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99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电信业务领域。该方法包括:定义业务场景模板,业务场景模板中包含至少一个业务功能;根据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通过后端定义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根据每个最小功能单元和对应的单元对象定义前端的简单功能代码块,简单功能代码块用于实现每个最小功能单元的WEB层展示;根据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对每个最小功能单元进行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的配置业务功能,大大降低了代码的开发工作;同时由于最小功能单元对功能本身进行了简化,实现了使用者的快速受理,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信业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信行业的业务发展以及客户使用方的消费理念,融合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重点受理业务。融合业务,简单的理解是将一些功能的组合受理,例如,一个普通的实体家庭存在着多个家庭成员,内部需要多部手机、宽带以及智能化的设备,组建一个家庭,涉及到语音卡的开户、固网宽带的开户、魔百盒的订购、营销活动的订购以及权益的领取功能的业务场景组合。然而,融合业务较为复杂,实际受理过程中极为不便,通常需要跳转多个模块,例如宽带开户、语音卡开户、产品受理、营销活动订购、融合业务受理等,需要点击多次确认按钮或者提交按钮,即操作的复杂度和成本非常高,业务办理效率慢。而目前的融合业务受理方案仅仅是将现有的功能的页面简单的拼凑到一起,这样简单的拼凑导致开发需求影响较大、开发周期边长、成本较高,系统使用者操作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和系统,适用于融合业务的受理。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包括:定义业务场景模板,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包含至少一个业务功能;根据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通过后端定义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根据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和对应的所述单元对象定义前端的简单功能代码块,所述简单功能代码块用于实现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WEB层展示;根据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对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进行组合。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系统,包括:第一定义模块,用于定义业务场景模板,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包含至少一个业务功能;第二定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第三定义模块,用于通过后端定义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根据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和对应的所述单元对象定义前端的简单功能代码块,所述简单功能代码块用于实现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WEB层展示;组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对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进行组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市场主推场景,抽取出相关的业务功能,以最小功能单元完成业务场景流程的连接,再加上受理参数的动态加载配置,实现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的配置业务功能,大大降低了代码的开发工作;同时由于最小功能单元对功能本身进行了简化,实现了使用者的快速受理,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的实施例提供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系统的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框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的实施例提供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适用于融合业务的受理,包括:S1,定义业务场景模板,业务场景模板中包含至少一个业务功能;S2,根据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S3,通过后端定义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根据每个最小功能单元和对应的单元对象定义前端的简单功能代码块,简单功能代码块用于实现每个最小功能单元的WEB层展示;S4,根据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对每个最小功能单元进行组合。需要说明的是,电信行业的融合业务主要受理的内容包含宽带、手机卡、电视套餐、固话套餐、营销活动、共享语音包、共享流量包的组合销售。对应的业务功能可以为手机号码开户、宽带开户、电视套餐订购等。下面以新爱家138保底版和新爱家128共享版为例,如表1所示,给出示例性的两个业务场景模板,模板中的受理动作即为需要受理的业务功能。应理解,每个业务场景模板中具体包含多少业务功能,以及包含何种业务功能,可以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设置。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部分业务功能可能存在重叠,例如,电视套餐一订购和电视套餐二订购,其业务属于同一功能,因此,可以将两个业务合并,作为最小功能单元,即独立的最小的业务功能,便于后续处理。应理解,定义单元对象,指的是对单元对象的业务功能的开发,例如,对手机号码、宽带、电视、固话、共享流量、共享语音等业务功能的开发,包括查询、验证、受理方法的定义和实现,以及实现各个方法与参数的对应获取方式。后端通过将最小功能单元定义出来的功能单元标识、功能单元对象、功能单元描述以及抽象的功能单元对象的方法、参数、属性、描述等信息,并结合前端页面简单功能代码块的定义和参数的匹配,实现每一个单独的最小功能。然后不同的场景配置不同的最小功能单元以及最小功能单元的加载顺序,从而实现页面的动态加载和场景的动态配置,从而降低大量的开发工作以及减少新需求开发带来的故障。应理解,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可以按照手机卡开户、宽带开户、电视套餐订购、共享语音受理的顺序,配置各个最小功能单元。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市场主推场景,抽取出相关的业务功能,以最小功能单元完成业务场景流程的连接,再加上受理参数的动态加载配置,实现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的配置业务功能,大大降低了代码的开发工作;同时由于最小功能单元对功能本身进行了简化,实现了使用者的快速受理,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通过抽取出相关的业务功能,针对这些业务功能动作实现前端和后端的功能组件化,同时分析出哪些是必须体现的业务功能,能够做到受理页面的简化。即达到改变之前按照功能大而全的方式受理业务的效果,本实施例按照“市场+产品+业务”方式进行业务受理,屏蔽业务后台实现流程,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前台页面的处理,开发周期短且成本低,降低了系统使用者操作容易出错的可能。可选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具体包括:将业务场景模板中的相同的业务功能划分为同一个业务功能,直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都彼此不同,将彼此不同的每个业务功能分别作为最小功能单元。通过将相同的业务功能进行合并,能够分析出哪些是必须体现的业务功能,做到受理页面的简化,实现了使用者的快速受理。可选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之后,还包括:对每个最小功能单元的入参和取值路径进行抽象配置。通过对每个最小功能单元的入参和取值路径进行抽象配置,能够使前端高效地调用每个最小功能单元。可选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后端定义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义业务场景模板,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包含至少一个业务功能;/n根据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n通过后端定义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根据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和对应的所述单元对象定义前端的简单功能代码块,所述简单功能代码块用于实现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WEB层展示;/n根据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对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进行组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义业务场景模板,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包含至少一个业务功能;
根据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
通过后端定义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根据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和对应的所述单元对象定义前端的简单功能代码块,所述简单功能代码块用于实现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WEB层展示;
根据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对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进行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具体包括:
将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相同的业务功能划分为同一个业务功能,直到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都彼此不同,将彼此不同的每个业务功能分别作为最小功能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业务场景模板中的业务功能定义最小功能单元之后,还包括:
对每个最小功能单元的入参和取值路径进行抽象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后端定义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单元对象,具体包括:
通过后端定义所述最小功能单元的查询方法、验证方法和受理方法,以及所述查询方法、所述验证方法和所述受理方法分别与对应参数的获取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模板配置实现业务受理场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的业务场景受理流程的顺序,对每个所述最小功能单元进行动态加载和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