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196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首先,提供掺烧煤种1和掺烧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和掺烧比例;然后计算掺烧煤种比例、掺烧煤种着火性能以及掺烧煤种着火性能偏差对混煤着火温度的非线性影响;最后预测混煤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混煤燃烧性能测试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了混煤着火性能与掺烧煤种的相关性,进而定量给出了混煤着火性能的非线性影响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计算方法简单快捷,且精度较高,在配煤掺烧过程中,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已有的煤质数据进行实时着火性能分析和评价,可及时指导电厂配煤掺烧和运行优化,便于在电厂日常掺烧以及智能配煤掺烧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的计算
,具体涉及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煤的着火性能是反映煤燃烧性能的一项重要特性指标,通常用煤的着火温度来判断煤的着火性能。煤的着火性能是锅炉燃烧方式选取、燃烧器设计、各次风温风速确定、卫燃带敷设、制粉系统选型、运行参数优化的主要参考指标。为了满足电厂降低燃料成本、深度调峰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厂需要通过配煤掺烧来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而混煤的着火性能复杂,与掺烧煤种的着火性能成非线性关系,不能通过简单加权平均得到。而将煤样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检测数据往往也滞后于锅炉运行,不能满足目前智能化配煤掺烧的要求。目前相关机构对混煤的着火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是定性研究,而没有定量研究,不能满足配煤掺烧尤其是智能配煤掺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高精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第一步:提供煤种1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1和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2℃、煤种1的掺烧比例R1和煤种2的掺烧比例R2,R1+R2=100%,其中煤种1为着火性能优良的煤种即煤种1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相比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偏低;其中:煤种1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1和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2的单位为℃,煤种1的掺烧比例R1和煤种2的掺烧比例R2的单位为%;/n第二步:计算煤种1和煤种2混合后的混煤的加权平均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c,单位为℃,具体计算参见公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两种单一煤种掺烧后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提供煤种1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1和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2℃、煤种1的掺烧比例R1和煤种2的掺烧比例R2,R1+R2=100%,其中煤种1为着火性能优良的煤种即煤种1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相比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偏低;其中:煤种1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1和煤种2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2的单位为℃,煤种1的掺烧比例R1和煤种2的掺烧比例R2的单位为%;
第二步:计算煤种1和煤种2混合后的混煤的加权平均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c,单位为℃,具体计算参见公式(1);



第三步:计算掺烧煤种及掺烧比例对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非线性影响ΔIT,单位为℃;
(1)确定着火性能优良煤种1掺烧比例对混煤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非线性影响因子C1,C1计算参见公式(2)或公式(3)或公式(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利方顺利张森屠竞毅姚伟王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