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筋板壳结构阻尼层拓扑与加筋肋布局协同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拓扑优化
,涉及动力学拓扑优化,具体为一种加筋板壳结构阻尼层与加筋肋布局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动力学拓扑优化受到广泛关注,已经可以实现结构的基频最大化设计、频率间隙最大化设计,结构动态响应最小化设计等。加筋板壳结构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加筋板壳结构的振动控制也一直是设计者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加筋板壳结构的静态刚度,有研究人员对加筋板壳结构的加筋肋进行布局优化,文献“崔荣华,崔天晨,孙直,张维声,郭旭.基于水平集法的薄板加强筋分布优化理论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8,39(06):587-593.”报道了一种基于水平集法的加筋板结构加强筋布局拓扑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最小柔顺度为优化目标,以加强筋用量体积分数上限为约束条件,根据几种典型载荷对加筋板结构的筋肋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专利技术专利201510230238.8中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筋肋优化布局方法,该方法以结构的最小变形能作为目标函数,以结构质量体积分数上限作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筋板壳结构阻尼层拓扑与加筋肋布局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步骤一、对含阻尼层的加筋板壳结构,建立阻尼层、加筋层和基板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给定各层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质量密度和阻尼等参数;根据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各个单元有无材料以及材料类型,计算含阻尼层加筋板壳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总体阻尼矩阵、总体刚度矩阵;施加载荷与约束,构建结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结构的动态响应;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1、将初始几何模型中的基板划分为板/壳有限单元;/n步骤2、将初始几何模型中的阻尼层划分为板/壳有限单元,对阻尼层与基板层采用共节点等方式叠加;/n步骤3、把加筋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筋板壳结构阻尼层拓扑与加筋肋布局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含阻尼层的加筋板壳结构,建立阻尼层、加筋层和基板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给定各层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质量密度和阻尼等参数;根据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各个单元有无材料以及材料类型,计算含阻尼层加筋板壳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总体阻尼矩阵、总体刚度矩阵;施加载荷与约束,构建结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结构的动态响应;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初始几何模型中的基板划分为板/壳有限单元;
步骤2、将初始几何模型中的阻尼层划分为板/壳有限单元,对阻尼层与基板层采用共节点等方式叠加;
步骤3、把加筋层中所有的筋肋都采用梁单元模拟;
步骤4、加筋层有限元模型采用基结构方法构建,基结构为预先设置的密集排布的梁单元结构,基结构由一个个设计单胞构成,设计单胞与基板层的板/壳单元共节点,设计单胞中任意两节点设置连接梁单元,因此确定设计单胞中梁单元布局;
步骤5、构建总体质量矩阵、总体刚度矩阵为:
上式中,分别为基板层中第k个板/壳单元刚度阵和质量阵,分别为加筋层中第i根筋肋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分别为阻尼层中第j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xi为加筋层中第i根筋肋的密度;yj为阻尼层中第j个板/壳单元的密度;u、v分别为筋肋单元刚度和单元质量惩罚因子,h、c分别为阻尼层单元刚度和单元质量惩罚因子;m为加筋层的设计变量个数,n为阻尼层设计变量的个数,d为基板层单元的个数;对含阻尼层的加筋板壳结构的阻尼采用瑞利阻尼等形式进行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斌,刘海洋,闫家铭,毛玉明,杨睿,孙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