,构建所述基础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间隔,对所述各个节点位置的应力响应变化率进行分组之后,还包括:
对分组后的每个单元的应力响应变化率的数值进行字符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基础数据库和Apriori算法,确定刚域长度与应力响应变化率的强关联规则,包括:
确定所述Apriori算法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
获取每个单元应力响应变化率的支持度和置信度;
选取支持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支持度,且置信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作为所述强关联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节点应力响应变化率与节点刚域长度的映射关系,识别所述实际应力响应变化率对应的节点刚域长度之前,还包括:
选取所述监测传感器的实际布置位置中应力响应变化率与节点刚域的相关性达到预设阈值的关联待测响应位置;
基于特征重要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选取预设数量的映射待测响应位置;
对所述关联待测响应位置和所述映射待测响应位置取并集,确定目标待测响应位置;
获取所述目标待测响应位置的应力响应变化率;
根据所述应力响应变化率,建立所述节点应力响应变化率与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伟,滕军,单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