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进行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主要由气源单元、气体压力测试单元、气体流量测试单元、试验机加载及控制单元、声发射监测单元、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单元六部分组成,其功能是在室内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煤岩试样进行加载破坏过程中,研究瓦斯在煤岩试样中的渗透性试验提供试验条件,寻求煤岩试样在双向加载过程中瓦斯的运移规律,为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灾害预防和瓦斯抽采提供依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利用岩石力 学试验机对煤岩试样进行加载破坏过程中,研究瓦斯在煤岩中的渗透性试验提 供了试验条件,寻求煤岩试样在双向加载试验条件下瓦斯的运移规律,为煤矿 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防灾减灾和瓦斯抽采提供依据。(二) .背条技术随着目前煤矿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煤矿的自然灾害更加突出,尤其是瓦 斯的涌出对煤矿井下工作面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煤矿瓦斯作为一种资源,充分 利用煤层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对瓦斯卸压作用并根据岩层移动规律来优化抽放 方案、提高抽出率,在煤层开采时形成采煤和采煤层气两个完整的开采系统,即形成"双能源开采"技术。而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煤岩 体的坚硬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的方向,裂隙的连通程度、所受应力状态、 瓦斯压力等因素有关,使得研究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变得 十分复杂。在煤矿采煤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工作面煤 体的应力状态呈现周期性变化,前方煤体的裂隙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煤体 中瓦斯的运移规律与上述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煤体裂隙的发育程度关系最为 密切。而裂隙形成又与煤体所受应力密切相关,煤岩体的瓦斯的运移规律与煤 岩体的应力存在某些关系,需要进行仔细研究。而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在室内对 <D50mmX100标准煤样进行三向应力状态下进行瓦斯的渗透性规律研究,由于 标准煤样尺寸较小,含裂隙少,完整性相对较好,这与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煤体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由于现场生产条件的限制和目前现场测试手段的不 完善,对上述诸多因素难以进行仔细的考虑。根据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初次来 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涌出量明显增加。因此,有必要对煤矿 井下工作面煤体的应力、瓦斯的运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试图研制一套适合在 室内进行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煤体的瓦斯运移规律的模拟试验,寻求煤岩试样 在双向加载试验条件下瓦斯的运移规律,为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防灾减灾和 瓦斯抽采提供依据。 (三).
技术实现思路
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加载、声发射系统同时进行监测的试验条 件下,研制出一套煤岩、气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寻求煤岩试样在双向加 载试验条件下瓦斯的运移规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垂直Z 方向由试验机主动轴向加载,水平Y方向采用两块侧限板由两根螺栓连接被动 约束,水平X方向一边加瓦斯,另一边为自由面。在室内模拟煤矿井下工作面 前方煤体瓦斯随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运移规律。要求满足在加载过程中试样Z 和Y方向4个侧面密封不卸漏,水平X方向加瓦斯,另外一个方向模拟采煤工 作面煤体的试验装置,研究煤岩体在不同应力加载过程中瓦斯的渗透性与应力 之间的关系。克服了现有气固耦合试验装置与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受力状态不完 全相符的不足,该试验装置能够模拟采煤工作面前方煤体、气耦合渗透性试验, 研究煤体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瓦斯的运移规律。要求试样应处于Z、 Y两个方向4 个约束,X方向加瓦斯的密闭试验环境,其受力状态是轴向Z主动加载,水平 Y被动约束,水平X—面加瓦斯,另一面为自由面模拟工作面煤体,研究煤岩 体在不同应力加载过程中瓦斯的运移规律。得出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应力与瓦斯 的运移规律,为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防灾减灾和瓦斯抽采提供依据。本技术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利用岩石 力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加载、声发射系统同时进行监测的试验条件下,同时配 备相应的气源,气体压力测试系统,气体流量测试系统,构成一整套煤岩、气 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测试系统。整个系统主要由气源单元I 、气体压力测试单元n、气体流量测试单元m、试验机加载及控制单元iv、声发射监测单元 v、煤岩、气、液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单元vi六部分组成,其中煤岩、 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单元vi是本次专利技术的主体,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是试验装置的结构特征和试样的密封处理技术。气源单元与气体压力测试单元和气体流量测试单元连接后,再与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和声发射监测单元连接,试验机控制及加载单元 与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其中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单元本技术的主体,主要由试样l、透气板2、密封胶板3、底板 4、进气口5、压条6、上压板7、紧固螺栓8、 9、左侧限板IO、右侧限板ll、 压紧螺栓12、垫片13及压紧螺母14部件组成。试样l:尺寸为150mmxl50mmxl50mm煤岩试样,要求试样表面平整, 相邻侧面相互垂直,端面的平行度小于0.1 mm。 150mmX150mmX150mm立 方体。透气板2:尺寸30mmxl50mmxl50mm钢件,透气板上布置有进气口 (5)、 气室,透气孔,进气口 (5)用螺纹与气源进气管连接。密封胶板3:采用弹性和韧性良好的硅胶板,其尺寸为200 mmx750 mmx2mm。 (四).附图说明图1是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测试系统原理图。图2—4是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结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 视示意图。图5—7是透气板结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示意图。 图8—10是左侧板结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示意图。 图11一13是右侧板结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示意图。 图14一16是底板结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示意图。图i中,i.气源单元、ii.气体压力测试单元,m.气体流量测试单元,IV.试验机加载及控制单元,V.声发射监测单元,VI.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 试验装置单元六部分组成,各单元分别用虚线方框表示。所述气源单元I中, 15.瓦斯瓶,16.减压阀;所述压力测试单元II中,17.气体压力传感器,18.自动 采集仪,19.计算机;所述气体流量测试单元m中,20.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21. 气体流量积算仪,22.计算机;所述试验机加载及控制单元IV中,23.试验机底座, 24.试验机上压头,25.加载油缸,26.采集控制计算机;所述声发射监测单元V中, 27.声发射传感器,28.信号放大器、29.声发射采集仪;图2—4中,l.试样,2.透气板、3.密封胶板,4.底板,5.进气口、 6.压条, 7.上压板,8、 9.紧固螺栓,IO.左侧限板、ll右侧限板、12.压紧螺栓,13.垫片, 14.紧螺母。(五).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所述的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利用岩石 力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加载、声发射系统同时进行监测的试验条件下,同时配 备相应的压力测试系统、流量测试系统进行试验。按如下步骤进行试验操作第一步,试样制作按照试验要求加工150mmX150mmX150mm立方体试 样l。第二步,试样(1)的密封处理;该装置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密封效果的工 艺流程如下①将试件边角加工达到平整度要求,对于缺角部位采用水泥砂浆 填平后再进行磨床加工,然后将试样进行干燥;②涂胶前将试样表面净化处理, 将试样和透气板放在硅胶板上,密封胶直接涂于试样和透气板的四个侧面,利 用密封胶的流动性和批刀使涂胶表面形成厚薄均匀的平整胶面,胶体固化后的厚度应大于lmm为宜。密封胶的固化时间和温度关系较大, 一般温度越高固化 时间越快;③将试样(1)、透气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由气源单元、气体压力测试单元、气体流量测试单元、试验机加载及控制单元、声发射监测单元、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单元六部分组成,气源单元、气体压力测试单元、气体流量测试单元、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声发射监测单元和试验机控制及加载单元顺序连接,其中煤岩、气耦合渗透性双向加载试验装置单元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主要由试样(1)、透气板(2)、密封胶板(3)、底板(4)、进气口(5)、压条(6)、上压板(7)、紧固螺栓(8)、(9)、侧限板(10)、(11)、压紧螺栓(12)、垫片(13)及压紧螺母(14)部件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承东,李化敏,高保彬,王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